更新时间:2019-08-16 19:16:31
封面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卷首五题
我的学习观(自序)
第一编 立人致知
编前叙意
1.立人之学
2.人的原问
3.人间与自我
4.“自觉有力量”的人
5.人与自然的认知
6.人的醒悟
7.人的觉醒
8.人是社会的人
9.力量源于人的文明自觉
10.自知与自觉
11.自知自己无知
12.学然后知
13.张载论知
14.人应当像一朵花
15.知止而后明
16.人的需要和欲望
17.为摆脱思想枷锁而求知
18.人间、时间和空间之际
第二编 树人启智
19.知、智与智能
20.智慧教育
21.智者之言
22.智者的体悟
23.智慧掩埋痛苦
24.智与愚
25.一个人的智慧有限
26.“三知之明”是生产与交往实践中产生的明智观
27.自觉之明
28.智慧三题
29.大智若愚
30.天才的、伟大的头脑
31.自知与知人的智慧
第三编 学人学问
32.学术与学者
33.读张之洞的《劝学篇》
34.学术上的“独立”与“自由”
35.学问产生于寂静
36.文学家寂静行程中的历史反思
37.积德与读书
38.高处立,宽处行
39.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阶梯
40.导师论导
41.修改博士学位论文的八个问题
42.让每个学生都放出自己的光彩
43.学行记
44.张奚若的“三点之教”
45.巴别塔之梦
46.治学游弋于个性、共性与相对、绝对之间
47.约翰·凯里的《阅读的至乐》
48.学术随笔、手记,可上权威刊物
49.专心而致志
50.宁静而致远
51.学术生命
52.诗意的治学美
53.从基辛格语录出发的学者
第四编 哲人哲语
54.栖息的哲学
55.论“凡是”
56.爱和德育
57.海德格尔言说“惶恐”和“缄默”
58.王国维的“境界说”
59.西西弗斯与吴刚的“荒谬”
60.灵感为何物
61.哲人尼采四论
62.康德的名言和陈子昂的名诗
63.罗素七论
64.康福德论古希腊哲学
65.由《哲学家之死》所想起的
66.法学、史学与哲学
67.历史、政治与哲学
68.哲学与政治
69.文学与哲学
70.泰勒斯论水
71.语言文字与思维方式
72.恩格斯论“概括”和“抽象”的概念
73.恩格斯论“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
74.恩格斯论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75.但丁和马克思相遇
76.康德“哲学家小道”的大思考
77.联系、经验和概念
78.“何事”之哲思
第五编 人文化成
79.文明化的力量
80.交往之道在大化
81.舍诸天运,征乎人文
82.教化的“三何而问”
83.文化自觉有待升华为文明自觉
84.《中国文化论集》中的四种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