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2章 三清,夹带
在黄月英的主持与见证下,众丫鬟和仆从上前摆设早就准备好的祭祀之物。
见状,众人在魏正的带领下,神情肃穆,气氛也变得愈发庄重起来。
终于,当一切就绪之后,将军府的众子嗣们,在胡排、胡超、杨修的带领下整理衣冠,郑重其事地一起朝着魏正的方向,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深深地拜了下去。
就在这时,黄月英却推出诸葛果和诸葛亮的另外两个儿子,还有孙子诸葛攀。
她目光温柔地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说道:“你们几个,与忠贤缘分更深。
我希望你们能单独拜魏正为师父,日后在学问和为人处世上,都要多多向忠贤学习。”
“谨唯。”
诸葛果等几人虽然有些懵懂,但还是乖巧的加入了拜师的行列。
看到这一幕,魏正心中古怪,诸葛瞻是我师弟,诸葛瞻的妹妹和弟弟是我的徒弟,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攀也是我的弟子,这辈分似乎有点乱。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礼仪开始。
待拜师礼完成,黄月英开口道:“忠贤,对这些门生,你须叮嘱几句。”
魏正点点头,先对黄月英行礼,随后郑重道:“师父诸葛讳亮曾对我所言,知天易,逆天难。
但人当有大志,志当存高远。
无志,行尸走肉也。
有志,何以逆天,当学。
不学,酒囊饭袋也。
有志于学,方能立足,但不足以致远。
何以致远,唯有忠贤。
何谓忠?
忠者,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不以私欲乱公义,不以利害移初心。
何谓贤?贤者,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念。”
说到这里,魏正深吸一口气,开始夹带私货:“承师父之志向与道德,我亦有三清为道,以为求解。
世人之念,有三尸,曰贪、嗔、痴。
贪为万恶之源,亦是顺天之本。
贪财者,见利忘义。
为官者若贪,卖官鬻爵,贪污受贿,致使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商贾若贪,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让市井百姓难以维生。
黔首若贪,则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致使家业衰败,或欺邻霸舍,巧取豪夺,致使乡风败坏。
我等要为逆天,首要贪清。
心中无贪念,方能公正处世,不被利益蒙蔽双眼,以清正之心对待世间万物,遵循道德与正义的准则。
此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也’。”
“嗔,是嗔怒、嗔恨。
人一旦被嗔念控制,便如同妖魔附身。
小事大发雷霆,与亲朋好友争吵不休,破坏情谊;
大则因嗔恨引发战争与冲突,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嗔怒会蒙蔽我们的理智,让我们做出冲动的决定,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二清,便是清嗔。
就是要控制情绪,培养内心的平和与宽容,以理智和冷静去应对世间的不如意,不被嗔怒左右。
此所谓‘非宁静以致远也’。”
“顺天第三尸为痴。
痴并非愚笨,而是对事物的过度执着与痴迷。
有人痴迷于功名利禄;有人痴迷于虚无的幻想;有人痴迷于自我构筑的情感......
痴念让我们陷入自我的迷障,看不清世界的真实模样。
第三清,就是清痴。
清痴,就是要学会放下执念,以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此所谓‘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说到这里,魏正转身向着诸葛亮的方向跪拜,行大礼。
见状,黄月英和众人也急忙随着行大礼。
稽首三拜之后,魏正起身,再次说道:“承蒙师父志向,我今日才思开三清大学。
此学以师父诸葛亮为太清,以师母黄月英为客清。
以我魏正为元清,敬姜维为大师兄,以诸葛瞻为小师弟,开门教学。
以诸葛果为上清,寄以未来事。”
诸葛亮在各地建庙,已经被造成神,那为何不借来用。
在魏正看来,此刻的道教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封神。
之所以流传诸葛亮是道士,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羽化成神,其实就是古代的所谓“蹭热点”。
普通百姓最怀念谁,谁的名气最大,道教就来蹭谁的热点,把谁封成神仙......
就像后世唐朝的大将李靖,就因为用兵太神,于是就逐渐被封为商朝陈塘关的“托塔天王”。
既然如此,魏正的想法,便是拿来其外皮,披在自己身上。
所谓宗教外壳以寄托信仰,以法行公正之事,孕出文明之果。
之所以把接班人定为诸葛果,就是因为诸葛瞻已经七八岁了,长大很快。
而诸葛果年岁还小,时间多。
更何况,扶女子为傀儡,行本我之事,向来是掌权者惯用的伎俩。
这一番话,已经把黄月英震慑的说不出话来,她不过是把拜师的礼仪搞的隆重些。
谁知道魏正居然趁机搞了一个类似“正一盟威”“太平道”之类的东西,这是......
关键这兔崽子事先也没有和她通气,就给孔明整了个太清,给自己整了个客清,都是虚名,一点都不做主的......
还好的是,维持了姜维和诸葛瞻的地位。
但接班人又整到果儿这里,明显是要把这个三清大学抓在自己手里了。
黄月英心思透亮,很快就认识到,即便自己否认,也没人相信。
而且魏正这一套策略,如果能以三清大学的门生,去替代掉大汉的政务体系,那么就会彻底杜绝掉被秋后算账的可能。
要知道,自古以来,权臣难得有好下场,每个人都在摸索权臣之路。
就连孔明也不例外,但迄今为止,除了取而代之,似乎都没有更好的结果。
而丞相府在诸葛亮死后,硬刚刘禅并最终压迫了刘禅。
说句难听话,如果权力真的落到刘禅手中,秋后算账是必然的。
“师母,请上座!”
就在黄月英心思百转之际,魏正信步走到了她的面前。
他弯下腰,敬重的扶起之前因为遥拜诸葛亮而跪下的黄月英。
与此同时,一个微不可查的声音悄然在她的耳边响起,如同微风拂过,却在她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师母,若此事能够成功,大汉必将走向昌盛,重回正道,诸葛家也能因此德泽后世,可比肩孔圣那般受人尊崇。
可若事败,承担一切后果的只会是我。
只要我死,为招揽势力,陛下也必保诸葛家和黄家子嗣平安,不受牵连。”
闻言,不知为何,黄月英只觉一股热流涌上眼眶,眼泪不受控制地涌现。
回想起自己方才所想,不过是权谋的权衡与利益的得失。
而眼前的魏正,所思所想皆是正道的践行,是对诸葛家无私的守护。
这份纯粹与担当,让黄月英心中五味杂陈。
既为自己的世俗考量感到些许羞愧,又为魏正的大义凛然而深深感动。
于是,黄月英莲步轻移,走到了上位,也就是魏正的身后。
而,魏正也拉着诸葛瞻的手看向大家。
“若入三清大学之门,则拜元清魏正为师君,发誓效忠。
不愿拜者,则请回家吧。”
黄月英悠悠开口道。
闻声,胡排杨修等人又怎么可能离去,他们来是做什么的?
本来就是家族的以此下注,现在回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杨修和胡排再次带头下拜,众人齐声道:“吾等愿以元清魏讳正师君为尊,此生追随,矢志不渝,若有违背,天地共诛!”
魏正见状,双手虚抬,朗声道:“诸弟子请起!
今日承蒙大家信任,拜我为师,我定不会辜负这份托付。
某等既已踏上此途,便要一心向前。
吾等之志向,内要清三尸,让自身远离贪嗔痴三毒。
外则要追随丞相遗志,圣人之管理也,当安其居,乐其业,众志成城,汉室可兴。
某等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众人齐声高喝道。
魏正微微一顿,环顾众人。
这句话大家喊是喊了,可有几个是真的呢?
但靠人性管理本就是个笑话,重要的还是制度和规矩,人的下限必须采取强制的手段。
至于这种心理建设,不过是个辅助,和更高的追求罢了。
“在这过程中,我定会以身作则,若我自身有违誓言,诸位亦可共讨之。
同时,我也会赏罚分明,有功者必赏,激励大家奋进;
有过者必罚,以正风气。
一切皆以法行事,如此方能令行禁止,形成强大合力。”
在魏正激扬的文字下,少年们也激动起来。
杨修满是钦佩的高呼:“师君高义,某等定当谨遵教诲。”
胡排也用力点头,大声说道:“师君放心,某等定当跟着您,赴这逆天大道,为大汉的昌盛肝脑涂地!”
众人纷纷附和,声音激昂。
看着这群少年,魏正嘴角微笑,这才是他立足千年之前时代的根本。
毕竟,大家还年轻,还有志向,还不知道天高地厚。
有少年就有希望。
没有什么不可能。
少年强则大汉强!
(关于新增非历史角色说一下,降将三人组中,只有郭修是历史人物。
众将的子嗣,绝大部分都是杜撰的。
但这些大人物,肯定都是有子嗣的,只不过淹没在历史中罢了。
如魏延的儿子,姓名也都不存于历史中。此处魏正、魏昌和魏容,姓名均为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