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2-10 18:57:57
封面
版权信息
编首语
专题论文
底线公平与福利社会[1]
一 底线公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二 底线公平的制度结构
三 底线公平的机制设计
四 底线公平的原则
五 以底线公平为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六 按照底线公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预期效果
七 底线公平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论“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1]
一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建构及其问题根源分析
二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及目前的问题分析
三 对“福利国家”的理论争论及与“福利社会”的关系
四 新福利国家理论及其在新时期的特点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1]
一 导言
二 中国国家为本的社会福利目标定位
三 需要为本社会福利目标定位的人本主义分析
四 需要为本社会福利目标定位的制度主义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
一 国家对国民福利的干预是基于资本主义的需要
二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建设的原则:国家为了人民
三 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判
四 竞争的国家:第三条道路还是新自由主义的变种
五 北欧福利国家的辩护与行动:社会投资与社会企业
六 误区分析及对福利的反思
七 结论:中国的借鉴意义
面向21世纪的社会政策[1]
二 20世纪的社会政策
三 21世纪的社会政策
四 政治与未来的社会政策
社会投资型国家:新的社会支出趋势,还是流行的政治演说?[1]
导言
社会投资型国家
社会投资与社会消费:值得的支出和不合需要的支出
数据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告别“桃花源”:台湾福利体制的变化和连续性[1]
引子
台湾的生产主义福利体制
目前的福利制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
左还是右?
民进党执政时期的社会形势
结束语:告别“桃花源”
回归之后:香港和澳门的社会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导论
一 危机四伏的“生产型福利资本主义”:追求“利贫增长”方式?
二 因应社会经济转变危机的“利增长”策略
三 香港社会经济变迁之因应
四 澳门社会经济变迁之回应
五 讨论:社会福利模式不变的旋律
方法论
社会福利理论的总体性研究论纲
引言
一 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福利学
二 社会福利学的学科属性分析
三 社会福利研究的规范性与工具性问题
四 社会福利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社会理想
五 作为社会福利研究理论预设的社会福利哲学
研究报告
福利需要、多元供给与福利模式
一 研究背景
二 基于福利供需的分析框架
三 T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四 T市的福利需要
五 T市的多元福利提供
六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