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书以1947—2020年日本31位首相的政府施政报告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结合概念语法隐喻分析及批评隐喻分析,以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和参照,立足日本新宪法实行后的177篇施政报告,对所有相关资料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及深层架构进行梳理统计、历时考察和对比分析,重点解读深层架构所体现的价值取向,阐释隐喻建构的目的及政治道德模式的演变特征,并前瞻和预测日本政治文化模型的未来发展走向。
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对施政报告中相关经济、行政机构改革、教育、日美关系四个方面的隐喻性表层架构进行分别和历时梳理后发现:经济文本中主要出现十六类隐喻架构;行政机构改革文本中出现十五类隐喻架构;教育文本中出现十类隐喻架构;日美关系文本中出现七类隐喻架构。
第二,具体分析施政报告中四个方面语篇中的深层架构后发现:
经济方面:面对“二战”后的经济困局,历任内阁都将经济复兴视为重建一幢“大厦”、一场艰险的“旅程”、一个期盼独立的“人”、一次自由公平的“比赛”、一场系统性的“战争”。
行政机构改革方面:历届内阁均从不同角度提倡实现简约、透明、高效的行政机构运行机制。比如,清洁隐喻指整饬机构组织和机构运行中的庞杂和效率低下乱象;就医隐喻将“改革”视为根除行政机构中冗繁低效等弊端。
教育方面:战后日本将教育看作“百年大计”“立国之本”“对未来的先期投资”,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变革、推行自主创新始终是日本的国家教育理念。
日美关系方面:拟人隐喻将日美两国喻为基本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相同的“人”;建筑隐喻和机器隐喻将日美同盟分别喻为日本外交的“支柱”和“基轴”,又将日美安保体制看作日美同盟的“核心”;旅行隐喻则将战后日美关系发展视为日本外交施策的最优路线。
第三,结合语法隐喻及批评隐喻分析对五个方面语篇中隐喻背后的动机和意图进行了深层阐释后发现:为了将抽象复杂的政治现象或施政理念明白易懂地传递给民众百姓,也为增强民族认同感以获得有力支持和顺利推行执政措施,首相会选择适切得当的词汇层隐喻与语法层隐喻使政治具体化或概念化。可以说,隐喻具有多重属性,不仅反映首相的情感和认识,而且以架构、凸显、评价、推理、暗示、国家形象建构等功能寻求听众的“理解”与“认同”,帮助其实现政治语篇的劝导与说服之目的。
第四,基于施政报告中隐喻架构使用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对日本内政外交的政治文化进行了追溯与前瞻推测:
经济方面: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复兴、高度发展、平稳发展、泡沫经济、长期低迷阶段;1990—2020年,日本逐步展开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大流行会使日本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
行政机构改革方面:日本将持续选择行政机构改革之路,以实现行政机构的简约化、合理化、高效化。
教育方面:战后日本重新崛起,成功的教育施策是重要支撑。日本将会延续“教育立国”“教育变革”“重视青少年教育”“秉持民族传统文化”等国家教育理念。
日美关系方面:尽管每届内阁对日美关系的发展常有诸如“协力”“协调”“友好”“伙伴”“对等”“同盟”等不同的表达,但日本始终惟美国马首是瞻,以“追随”美国为外交的主基调。日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与走向取决于日本对全球力量均势的判断,也取决于日本对国际事态发展的基本趋势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