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1章 族谱,门生

丞相府众将的子嗣,拜别父母,不辞辛劳的齐聚于此。

每个人前来之时,皆身负父辈们的殷切期望与郑重叮嘱。

毕竟在对阵司马懿的时候,众将或许还没有看出来什么。

当时虽然有消息传出来,说谋划司马懿的大策,都是魏正定的。

但很多将领都是嗤之一笑,怎么可能?

要说魏延的儿子,大杀四方,武力绝伦,那还靠谱点。

私底下,他们都认为是胡济和魏延达成意向,把魏正当做第三代带头人培养,故而把很多人的成绩都放到魏正头上,造势罢了。

但是在面对刘禅的夺权时,这些人渐渐发现了端倪。

毕竟,最初胡济是有些进退失据的,魏正刚出发去南乡县,就被马岱紧急追了回来。

随后,胡济和魏延变得沉稳笃定,计谋百出,杀伐果断......

若说这还是给魏正做戏,那就太离谱了。

虽然不明白魏正为何坚决不去成都,甚至不愿意留在南郑县,偏生要去南乡县去当一个没人管的南乡相。

实际上就是县长,按照大汉的旧制,连一万户都没有的县,甚至没有资格称呼为“县令”。

即便如此,作为大司徒,胡济不但没有强制对方入府,还派出了目前的最强军侯赵广带领五百精锐护卫。

当然了,胡济的理由是护卫丞相诸葛亮的家眷。

可丞相的家眷,为什么要和魏正一起去前线南乡县,到底要做什么?

当时,甚至有人怀疑胡济是想谋害丞相的家眷。

但胡济送了一个儿子,一个侄子过去。

就封住了他们的嘴。

这是要闹哪样?!

如今是乱世,并不是太平盛世,做不好事那是要命的买卖。

所以能坐到高位的人,不是专业过硬,就是人精。

是以,在一番思索和讨论之后,这些人都明白过来。

干脆都都安排子嗣过来

毕竟,不管魏正是作为第三代领头人培养,还是真的厉害。

这买卖都划算。

毕竟,谁不纳妾,谁没有好几个儿子......

父辈们的叮嘱虽然有,只不过,少年心性,没见到魏正的厉害之处,自然有些不服。

其中,自然以魏延的死对头杨仪的儿子杨修为甚,其中夹杂了不少私人恩怨。

而杨修,在这群人中,本就以才思敏捷、心高气傲著称。

但是此刻,在杨修最擅长的算数方面,却被魏正完爆,不知何时称呼就变成了老师。

人也老老实实的,再无半点桀骜的拜服。

其他子嗣们见状,态度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他们中的一些人,其实内心也对魏正的能力存疑,毕竟魏正所说的那些诸如阿拉伯数字、代数符号以及神奇算盘之类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太过陌生,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事物。

但人都有从众心理,见杨修和大部分人都已拜服,便也纷纷跟着行动起来。

其中,有几个子嗣满脸懵懂,眼神中透着迷茫,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他们小声地互相嘀咕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那些奇怪的符号真有那么神奇吗?”

“赶紧拜,杨修可不是傻子。”

“对对对!”

可即便满心疑惑,他们还是有模有样地跟着众人跪下,双手抱拳,向魏正表达着自己的敬意。

就在众人刚刚完成拜师之礼,现场气氛还稍显拘谨之时,一阵轻盈而有节奏的脚步声传来。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丫鬟们打着灯笼而来。

随后是黄月英,还有诸葛瞻、诸葛果、诸葛攀等人。

黄月英身着一袭淡雅的衣衫,外披着狐皮大髦,身姿优雅,气质卓然。

“师母。”

“夫人。”

众人在魏正的带领下,整齐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姿态恭敬。

黄月英看着眼前这一幕,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忠贤,孩儿们,不必如此。”

黄月英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温和与亲切,莲步轻移,缓缓步入人群之中。

“孩儿们,忠贤之才,远超你们所想,甚至远胜他的师父,能得他为诸位之师,实乃幸事。”

和别人不同,黄月英算是深入了解魏正的,自是清楚,这些孩子能拜在魏正门下,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而且经由魏正带头,才能把原本丞相府的二代团结在一起。

闻言,众少年纷纷点头称是。

不过,在他们心底,远胜诸葛亮一话,多少被当作是日常的客套话。

毕竟当面夸赞是常见的社交礼仪。

“师母谬赞,老师所学包罗万象,弟子不过讨巧与临摹罢了。”

魏正一脸谦逊,老老实实说道,他说的倒是实话。

他的本事,自然都是拿来主义的......

说话的时候,魏正心中有些疑惑,自己方才和黄月英提及准备收徒的事情,当时她并未透露要过来,如今却突然现身,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别人夸赞时保持谦虚,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

果不其然,黄月英看着魏正,心中暗笑:这孩子,还是这般谦逊。

虽口称讨巧,可肚里的学问,那些新奇的见识和本领,足以改变这天下。

别的不说,单一个印刷术和一个改良造纸术,就超出众人远矣。

当然,最难等可贵的不是发明,而是超脱于桎梏,不遵循守旧的思维。

“孩儿们,既然要拜师,礼节须得周全,方才那样简礼可不成。”

黄月英的面色逐渐严肃起来,眼神中多了几分庄重,“法不可轻传,师也不可顺路。”

庄重的拜师礼节不仅是对师长的敬重,更是让这些少年明白求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潜心向学。

这个时代,是敝帚自珍的时代,师如父可不是说说而已。

能得大儒教诲,求得门路,学得本事,无异于第二次生命的蜕变。

这也是门生和故吏一般对老师和长官行如同君臣之义的原因所在。

“谨唯!”

对于黄月英的教导,魏正只稍稍一想,便明白过来,当即心中感激的敬礼。

仪式感,还是很重要的,自己还是有点幼稚了。

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做事太不注重礼节,势必要培养出一些白眼狼。

后世的教学和工作不过是一份工作,掌握知识,吃饱穿暖而已。

现在的教学和工作可是可以在族谱再开一页,之间的区别自然不能等同。

如此......又一个念头浮上心头。

若是如此做的话,这些弟子......须得如此。

(说两句废话,最近追读掉的恐怖,作者菌也明白为啥。

只是,怎么说呢,不想写纯粹的爽文。

无论是权谋斗争,还是军事斗争,都需要基本盘。

没有基本盘,其他再厉害都是无根之水。

而基本盘不想写的太过简略。

作者菌是真的带入到这个时代和背景,在脑海中不断的推演和模拟。

如果真的给一个县的地盘,会怎么去做。

耗尽心神,可能并不讨好。

如果喜欢爽文的,建议去看看另外一本书《管汉》,那本基本把内政和基础虚化了,主要就是权谋、军事和成长。

接下来,可能还会在内政上有些着墨,但作者菌尽量把故事讲的更有趣一些。

也只能如此了......

最后,给大家拜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