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脉的临床诊断与意义(2)
(4)虚劳失血。
凡贫血,气喘,心悸之人,由于阴血亏损,阳气外浮,其脉多见浮而无力,或浮大中空。如《金匮要略·虚劳篇》有“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猝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病人面无血色……浮弱,手按之绝者”,这是阴血亏于内,虚阳浮于外的气虚血脱证,脉必浮大无力,治当理其虚损为要。如《余听鸿医案》载:“俞姓,年二十余岁,齿衄如注,血流盈碗,面红目赤,脉来虚浮兼数,重按无力,神静不烦,口不臭秽,言语轻微。”余曰:“此乃少阴龙火上燔,齿热则龈肉离脱,齿缝血出不止,手足清冷,急用肉桂2.5克,研末饭丸,先空心服下,食以米粥,使其压之下焦,再进甘凉咸寒滋降,导龙入海,再将生附子,麝香作饼,贴左足心涌泉穴,一剂血止,两剂手足转温,脉渐敛,和平如常矣。”又据《名医类案·内伤》载薛已治一儒者:“素勤苦,因饮食失节,大便下血,或赤或黯,半载之后,非便血则盗汗,非恶寒则发热,此思伤心脾,不能摄血归源。然血即汗,汗即血,其色赤黯,便血盗汗,皆火之升降微甚耳。恶寒发热,气血俱虚也。乃午前用补中益气,以补脾肺之源,举下陷之气,午后用归脾加麦冬,五味,以补心脾之血,收耗散之液,不两月而诸证悉愈。”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见喘息抬肩,上气,浮肿,出现三凹征,多脉来浮大,重按无力,这是下焦肾气虚弱,不能上纳肺气的缘故,当急用补肾纳气归原药。
另外有些高血压病人,寸脉呈现浮大,尤以右寸为最,这是肾气衰少,形成上实下虚的病情,所以此类病人,常有头晕眼花,如踏棉絮的证候,治当益肾,以平肝亢。
(5)肝积肿瘤。
凡肝硬化腹水,肿瘤末期,由于阴血衰少,虚阳外越所致脉浮无力,或浮数无力,多预后不良。如《名医类案·积块》载有:“罗谦甫治病积,脐左连胁如覆杯,腹胀如鼓,多青络脉,喘不能卧,时值暑雨,加之自利完谷,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以危急求治,罗视之,脉得浮数,按之无力。”正如王叔和描述的那样:“瞥瞥如羹上肥。”说明气血虚极,脉浮已丝毫无力了。对此种浮脉,临床应脉证合参,不可误作表证论治,而应急治。
总结一下浮脉的病理:一是浮脉主表;二是浮脉是秋季的当令脉,秋季的浮脉不是病;三是危重病人出现浮脉,是病危的证候。
二、沉脉
1.脉象
【脉象特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整理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明显的跳动。
【机理分析】沉脉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为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瘀,阳气被遏,不能鼓动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等病证;二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气滞,无力盛举,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虚证。沉脉主里证,因邪郁在里,气血内困,则脉见沉象。若因病邪内郁,正邪相搏于里,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沉脉的形成,与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所处状态有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减小,血容量不足,是沉脉主要成因,因而沉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肝病)及有心输出量减少症状的疾病(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其脉象多沉细而无力。水肿使表皮与脉管间组织增厚,也可使脉搏处于沉位,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在周围血管收缩或痉挛时,外周血管内阻力增高,此频率沉而兼弦细,可见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尿毒症并见高血压等。气候寒冷或身体肥胖,亦可见沉脉,一般无其他症状,脉象从容和缓,当视为平脉。
2.经典导读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语译】此言沉脉的指下形状,深下为沉,具有潜藏于内的意思。沉脉轻按不应指,只有重按之筋骨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就好像棉絮裹砂一样,里边是硬的,外面却是软的;又好像将石头投入水里,必须摸到水底才能找到石头。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耎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语译】沉脉的性质与水之善于下行的性质特别相似。女子寸部脉或男子尺部脉,如果一年四季都见沉脉搏动于筋骨之间,且其往来从容、和缓、流利,便称为平脉——正常脉。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语译】此言沉脉与其他脉象的鉴别。沉脉与伏脉主要是位置深度的差异,一般的沉脉靠近筋骨,跳动均匀;伏脉比一般的沉脉更深入,必须重力按到筋骨上才能寻得到;沉脉与细脉、牢脉则为相兼上的不同。沉细软弱如绵的为弱脉,脉象弦硬而且长大的为牢脉。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语译】沉脉属阴脉,脉位较深。沉脉伏在深部,多见于水饮内蓄的阴经疾病,例如水肿病,多由于阳气虚弱不能化气,使其脾失健运化不能,水津四布的功能受阻,则水饮停于体内而为患,多见沉脉。沉数并见多为体内有热,沉迟相兼多为体内有寒,沉滑并现为体内有痰,沉而无力多为气不足,沉而有力的则多为体内有寒邪积滞。
下面以寸、关、尺三部分别论述上、中、下三焦为病的不同表现。寸部是候胸中病,寸部沉滑,证明胸中有痰饮停留;左寸脉沉,常由心阳不振,寒饮停胸所致,可见胸痛、憋闷等;右寸脉沉,常由脉气不宣,停痰蓄饮所致。关部是候中焦病的,关脉沉迟,证明中焦有寒邪壅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左关脉沉,常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寒痰结聚,可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等。右关脉沉,常由脾胃虚寒所致,可见胃脘隐痛喜温等。尺部是候下焦病的,尺部脉沉,证明是肾亏;左尺脉沉,多为寒郁少阴,肾经受邪;右尺脉沉常由命门火衰,可能有尿浊、遗尿病,或发生泄泻痢疾,以及腰部和下腹部作痛等下焦病证。
沉而不及为短,短脉内虚真气弱,三焦气壅是真因,胃衰宿食多停滞,寸主头疼尺腹疼。
【语译】此言诊脉时见沉脉,但是脉体不及本位,没有布达寸、关、尺三部,仅见于寸尺部,或仅在关部。似乎刚触摸到搏动就立即回去了,此为短脉。短脉多见于脏腑真气虚衰,三焦气机闭塞不畅,胃气衰,腐熟水谷失职,饮食停滞,寸部脉沉多可见头痛,尺部脉沉多出现腹部疼痛。
沉而微软为细,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语译】脉象沉,但力量不足,细直且脉体软弱,应指明显者,为细脉,细脉脉细如线。寸部见细脉常表现为呕吐频频;关部脉细常见于胃气虚弱而导致的腹胀;尺部见细脉多为肾阳虚寒,见腹泻、遗精、滑精等,此皆为阴液脱失之证。
沉而弦长为实,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语译】脉象见沉,同时又有粗大而长的感觉,稍微弦紧,并且应指明显,充实有力者为实脉。此首总言实脉主病。实脉多见为体内阳热火盛,见神志癫狂,胡言乱语,呕吐频发,或者因为阳热积聚为毒,饮食不节,瘀积成热,大便不通,气机不畅而见腹痛。
寸心与面热兼风,痰嗽中烦气积胸,肝火脾虚关上见,尺脐腹痛便难通。
【语译】左部寸脉见实,多为心中有积热,可以表现为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右部寸脉见实,多为痰热壅肺,表现为胸中郁热,痰嗽烦满,咯吐黄痰,大便干燥等。左关部脉实,多为肝经有火,可见腹胁痛满。右关部脉实,多为脾气虚弱,少食,便稀。又兼胃气机阻滞。左尺部脉见实,多表现为小腹痛,小便涩,右尺部脉见实,多表现为脐下痛,月经难或时有腹泻下痢等。
沉极几无为伏,忧郁伤心神不守,胸中气滞冷痰凝,当关腹痛分寒食,尺部腹疼与疝疼。
【语译】伤寒病一手伏曰单伏,两手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也,必得大汗乃解。又夹阴阳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又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桂,脉乃复。若太溪、冲阳皆无脉,则必死矣。此为伏脉的主病,两种不同的辨证,临床需仔细分辨,一种为实证,需用发汗的方法治疗,一种为虚证,需用补益的方法治疗。左部寸脉见伏时,多表现为心情忧郁,心神恍惚不宁。右部寸脉见伏时,多表现为胸中憋闷,吐清稀冷痰。左关部脉见伏,多表现为腹部隐痛,腰脚痛。右关部脉见伏,多表现为中脘积块痛,胃脘不适等。左尺部脉见伏,多为肾精虚冷,疝气痛等。右尺部脉见伏,多表现为脐下冷痛,下焦虚寒,或有腹泻、遗精、滑精等。
【浅析】沉脉是手指重按始得,轻取不应指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沉脉主里证。因邪郁在里,气血内困,则脉见沉象。若因病邪内郁,正邪相搏于里,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沉脉的形成,与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所处状态有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变小,血容量不足,是沉脉主要成因,因而沉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肝病)及有心输出量减少症状的疾病(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其脉象多沉细而无力。水肿使表皮与脉管间组织增厚,也可使脉搏处于沉位,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在周围血管痉挛或收缩时,外周血管内阻力增高,此频率沉而兼弦细,可见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尿毒症并见高血压等。气候寒冷或身体肥胖,亦可见沉脉,一般无其他症状,脉象从容和缓,当视为平脉。临床上沉脉与弦脉兼见主痰饮或各种疼痛;沉脉与滑脉兼见主食积;沉脉与缓脉(或濡脉)兼见主水湿;沉脉与数脉兼见主里热;沉脉与迟脉兼见主里寒;沉脉与虚脉(或弦大无力、按之中空脉)兼见,则主精血亏损等。临床上,沉脉是与浮脉相反的脉象。沉脉须与相似脉——伏脉、微脉、牢脉相区别。伏脉、沉脉均居沉位,但伏脉须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伏而不显,脉搏微弱无力,有时兼见数象,可见于剧烈疼痛、厥脱邪闭之证,即相当于现称之休克(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休克),病情较为危重。微脉似有若无,按之模糊不清,细软无力,主阴阳气血虚损,为阳虚危候。实际上其形象与伏脉相类,可归于伏脉范畴。在传统脉学中,牢脉亦居沉位,其脉形实大弦长,在病理与主病方面与弦脉相类,故可将牢脉归属于弦脉,是沉脉、弦脉与实脉的一种复合脉。
3.脉象生理与病理
(1)生理性沉脉。
正常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如绵裹砂,内刚外柔。除位居沉位,重按至筋骨乃得这个特征之外,还须具有“软滑匀”的特征。软与匀,是指脉沉之中有舒缓之象,往来和匀,乃有胃气的表现。沉滑者,沉为阴,滑为阳,有阳潜水中之象,此为冬与肾之平脉。
沉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脉,因脉以沉为本,以沉为根。脉以虚实为纲,而虚实的区分,又在于沉候之有力无力。故尔,沉脉极为重要。
脉何以沉?因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充盈血脉,故曰脉沉。气血何以不得外达?无非两类原因:一类是正气虚衰,气血无力外达,致脉沉;一类是邪气阻遏,气血外达之路窒塞不畅,亦可致脉沉。
(2)病理性沉脉。
在病理情况下,浮脉可见于多种病证。李时珍《濒湖脉学》载“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第一、正虚脉沉。可见于阳虚、气虚、血虚、阴虚。阳主动,可推动激发全身之机能。阳虚无力推动激发气血循行,脉乃沉。气为橐龠,鼓荡血脉。气虚则无力鼓荡,故脉沉。血虚者,无力充盈血脉,致脉沉。且血虚往往兼有气虚,气血皆不足,脉失充盈鼓荡,故尔沉。阴虚者,血脉失于充盈,脉亦可沉。正虚而脉沉者,当沉而无力。
当临床见到沉而无力的脉象时,病的性质属虚无疑。但究竟判断为阳虚,还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这就要结合沉脉的兼脉及望闻问三诊来综合分析判断。阳虚者,脉沉迟无力,伴畏寒肢冷、舌淡苔滑的寒象。气虚者,脉沉无力,伴有气短、无力等虚象。血虚者,脉沉细无力,伴面色无华、心悸、舌淡嫩等症。阴虚者,脉沉细而数,伴虚热、舌红少苔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