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母子的生命争夺战
那个夏夜,一接班就是大量发热、腹痛腹泻的患者,急诊科里依旧人山人海。空调吹出来的冷风在拥挤人群的搅动下,显得疲软无力。那晚,异乎寻常的嘈杂、潮湿、闷热,让人压抑,似乎酝酿着一场恶战。
经过几小时的战斗,趁着就诊的空隙,我正想喝上一口凉开水解解渴,还没端起水杯,门外又传来急促的救护车警笛。战斗的号角响起,我条件反射般转身往急诊科外跑去。
救护车一停下,车门就被打开,“孕妇,风湿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左心衰,已经有宫缩,马上就要分娩。快!”跟车的急救医生一边跟我们抬担架,一边大声交代病情。眼前这位根本无法躺平的孕妇,大口地喘着气,脸色苍白,额头布满了汗珠,口中不时有粉红色泡沫痰液喷涌而出。急救医生的催促,孕妇的喘息,重重地敲在每个急诊医务人员的心头。快!快!快!脚步在冲,脑子在飞转,两条生命,不容懈怠。
这是一位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妊娠34周,出现阵发性宫缩和气促。患者先去了离居住地最近的民营医院急诊,病情危急,立刻转到县第一医院,病情还是太重,再去妇儿医院,仍然无法应对,最后转到我院。
“全院总会诊”患者一进抢救室,我便马上喊着交代急诊护士,在进行吸氧、抗心衰等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手术、备血等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刻显得那么宝贵,一秒钟都不能耽搁。
两条生命随时陷入危险,容不得犹豫,更不可以有半点迟疑或者闪失,我们需要多学科评估、合作、诊治,要准确快速地明确治疗方案,要明确问题关键在哪、重点在哪。我以为,唯有尽快终止妊娠,通过剖宫产取出胎儿,降低孕妇的心脏负担,才能最大可能保住两条生命。
在等待总会诊的几分钟时间里,我以前所未有的强势态度将产妇丈夫狠狠地训了一顿。我不想浪费一秒钟的时间跟他耐心地谈风险、谈方案、谈过程,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让他别无选择,唯有全力配合治疗。家属这时才明白事态的严重性。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孕妇,病情究竟危险在什么地方?
妊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孕妇的生殖系统、血液、心肺及内分泌等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例如,子宫长度从7.5cm左右增至足月时35cm左右,重量由70g左右增至足月时1 000g左右,红细胞总量到足月时增加33%左右,血容量增加至妊娠 32~34 周达高峰,平均增加 40%~50%,心脏的负担大大增加。子宫的增大,导致横膈上升,肺顺应性减少,肺通气功能明显减少。还有内分泌等一系列会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分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给机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妊娠生理病理变化使孕妇对氧和血液的需要量大增,加之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的变化,均使心脏负担加重,这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器质性心脏病分娩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两大主要心脏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妇死亡的第二、三位原因,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疾病的女性是禁止妊娠的。
5分钟后,心血管科、妇产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及医疗总值班,全部赶到。一看这种情形,大家都傻了。
我们没有时间再坐下来讨论了,我的意见是马上剖宫产,请大家论证。各位专家纷纷点头,逐一在会诊单上签了字。这是我从医以来参与的最快的一次全院总会诊。没有退路,唯有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会诊刚结束,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只能在半卧位下紧急气管插管,一边捏着呼吸球囊,一边跑着送往手术室。手术室里已有医务人员在等待,一场与死神抢夺两条生命的战争随时打响。
那个夜晚,围着这对陌生母子,所有医务人员都在跑,跑得汗流浃背也浑然不觉。那个夜晚,勇敢、坚定、心无旁骛的医务人员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当我一身臭汗地走在下班的路上,突然那样轻松,仿佛回到儿时乡间、醉人的稻香里,虫吟蛙鸣,灯光下,飞蛾和金龟子流星一样飞舞。我也许再也寻不到幼年生活那种纯真宁静的美,但我在另一个天地里找到了另一种更为简单珍贵的美。
思考
其实,我们并没有一直因为这一例病例的抢救成功感到高兴,相反,更多的是后怕。在前三次转诊中,前面几家医院并没有执行好转诊告知制度,没有交代清楚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途中风险,更没有与上级医院取得必要的联系。这样的患者随时会在途中发生意外死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们出台那么多制度的目的,并非形成文字后应付检查,而是在关键时刻,保护患者、保护自己、保护生命。
其实类似的病例还在急诊科上演,如果患者家属没有像本例病例那样配合医师,如果当时我们的决策稍有迟疑,后果可想而知;如果家属不配合,为了抢救患者,医务人员能否直接送手术室去手术,如果失败了,法律上能不能给医务人员一些空间,否则悲剧还会不断上演,最后伤害的还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