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碑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翁方纲与阮元书学观念异同论

——早期碑学与帖学之分歧

碑学与帖学是清代书学研究中两个重要概念。一般认为,明末清初傅山的书论中就已经具备了碑学思想的萌芽,到了清代中期,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标志着碑学体系的初步形成。之后,包世臣、何绍基、康有为等人延续并发展了阮元的碑学思想,从而使碑学理论体系臻于完备。作为清代中晚期书学观念的突破,碑学理论提出后,便与传统的帖学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峙的两大流派,此两派之间冲突与兼容、对立与互化,其演变构成了清代中晚期书学史的主要脉络。而其余绪则延至民国,以至于现当代书坛,其影响之深远是显而易见的。

本章中所谓的“早期碑学”是指乾嘉时期阮元等人倡导汉代篆分与北朝碑刻书风的书学理论。阮元之前,尽管傅山也有取法篆隶之论,但尚未明确指出碑、帖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比较系统地梳理自汉魏至晋唐以来的书法脉络,因此说傅山之论还只是初步具有了碑学观念的萌芽,而未有真正清晰的碑学思路。傅山倡导学习楷书必须了解篆隶的提法与阮元之论有相通之处,但阮元倡导汉代篆分的实质在于强调北朝以至唐初沿袭的“中原古法”才是篆分的后裔子孙,才是书学的正统。阮元所关注的重点是南北书派问题,旨在极力提倡北朝以来的古法,以与宗尚二王书风的帖学正统分庭抗礼,甚至欲以北朝古法取代正统的帖学。

阮元开启了碑学之先声,引导了后世之风气,这当然与同时代的传统帖学观念产生了诸多分歧。比如关于“篆分遗意”问题,书法审美的衡量标准问题,对王羲之的态度问题,以及由此延展开来的唐代书法的不同流派之间的褒贬问题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碑学与帖学观念的分歧。但碑学与帖学涉及的内容庞杂,本章仅就早期碑学,即乾嘉时期以阮元为代表的碑学观念与同时期以翁方纲为代表的帖学观念加以对比,考察其异同,并解答本章所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