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题论文
底线公平与福利社会[1]
景天魁[2]
摘要:中国能否以及如何建设福利社会?本文认为,按照底线公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道路。为论证这一观点,本文回顾了底线公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概述了底线公平制度结构、基本机制和原则,总结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的主要特点,认为据此可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动态均衡,增强社会福利的自我维持能力,收到以较小成本获得较大福利、最大限度地防止福利依赖、大幅度地降低社会紧张度、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保持社会活力等预期效果。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社会建设的合理目标,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底线公平 福利社会 社会保障动态均衡 社会福利自我维持
我认为中国应该并且也可以建设福利社会。但是,我们有13亿人,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我们能够建设像欧洲那样的“福利国家”吗?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可是,反过来问,我们中国有13亿人,难道没有足够的智慧使我们找到并走出一条通向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道路吗?我从1996年以来不断探索这一问题,得到的结论是:按照底线公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道路。当然,这只是一种探索,可以并且希望有其他的各种探索,探索应该是开放的,每一种探索都可能各有长短,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就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