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5章 卷一百三十二·唐代宗本纪(下)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春正月乙丑初一。辛卯日,朝廷做出人事调动安排,让陕州节度使皇甫温兼任凤翔尹,充任凤翔、河陇节度使;而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则负责判梁州事,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壬申日,河南尹张延赏兼任御史大夫,并充任东都留守。同时,朝廷还做出决策,罢去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这一职务,将其所管辖的军队归属东都留守管理。
二月戊戌日,李抱玉要移师镇守,然而凤翔军却心怀不满,竟然放纵士兵大肆抢掠,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天才得以平息。己亥日,仙州被废除,襄城、叶县被划给汝州管辖。朝廷下诏,罢去鱼朝恩的观军容使一职。己巳日,鱼朝恩选择了自缢而死。戊寅日,朝廷下诏确定京兆府的户税标准。夏税方面,上等田每亩征税六升,下等田每亩征税四升;秋税时,上等田每亩征税五升,下等田每亩征税三升,对于开垦的荒田每亩征税二升。己丑日,朝廷发布敕令。敕令中回顾了唐虞之际以及宗周时期的官职设置和政务管理情况,指出尚书一职的重要性,还提到九卿之职对中台的辅助作用。接着,敕令说明了由于王室多年来遭遇诸多困难,在军事行动频繁的情况下,一些官职的设置是出于当时的权宜之计。如今外部忧患已基本平定,便要明确统一的法令,进行改革。比如,度支使及关内、河东、山南西道、剑南西川转运常平盐铁等使这些职务被下令停罢,因为这些职务在设置后并没有带来太多实际益处,还使事务变得繁琐,且有违旧制。礼仪方面,原本职责在于奉常(太常卿),往年设置的相关使职也因循未改,如今也要回归旧制,让太常卿自行掌管本职事务,相关使职也予以停罢。此外,敕令还强调尚书、侍郎、左右丞及九卿等官员身负要职,皇帝对他们十分倚重,他们应当朝夕进见,为朝廷提供匡正和益处,并详细校对自己所掌管的事务,陈述其中的利弊。如果有非时宜的情况,需要上奏议论,也允许到阁中请求与皇帝对答。最后,敕令宣布各州设置的屯田也一并停罢,并且将度支的事务全部委托给宰相处理。辛卯日,朝廷任命兵部侍郎贾至为京兆尹,让京西兵马使李忠臣担任凤翔尹,取代皇甫温,而皇甫温则移师镇守陕州。
夏四月庚子日,湖南都团练使崔旰被其兵马使臧玠杀害,臧玠占据潭州发动叛乱。得知这一消息后,沣州刺史杨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杨漳纷纷出兵讨伐臧玠。乙巳夜晚,岁星进入轩辕星区。丙午日,朝廷重新设置先农、马祖坛,并举行祭祀仪式。丁未日,幽州节度使朱希彩被封为高密郡王。己未夜晚,彗星在五车星区出现,长度达三丈。庚申日,宰臣、太原尹王缙入朝拜见皇帝。
五月辛未日,刑部侍郎黎幹被任命为桂州刺史,同时兼任桂管防御经略招讨观察等使。己卯夜晚,彗星从北方出现,呈现出白色。庚辰日,礼仪使、礼部尚书裴士淹被贬为虔州刺史,户部侍郎、判度支第五琦被贬为饶州刺史,因为他们都是鱼朝恩的党羽。元载在诛杀鱼朝恩后,下达制令罢去相关使职,并将他们贬黜。癸未日,朝廷任命羽林大将军辛京杲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甲申日,西北方向有白气弥漫整个天空。为了防备吐蕃,朝廷将当、悉、柘、静、恭五州迁徙安置到山险要害之地。
六月己未日,彗星终于消失,朝廷大赦天下所有在押的囚徒。
秋七月丁卯日,朝廷任命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御史大夫薛兼训为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充任河东节度使。就在这个月,京城的米价飞涨,一斗米竟然达到了千文。
八月辛卯日,宰臣元载向皇帝上疏,请求在河中府设置中都,建议皇帝在秋末前往中都,到春中再返回京城,以此来躲避蕃戎的侵扰之患。然而,元载的这一上疏呈入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回复。元载的上疏主旨是认为关辅、河东等十州的户税收入可以用来供奉京师,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支五万的精兵,以威慑四方。但实际上,他的言辞中多有纵横捭阖之术,其目的是想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九月丁丑日,朝廷任命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陈少游充任浙江东道团练观察使。吐蕃进犯永寿。汴州的田神功入朝拜见皇帝。
十二月乙未日,朝廷将巫州改名为溆州,将业州改名为蒋州。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春正月己未初一。戊寅日,朝廷在鄜州的鄜城设置肃戎军。
二月乙酉日,御史大夫敬括不幸去世。
夏四月丁巳日,皇帝亲临宣政殿,主持对制举人的考试。考试一直持续到晚上,对于那些还没有完成策论的举人,皇帝下令太官提供蜡烛,以便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己未日,沣州刺史杨子琳入朝,皇帝赐给他名字为猷。丁丑日,朝廷将果州改名为充州。戊寅日,朝廷下诏指出,那些精美的丝织品,像纂组文绣之类,对女红是一种危害。如今战事尚未平息,百姓生活空虚,怎能让这种追求淫巧的风气破坏常规制度呢?因此,像绫锦花文所织的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透背,以及大繝绵、竭凿、六破以上等样式的织物,都被禁止织造。而长行高丽白锦、大小花绫锦,则允许按照旧例进行织造。朝廷还让有关部门明确地进行宣传告知。
五月癸卯日,朝廷任命河南尹张延赏为御史大夫。
秋七月乙巳日,月亮遮掩了毕宿。
八月乙卯日,淮南节度使韦元甫去世。丙辰日,朝廷任命东都副留守常休明为检校左散骑常侍、河阳三城使。由于夏天一直干旱,直到这个月的己未日才开始下雨。庚午日,朝廷任命御史大夫张延赏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丙午日,朝廷任命苏州刺史、浙江观察使李栖筠为御史大夫。丁丑日,在太极殿的内廊捕获了一只白兔。庚辰夜晚,月亮进入紫微垣。
九月壬辰夜晚,荧惑星侵犯哭星。从八月开始一直连续下雨,这对秋季的庄稼造成了损害。戊申日,朝廷在轮台设置静塞军。辛亥日,荧惑星进入壁垒星区。
冬十月壬午日,朝廷在沧州设置横海军。
十一月己亥日,文单国国王婆弥前来朝见皇帝,并献上了十一头驯象。壬寅夜晚,月亮进入太微垣,又遮掩了氐宿。
十二月己未日,江西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魏少游去世。庚午日,朝廷下制任命文单王婆弥为开府仪同三司、试殿中监。这一年春天发生旱灾,一斛米的价格甚至涨到了万钱,百姓生活十分艰难。
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春正月癸未初一。戊子日,朝廷在魏州顿邱县设置了澶州。把顿邱县的观城店设置为观城县,把张的清丰店设置为清丰县,同时割取魏州的临黄县,一并隶属于澶州。还在贝州临清县的张桥店设置了永济县。乙未日,月亮侵犯了轩辕星区。庚子日,朝廷任命检校户部尚书路嗣恭为洪州刺史,同时兼任御史大夫、江西观察使。辛丑日,太常卿杨绾兼任礼仪使。甲辰日,回纥的使者从鸿胪寺出来后在坊市劫掠,官吏无法禁止,甚至还有三百名回纥骑兵进犯金光、朱雀等门。当天皇城各门都关闭了,经过安抚晓谕他们才停止骚乱。二月甲寅日,朝廷任命兵部侍郎李涵为苏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充任浙西观察使。此时镇星临近太微垣。戊午夜,月亮遮掩了天关星。三月壬辰日,朝廷下诏确定谏议大夫设置四员为固定员额。
夏四月甲寅日,回纥王子李秉义去世,李秉义这个名字是他来唐朝作为宿卫时被赐予的。五月乙酉日,天空下起了冰雹,大风把树木都吹折了。丙戌夜,月亮进入太微垣。辛卯日,把忻州的七圣容迁移到了太原府的紫极宫。乙未日,朝廷下诏。诏书里说,那些真正践行大道的时代,教化淳朴,刑罚搁置不用;善于治理的人,就像撒网一样抓住纲纪,疏而不漏。而当今皇帝觉得自己践行大道还不够弘扬,洞察事理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常常遐想远古时代,向往那玄远的风气,希望能让天下保持太和之气,对天下百姓宽容以待,只是自己德行浅薄还未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根据时代特点来设置教化,依据习俗来建立防范措施,力求做到公平宽恕,表达对百姓的哀怜体恤,可即便如此,还是因为教化浅薄而导致很多人犯法。再加上边疆忧患没有平息,徭役赋税繁重,在这种荒废混乱之际,盗贼就容易兴起。这就使得监狱之中,积压了很多囚犯;而那些执法的官吏,也在繁杂的法律条文中忙碌不已。正值盛夏时节,大暑天气炎热,皇帝想到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怎么能忍受这种闷热煎熬呢?这也是伤害了天地间的和气,导致出现一些灾祸的征兆,天道和人事,其实相差不远啊!又听说天下各州,有的地方错过降雨的时节,头茬的种子无法播种,冬小麦也没有丰收。可怜那些百姓,什么时候能不让人担忧呢?这都是因为皇帝自身的过错,因此更加感到恐惧。心中忧惧叹息,深深责备自己。所以减少膳食、撤去音乐,另外居住在斋宫,向神明祈祷,希望能得到好的回应。在仲夏这个月份,应该安静无为,以顺应阴气,促进万物的生长发育。处理一些轻微的案件,已经过了麦收时节;而让万物继续生长、茁壮成长,就应该顺应天意。于是决定大赦天下,所有在押的囚徒,无论罪行轻重,全部释放。
癸亥日,朝廷任命检校礼部尚书蒋涣充任东都留守。六月庚戌日,有关部门报告说有日食发生,但因为阴云密布没有看到。丁丑日,朝廷下诏告诫人们要薄葬,不能制作假的花果以及金手脱宝钿等陪葬物品。秋七月癸巳日,回纥的蕃客抢夺了长安县令邵说所乘的马,官吏和百姓都无法制止。八月庚戌日,朝廷赐北庭都护曹令忠改名为李元忠。
九月乙未日,工部尚书于休烈去世。
冬十月壬子日,皇帝在苑中打猎,一箭射中了两只兔子,随从的大臣们都纷纷祝贺。辛未日,朝廷任命暂代幽州卢龙节度留后朱泚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充任幽州卢龙节度使。丙子日,朝廷任命太府卿吕崇贲为广州都督,充任岭南节度使。十一月庚辰日,朝廷下诏:自从不久前蕃戎入侵,巴南地区多次有征发劳役的情况。巴、蓬、渠、集、壁、充、通、开等州,应该免除两年的租庸。甲申日,朝廷任命福建观察使李承昭为礼部尚书,华州刺史李琦为福州刺史、福建都团练观察使。辛卯日,朝廷任命岭南节度李勉为工部尚书。十二月丙寅日,天空下起了土。当天夜里,长星在参星区出现。辛未日,在滑州设置永平军。壬子日,朝廷下令禁止铸造铜器。癸酉日,下了大雪。这年秋天庄稼丰收。回纥、吐蕃、大食、渤海、室韦、靺鞨、契丹、奚、牂柯、康国、石国等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春正月丁丑初一,壬午日,昭义军节度、检校右仆射、相州刺史薛嵩去世,一个在地方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就此离去,他的离去也在当地军政事务上留下了需要填补的空缺。癸卯日,朝廷敕令天下青苗地头钱每亩征收十五文,此前京畿地区每亩三十文,从今往后统一为十五文,这一政策调整影响着各地百姓的赋税负担。同时还要求京官三品以上以及郎官、御史,每年各自举荐一人,这个人要具备担任刺史或县令的能力,期望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地方治理人才。二月甲子日,御史大夫李栖筠弹劾吏部侍郎徐浩,一场官场风波就此掀起。丁卯日,幽州节度使朱泚被加授检校户部尚书,还被封为怀宁郡王,这是对他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而徐浩、薛邕因违反选官规则,被停止掌管选官事务,选官制度的公正与严肃得到了维护。壬申日,永平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滑州刺史、霍国公令狐彰去世,他在临终前还上表推荐刘晏、李勉来接替自己,展现出他对地方事务平稳交接的关心。三月丙子日,朝廷任命工部尚书李勉兼任御史大夫、滑州刺史,充任永平军节度、滑亳观察等使,以此完成地方权力的过渡。
夏四月戊申日,乾陵上仙观天尊殿出现奇景,有双鹊衔着紫泥去修补殿上的缝隙缺口,一共有十五处,这一祥瑞景象似乎给朝廷带来了别样的氛围。戊午日,朝廷任命太仆卿吴仲孺为鄂州刺史、鄂岳沔等州团练观察使,新的人事任命让地方管理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五月乙酉日,吏部侍郎徐浩被贬为明州别驾,薛邕被贬为歙州刺史,京兆尹杜济被贬为杭州刺史,他们都因掌管选官事宜时犯错而受到惩处。朝廷任命太府卿于颀为京兆尹,维持京城地区的管理秩序。辛卯日,郑王李邈去世,被追赠为昭静太子,皇室沉浸在悲痛之中。壬辰日,朝廷特赦京城的在押囚犯,给了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癸卯日,朝廷下诏赦免天下的在押囚犯,死罪降为流放,流放以下的全部释放,这一举措体现了朝廷的宽仁。六月,在陇州华亭县设置义宁军,加强了地方的军事防御力量。癸亥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奏报安邑盐池生出乳盐,这对国家的盐业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个夏天,朝廷修筑奉天城,为防备蕃寇做准备,时刻警惕着外部的威胁。秋七月己卯日,太白星进入东井星区。乙未日,月亮遮掩毕宿,星象的变化似乎也在预示着世事的变化。
八月甲寅日,朝廷下诏让吏部尚书刘晏掌管三铨选事,希望他能公正地选拔人才。己未日,吐蕃进犯灵武,边境局势紧张起来。庚午日,灵武奏报蕃军退去,紧张的气氛暂时缓和。辛未日,幽州节度使朱泚的弟弟朱滔率领五千骑兵前来朝见,请求前往河西地区防秋,为国家的边疆防御贡献力量。朝廷下诏派千名骑兵到国门迎接,并允许他们从皇城南面出开远门,奔赴泾州行营,一系列安排彰显了朝廷对军事部署的重视。九月癸酉日,临晋公主去世,皇室再添哀伤。壬午日,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吕崇贲被部将哥舒晃杀害,地方上发生的这场叛乱让局势变得复杂。癸未日,晋州男子郇谟用麻束发,手持竹筐及苇席,在东市哭泣,请求进献三十字,如果不合皇帝心意,就请用席筐裹尸。皇帝召见了他,还赐给他衣物,并让他住在禁中。其中两个字是“监团”,意思是想要去除诸道的监军、团练使。丁亥日,左巡使、殿中侍御史杨护被贬,因为他压制郇谟,没有将此事上报,对官员的失职行为进行了惩处。戊子日,朝廷下诏让京官五品以上各自呈上密封的奏章,议论政事的得失,希望广纳谏言,改善朝政。己丑夜,太白星进入太微垣。甲午日,东都留守蒋琼兼任东都贡举事务。戊戌日,朝廷任命辰、锦观察使李昌巎为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完成了地方官职的又一次调动。此时还出现了奇异的大鸟,它出现在武功,肉翅狐首,四足有爪,爪长四尺三寸,毛是赤色的,像蝙蝠一样,群鸟跟着它鸣叫。神策将张日芬将其射毙后献给朝廷,这一奇事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别样色彩。
冬十月癸卯日,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被加授同平章事,地位得到提升。丁巳夜,月亮遮掩毕宿。吐蕃进犯泾州、邠州,战火再次燃起。甲子日,郭子仪的先锋将浑瑊与吐蕃在宜录交战,唐军战事不利。浑瑊与泾原节度使马璘极力追击,蕃军才溃逃而去。乙丑日,朝廷任命江西观察使路嗣恭为广州刺史,充任岭南节度使,封翼国公,让他去平定岭南的混乱局势。任命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陈少游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淮南节度使,对淮南地区的管理进行调整。戊辰日,郭子仪奏报打败吐蕃十万军队,百官纷纷祝贺,这场胜利让朝廷上下为之振奋。己卯夜,月亮进入羽林星区。癸巳日,月亮进入太微垣。十一月壬寅初一。庚戌日,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前来朝见。辛酉日,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前来朝见。十二月癸酉日,月亮进入羽林星区。这个冬天没有下雪,但这一年却是大丰收之年。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正月庚子初一。壬寅日,汴宋节度使、太子少师、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汴州刺史田神功不幸离世。这位在地方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官员的去世,无疑给汴宋地区的军政事务带来了一定的震动。与此同时,沣朗两州镇遏使、沣州刺史杨猷擅自沿江而下,抵达鄂州。朝廷下诏允许他前往汝州,于是他又逆汉水而上,复州、郢州、襄州等州都关闭城门拒绝他的进入,这一事件使得地方局势变得有些紧张和复杂。
二月己丑日,朝廷让田神功的弟弟田神玉暂代汴宋留后,以维持当地的秩序和稳定。癸巳日,郭子仪从邠州前来朝见,李抱玉从凤翔前来朝见,朝中又迎来了两位重要的地方将领,他们的到来或许会对朝廷的决策和局势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月丙午日,朝廷下令禁止畿内进行渔猎采捕活动,时间从正月到五月底,并且将这一规定永久作为固定制度。这一举措可能是出于对生态环境或其他方面的考虑。戊子日,朝廷将沣州刺史杨猷改任为洮州刺史,试图通过这种人事调动来解决之前杨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夏四月丁丑日,月亮进入太微垣,星象的变化似乎也在预示着一些事情的发生。己卯日,朝廷任命桂管观察使黎幹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让他负责京城地区的管理事务。甲申日,中书舍人常衮率领两省官员十八人到阁中请求议论政事,皇帝下诏让其中三人各自尽情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体现了朝廷对官员意见的一定重视。乙酉日,朝廷下诏让郭子仪等人大规模检阅军队,以做好防备吐蕃的准备,可见当时吐蕃对唐朝边境的威胁依然存在。壬辰日,朝廷下诏赦免死罪以下的在押囚犯,无论罪行轻重都予以释放,展现了朝廷的宽仁之举。乙未日,华阳公主去世,皇帝悲痛惋惜,连续多日不听理朝政,宰臣们上奏直言极力请求皇帝恢复听政,公主的离世让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五月庚戌日,朝廷废除泜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庚申日,由于当年岁丰谷贱,朝廷下诏让度支使支出七十万贯、转运使支出五十万贯进行和籴(官府出资购买粮食),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粮食价格和储备粮食。乙丑日,朝廷下诏。诏书中提到,四海之内刚刚趋于安宁,然而西戎却贪得无厌,独自阻碍王命,因此不能忘记战争,边疆事务仍然繁重。皇帝表示自己在战乱之后,面对军国空耗的局面,亲自带头节俭,致力于发展农桑。上天赐予福气,连年大丰收,自己更加感到愧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收成。虽然现在人和年丰,百姓接近家给人足,但边疆的粮食储备还不充实,军事防备仍然空虚。趁着天时有利,想要达到粮食的丰足储备,于是打算设立平籴(官府按平价购粮储仓,以平粮价)制度,用来供给军队。然而,由于中都所供给的以及内府的储备都不足,仅仅能勉强满足平常的收入数量,远远达不到成倍多余的收获。这就需要地方上忠诚的大臣们共同完成这一大计,一起协助解决公家的急务,来充实边塞的储备。并且规定每道每年都有防秋兵马,其中淮南四千人,浙西三千人,魏博四千人,昭义二千人,成德三千人,山南东道三千人,荆南二千人,湖南三千人,山南西道二千人,剑南西川三千人,东川二千人,鄂岳一千五百人,宣歙三千人,福建一千五百人。岭南、浙东、浙西也应当按照这个例子执行。考虑到路途遥远往来会增加费用,各道每年从本道的各种杂钱以及贸易利润、赃赎钱等中,每人计算二十贯。每道根据应配备的防秋人数多少,总计钱数,购买轻便货物送到上都,用来准备和籴,并且要求在秋收后送完。泾原节度使马璘前来朝见。丙寅日,朝廷加授马璘为尚书左仆射、知省事。原来马璘暗示将士们进呈奏状请求让自己当宰相,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任命。幽州节度使朱泚派遣弟弟朱滔奉上表章请求亲自入朝,并且还表示要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去防秋。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下诏让有关部门修建宅第等待他的到来。
六月己卯日,月亮遮掩南斗星。庚辰日,月亮进入太微垣。秋七月甲辰日,月亮遮掩房星,又进入羽林星区。当时长久干旱,京兆尹黎幹依次到各个祠庙祈祷求雨,但都没有下雨。他又请求去文宣庙祈祷,皇帝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八月辛未日,朝廷任命虢州刺史宋晦为同州刺史,充任长春宫营田等使。戊寅日,朝廷任命陕州大都督府长史皇甫温为越州刺史,充任浙东观察使。辛卯日,月亮遮掩轩辕星。
九月庚子日,幽州节度使朱泚前来朝见。乙巳日,渭北节度使、坊州刺史臧希让去世。这一年秋天大雨倾盆。
冬十月壬申日,信王李瑝去世。乙亥日,梁王李璿去世。朝廷任命前宣州刺史季广琛为右散骑常侍。十一月戊戌日,下了大雪,平地积雪一尺多。庚子日,朝廷任命商州刺史李国清为陕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陕州观察使。十二月庚寅日,朝廷任命中书舍人杨炎、秘书少监韦肇一并为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常衮为礼部侍郎。壬辰日,朝廷赦免京城的在押囚犯,死罪降为流放,流放以下的全部释放。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春正月乙未初一。己酉日,昭义牙将裴志清赶走了他的主帅薛摐,薛摐逃到洺州,上奏章等待朝廷治罪。裴志清带领众人归附田承嗣,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昭义地区的原有秩序,也让田承嗣的势力有了新的变化。壬寅日,寿王李瑁去世,这位在皇室中有着一定地位的王爷的离去,也算是宫廷中的一件大事。乙未日,朱泚上表坚决请求留在京师,还表示要西征吐蕃,请求让弟弟朱滔暂代幽州留后,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朝廷任命昭义将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他们都是薛嵩的族人,朝廷希望通过任用薛氏族人来稳定昭义地区。戊申日,朝廷派遣使者去慰问晓谕田承嗣,让他各自坚守自己的封地疆界,然而田承嗣却不接受诏令,公然违抗朝廷命令,使得朝廷与田承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壬子日,充州又恢复为果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癸丑日,田承嗣夺取洺州,接着又攻破卫州,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权威。
二月乙丑日,盗贼杀害了卫州刺史薛雄,这使得局势更加混乱。丙寅日,朝廷罢去辰、锦、溪、奖、溆五州经略使,重新将这些地区隶属于黔中,对地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变。辛未日,朝廷下令封第四子李述为睦王,充任岭南节度度支营田、王府经略观察处置等大使;封第五子李逾为郴王,充任渭北鄜坊等州节度大使;封第六子李连为恩王;封第七子韩王李迥为汴宋节度大使;封第八子李遘为鄜王;封第十三子李造为忻王,充任昭义节度大使;封第十四子李暹为韶王;封十五子李运为嘉王;封十六子李遇为端王;封十七子李遹为循王;封十八子李通为恭王;封十九子李达为原王;封二十子李逸为雅王。并且都授予他们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但都不离开京城府邸,这一系列的封王举措,对皇室的权力格局产生了影响。丙子日,朝廷任命华州刺史李承昭为相州刺史,主持昭义兵马留后事务,希望他能稳定昭义地区的混乱局面。当时田承嗣已经完全夺取了相州、卫州所管辖的四个州的土地,还自行任命官吏,其野心昭然若揭。就在这一天,河阳军发生叛乱,赶走了城使常休明,逼迫牙将王惟恭为留后,军士们大肆抢掠了好几天,常休明逃到了东都,河阳地区陷入了混乱。甲申日,朝廷任命平卢淄青节度观察海运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检校工部尚书、青州刺史李正己为检校尚书左仆射;任命前陇右节度副使、陇州刺史马燧为商州刺史,充任本州防御使,对地方官员进行了新的任命和调动。
三月甲午日,陕州军队发生叛乱,赶走了观察使李国清,士兵们肆意抢掠。李国清言辞谦卑地向将士们一一跪拜,才免去灾祸,经过一夜才平定下来,陕州的动荡也反映出当时地方局势的不稳定。乙巳日,薛崿、常休明来到京城,穿着白色的衣服等待治罪。丁未日,朝廷任命左散骑常侍孟皞为华州刺史,充任潼关防御使,加强潼关地区的防御力量。庚戌日,荧惑星进入壁垒星区,星象的变化似乎也预示着时局的变化。
四月,太常寺上奏:各州府所使用的斗秤,由本寺供给铜斗秤,州府依照样式制造后使用,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统一度量衡有助于规范经济秩序。乙丑日,朝廷下令:魏博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雁门郡王田承嗣被贬为永州刺史。并且下诏让河东、镇冀、幽州、淄青、淮西、滑毫、汴宋、泽潞、河阳道出兵进行讨伐,对田承嗣的叛逆行为采取了强硬措施。甲申日,下了大冰雹,狂风拔起树木,吹掉屋瓦,吹落宫殿屋脊上的鸱吻,有十分之二的人被雷震死,京畿地区有七个县的庄稼受损,自然灾害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五月乙未日,田承嗣的部将霍荣国献出磁州归附朝廷,这给讨伐田承嗣的行动带来了一些转机。癸卯日,剑南地区设置昌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新的规划。朝廷还罢去两都的贡举,都集中到上都进行,同时停止童子科,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调整。
六月辛未日,田承嗣派遣他的党羽裴志清攻打围困冀州,被李宝臣打败,田承嗣的扩张行动受到了一定的挫折。
秋七月己未日,户部尚书畅璀去世,一位朝廷重要官员的离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朝廷的政务运作。杭州刮起大风,海水翻潮,淹没了州中五千户百姓的家,毁坏了千艘船只,自然灾害给杭州地区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八月丁卯日,田承嗣上表请求归顺朝廷,这一态度的转变让局势有了新的变化。戊子夜,月亮进入太微垣。己丑日,田承嗣的将领卢子期攻打磁州,战事再次爆发。
九月戊戌日,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前来朝见,朝廷与地方将领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影响着局势的发展。壬寅日,朝廷宽恕京城的在押囚犯。戊申日,回纥人在白天于街市上杀人,官吏将其逮捕,拘押在万年狱。回纥首领赤心手持兵器闯入县衙,劫走囚犯,还砍伤狱吏,回纥人的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京城的治安秩序。此时月亮出现光晕,荧惑星侵犯昴星、五车星、参星、东井星等,星象异常,时局也愈发复杂。癸丑日,吐蕃进犯陇州,凤翔节度使李抱玉进行抗击。戊午日,幽州节度使朱泚镇守奉天,加强了奉天地区的防御力量。
冬十月辛酉日,发生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在古代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征兆。癸亥日,朝廷任命商州刺史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河阳三城使,对河阳地区的军事力量进行了调整。甲子日,昭义节度使李承昭与卢子期在磁州清水县交战,取得了重大胜利,生擒卢子期并献给朝廷,这一胜利对讨伐田承嗣的行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丙寅日,贵妃独孤氏去世,被追赠为贞懿皇后,贵妃的离世也让宫廷陷入了悲痛之中。己丑日,尚书右仆射裴遵庆去世,又一位朝廷重臣的离去,对朝廷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十一月辛卯日,新平公主去世。丁酉日,田承嗣所任命的瀛州刺史吴希光献出城池投降,进一步削弱了田承嗣的势力。丁未日,路嗣恭攻破广州,擒获哥舒晃,将其斩首后献给朝廷,成功平定了广州的叛乱。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春正月庚寅初一,田承嗣上表请罪,这位此前违抗朝廷命令、四处扩张势力的藩镇,终于低头服软,这一转变对当时动荡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让朝廷与藩镇之间紧张的关系有了缓和的可能。壬辰日,朝廷派遣谏议大夫杜亚出使魏州进行宣抚慰问,允许田承嗣改过自新,给了他重新回归朝廷统治秩序的机会。辛亥日,剑南节度使崔宁上奏称大破吐蕃二十万军队,斩首万级,还生擒首领一千一百五十人,并将这些俘虏献到京城,这一辉煌的战绩极大地振奋了朝廷上下,也提升了唐朝在边疆地区的威望。
二月癸亥日,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京师去世,一位重要的地方藩镇长官离世,使得荆南地区的军政安排面临新的调整。戊子日,河阳军再次发生叛乱,大肆抢掠了三天,监军使冉廷兰率领士兵斩杀了叛乱的首要分子,才平定了这场骚乱,河阳地区再次陷入动荡,反映出当时地方军队的不稳定因素。戊申日,昌乐公主去世。辛亥日,御史大夫李栖筠去世,朝中重要官员的接连离世,对朝廷的政治运作和权力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夏四月戊午初一。丙子日,朝廷让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御史大夫李涵掌管御史台事务,充任京畿观察使,对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监察工作进行了新的人事安排。己卯日,朝廷任命前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张延赏为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任荆南节度使,填补了卫伯玉去世后荆南地区的权力空缺。五月癸巳日,朝廷任命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为汴州刺史,充任汴宋等八州节度观察留后。当时汴州将领李灵耀擅自杀死濮州刺史孟鉴,还与北方的田承嗣勾结,朝廷为了稳定局势,所以让李勉兼任汴州职务。朝廷授予李灵耀濮州刺史的职位,但李灵耀拒不接受诏令,公然违抗朝廷命令,使得汴州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
六月戊戌日,朝廷任命李灵耀为汴州刺史,充任节度留后,这一任命或许是朝廷试图安抚李灵耀,稳定汴州局势的无奈之举。
秋七月戊子夜,突然下起暴雨,平地水深一尺多,沟渠涨水外溢,冲毁了一千二百家民房,这场自然灾害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庚寅日,田承嗣的军队进犯滑州,李勉率军抵抗但战败,田承嗣的军事行动再次威胁到地方的稳定。八月丙寅日,幽州节度使朱泚被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李灵耀占据汴州发动叛乱。甲申日,朝廷命令淮西李忠臣、滑州李勉、河阳马燧三镇军队前去讨伐,一场平叛战争即将展开。闰月丁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在天空,这种异常的星象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征兆,往往与政治局势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九月乙丑日,李忠臣等军队进驻郑州,李灵耀的军队前来逼近挑战。淮西军队发生骚乱,于是退军到荥泽。戊辰日,淄青李正己上奏称夺取了郓、濮二州,李正己的军事行动改变了地方势力的格局。
冬十月乙酉日,李忠臣等军队在中牟打败叛军,接着进军,又在汴州城外击败叛军,随后开始攻城。乙丑日,田承嗣派遣侄子田悦率领三万士兵援助李灵耀。丙午日,淮西、河阳的军队联合攻打田悦的军营,田悦的军队大败,他自己脱身向北逃走。李灵耀听说田悦战败,便弃城逃走,汴州得以平定。丁未日,滑州将领杜如江生擒李灵耀并献给朝廷,这场叛乱终于被成功平定,朝廷重新掌控了汴州地区。
十二月丁亥日,朝廷加授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青州刺史、饶阳王李正己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授成德军节度使、太子太傅、检校尚书左仆射、陇西郡王李宝臣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在平叛等事务中有重要作用的藩镇进行了嘉奖和权力提升。庚寅日,泾原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知省事、扶风郡王马璘去世,他的离世让泾原地区的军事领导出现空缺。丁酉日,因为北都留守薛兼训病故,朝廷让泾原节度副使、试太常卿、张掖郡王段秀实暂代河东节度留后。昭义节度使李承昭上表称病,朝廷让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暂代磁、邢兵马留后。庚戌日,朝廷加授淮西节度、检校右仆射、安州刺史、西平郡王李忠臣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且仍然兼任汴州刺史。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春正月甲寅初一。辛酉日,朝廷任命四镇北庭泾原节度副使、代理节度使事务的张掖郡王段秀实为泾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充任本州团练使。当晚,月亮遮掩轩辕星。渤海使者献上日本国舞女十一人,异域风情为宫廷增添了别样色彩。癸酉夜,月亮遮掩心宿前的大星,随后又进入南斗魁星区域。京师发生旱灾,朝廷分别派人前往各处祈祷求雨,百姓们也期盼着甘霖的降临,缓解干旱对生活和农事的影响。
二月戊子日,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充任淄青节度留后,这一任命巩固了李氏家族在淄青地区的统治。丁未日,朝廷任命朗州刺史李国清为黔州刺史、经略招讨观察使,对黔州地区的管理进行了人事调动。
三月乙卯日,河西陇右副元帅、凤翔怀泽潞秦陇等州节度观察等使、兵部尚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知凤翔府事、上柱国、凉国公李抱玉去世,这位在地方和朝廷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离世,使得相关地区的军政事务面临重大调整。壬戌日,月亮进入太微垣。癸亥日,朝廷任命太原少尹、河东节度行军司马、暂代河东留后鲍防为太原尹、御史大夫,充任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以填补李抱玉去世后的权力空缺。戊辰夜,月亮逼近心宿前的星。庚午日,被贬官到永州任刺史的田承嗣重新被授予魏博节度使,其余官职照旧。他的侄子田悦、儿子田绾、田绪、田纶也都恢复旧官,朝廷对田承嗣的态度转变,再次改变了魏博地区的政治格局。庚辰日,宰相元载、王缙获罪入狱,朝廷命令吏部尚书刘晏审讯他们。辛巳日,朝廷下令: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赐自尽,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被贬为括州刺史,这一事件震动朝廷,标志着朝廷政治权力的一次重大变动。
夏四月壬午日,朝廷任命朝议大夫、守太常卿、兼修国史杨绾为中书侍郎,尚书礼部郎、集贤院学士常衮为门下侍郎,二人都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的宰相班子开始组建。癸未日,朝廷任命右庶子潘炎为礼部侍郎。贬吏部侍郎杨炎为道州司马,因为他是元载的党羽。谏议大夫、知制诰韩洄、王定、包佶、徐璜,户部侍郎赵纵,大理少卿裴翼,太常少卿王紞,起居舍人韩会等十余人,都因受元载牵连而被贬官,元载倒台引发了朝廷官员的大规模变动。给事中杜亚出使魏州,赐给田承嗣铁券,以示朝廷对他重新接纳的诚意。癸巳日,朝廷任命前秘书监李揆为睦州刺史。李揆曾是宰相,被元载忌恨,二十年来流落江湖,靠乞讨为生,元载被诛后,才得以担任州郡长官。朝廷又把颜真卿从湖州召回,颜真卿也是被元载忌恨而遭排斥外放的。乙未日,月亮遮掩心宿前的星。丁酉日,西川军队在望汉城打败吐蕃,擒获吐蕃将领大笼官论器然并献给朝廷,这一胜利彰显了西川军队的实力,也加强了唐朝在西南边疆的防御。壬寅日,朝廷任命前商州刺史乌崇福为安南都护、本营经略使。渤海、奚、契丹、室韦、靺鞨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展示了唐朝当时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己酉日,朝廷增加京官的料钱,文武百官各部门共有二千七百九十六员,其中文官一千八百五十四员,武官九百四十二员,每年增加供给一十五万六千贯,加上原来的供给一共二十六万贯。朝廷任命关内副元帅、兵马使浑瑊兼任邠州刺史,加强了邠州地区的军事力量。
五月辛亥日,朝廷废除天下州团练守捉使的名称,对地方军事体制进行了改革。甲寅日,各道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原来叫留后,改为进奏院,这一名称的改变反映了地方与朝廷沟通机制的变化。丙辰夜,月亮进入太微垣。辛酉日,刑部尚书王昂被贬为连州刺史,他走到万州时去世。庚午日,朝廷下令毁掉元载祖父、父亲的坟墓,劈开棺材丢弃骸骨,在大宁里焚毁他的私庙牌位,以惩处元载的罪行。甲戌日,朝廷任命前安南都护张伯仪为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任岭南节度使,对岭南地区的管理进行了人事安排。
六月癸巳日,当时发生小旱灾,皇帝斋戒祈祷,但身体不适,当天没有上朝理政,朝廷上下都关注着皇帝的健康和旱灾的情况。
秋七月戊午日,朝廷撤销润州丹阳军、苏州长洲军,对地方军事布局进行调整。己巳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杨绾去世,这位宰相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治理人才。
八月癸巳日,朝廷赐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姓李。癸卯日,宰臣请求停止赐食。此前元载、王缙辅政时,每天都有赐食,成了惯例。到这时,常衮等人上表说:“我们的饭钱已经很多了,再颁赐御膳,实在不好意思心安理得,请求停止赐食。”朝廷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甲辰日,朝廷任命湖州刺史颜真卿为刑部尚书。乙巳日,因为连续下雨,朝廷宽恕常参百僚,不允许御史点班。
九月乙卯日,朝廷允许用庶人礼仪安葬元载。辛酉日,朝廷任命泾原节度副使段秀实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郑颍等节度使,对他委以重任。庚午日,吐蕃进犯坊州,抢掠党项的羊马后离去,边疆局势再次紧张。这年秋天,宋、亳、陈、滑等州发生水灾,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冬十月丁亥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称解县两池生出瑞盐,朝廷于是设立祠堂,命名为宝应灵庆池。壬寅夜,月亮遮掩昴星,随后又进入太微垣。乙巳日,朝廷任命滑州牙将刘洽为宋州刺史。京兆尹黎幹上奏说水灾损坏田地三万一千顷。度支使韩滉上奏说损坏不多。渭南令刘藻曲意附和韩滉,也说自己辖区内田地没有受损。朝廷派御史赵计检查渭南田地,赵计也附和韩滉说没有受损。皇帝说:“水旱情况各处都一样,不应该只有渭南不受损。”又命令御史朱敖检查,结果渭南受损田地有三千顷。皇帝叹息说:“县令的职责在于爱护百姓,没受损也应该说受损,受损了却不上报,哪里有体恤百姓的心意呢!”刘藻、赵计都被贬官。
十一月癸丑日,太白星临近哭星。乙卯夜,月亮进入羽林军星区。癸酉日,朝廷任命右散骑常侍萧昕为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颜真卿献上自己所著的《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
十二月丁亥日,西川节度使崔宁上奏说在西山打败吐蕃十万军队,斩首八千,生擒九百人,再次传来边疆的捷报。己亥日,朝廷禁止在天下仙洞灵迹处砍柴捕猎,以保护这些特殊的地方。庚子日,朝廷任命幽州节度使朱泚兼任陇右节度副大使,暂代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京兆尹请求修建六门堰,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这对改善当地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着积极意义。
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春正月戊申初一。辛酉日,朝廷毁掉白渠上的八十多所碾硙,因为这些碾硙抢夺了农田的灌溉用水,体现了朝廷对农业灌溉的重视。壬戌日,刑部尚书、鲁郡公颜真卿三次上奏章请求退休,朝廷没有批准。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请求附属籍,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戊辰日,回纥进犯太原,鲍防与他们交战,唐军战事不利。朱泚改封为遂宁郡王。
二月庚辰日,代州都督张光晟在羊武谷攻击回纥,打败了他们,北方百姓才得以安宁。己亥日,吐蕃进犯灵武。甲辰日,太仆寺佛堂里一尊小脱空金刚右臂忽然有黑汁滴下,用纸承接,颜色类似血,这种奇异现象在当时或许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和猜测。
三月甲戌日,河阳将士抢劫回纥的辎重,因此与回纥人发生争斗,还纵兵大肆抢掠,过了很久才平定下来,这一事件加剧了唐朝与回纥之间的矛盾。
四月丁亥日,朝廷任命浙西观察留后李道昌为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任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己丑日,朝廷任命前浙西观察使李涵为御史大夫。甲辰日,吐蕃进犯灵州,朔方留后常谦光击败了他们,保卫了灵州地区的安全。
五月戊午日,宦官刘清潭被赐名忠翼。
六月戊戌日,陇右节度使朱泚在军士赵贵家得到一只猫和老鼠一起哺乳且互不伤害的奇异现象,将它们装在笼子里献给朝廷,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征兆。
秋七月壬子日,中书舍人崔祐甫掌管吏部选事,负责官员选拔工作。癸丑日,剑南节度使崔宁被加授检校司空,东川节度使李叔明被加授检校工部尚书,提升了他们的官职地位。辛未日,吐蕃进犯盐州、庆州,边疆地区再次受到威胁。
八月甲戌初一,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上奏请求恢复本姓张,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冬十月丁酉日,朝廷将贞懿皇后安葬在庄陵。
十一月丁卯日,冬至,有关部门在南郊祭祀昊天上帝,因为皇帝没有上朝理政。
十二月丙戌日,朝廷任命吏部尚书刘晏为左仆射,依旧兼任原来的使职。任命给事中杜亚为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任江西观察使。任命江西观察使路嗣恭为兵部尚书。这一年,郴州黄芩山崩塌,压死了数百人。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春正月壬寅初一。壬戌日,朝廷将楚州刺史李泌调任为澧州刺史,进行了一次地方官员的职位调动。二月癸未日,魏博七州节度使、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田承嗣去世,这位在魏博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藩镇长官的离世,引发了魏博地区权力的交接。甲申日,朝廷任命魏博中军兵马使、左司马田悦兼任御史中丞,充任魏博节度留后,试图维持魏博地区的稳定。
三月丁未日,汴宋节度使李忠臣被麾下将领、族侄李希烈驱逐,李忠臣狼狈地回到朝廷。皇帝因为李忠臣曾为国家立下功劳,于是授予他检校司空、同平章事的职位。庚戌日,朝廷任命河南尹严郢为京兆尹,河中少尹、知府事赵惠伯为河南尹,对京城及河南地区的管理进行了人事调整。辛酉日,朝廷任命前容管经略使、容州刺史王翃为河中少尹、知府事,又一次变动了地方官职。
夏四月癸未日,成德军节度使张宝臣再次请求恢复姓李,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一事件体现了藩镇内部的一些人事和身份变化。五月癸卯日,皇帝身体不适,到辛亥日,都没有上朝理政,皇帝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朝廷上下的心。北都留守鲍防从北庭回到朝廷。辛酉日,朝廷下诏让皇太子监国。当晚,皇帝在紫宸殿内驾崩,留下遗诏让皇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壬戌日,将皇帝的神柩迁移到太极殿,发布丧事消息,大唐迎来了新的权力交替时刻。
八月庚申日,群臣给去世的皇帝上尊谥为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十月己酉日,将皇帝安葬于元陵。十二月丁酉日,将皇帝的神位祔入太庙,完成了一系列的丧葬和祭祀仪式。
史臣评价说:唉,治国之道一旦失去,就如同黄河在金堤决口,大火在昆仑山燃烧,即使像神禹那样乘坐四种交通工具治水,玄冥那样洒遍八方海洋灭火,也不能堵塞汹涌的波涛、扑灭熊熊的烈焰,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局势已经败坏而不能立刻挽救。看那开元时期的治理,能够横行控制天下,使众多蛮夷迅速归附;到了天宝之乱时,天子守不住两都,诸侯无法安定九州。由此可知,拥有天下的人,治国之道怎么能忽视呢!明皇失去统治能力,就导致史思明再次攻陷河洛地区;大历年间失去统治能力,就让仆固怀恩引导犬戎入侵。自从安史之乱的三个叛贼联合起来,九州大地就像煮开的羹汤一样混乱,军士血洒原野,民力因物资转运而耗尽,家家户户相互吊唁,百姓无法维持生计,郭子仪为用兵之事痛哭,元载为躲避吐蕃入侵而深感忧虑。然而代宗皇帝年少时遭遇战乱流离,在军旅中成长,了解人间的真假,知晓农事的艰难,在内有李光弼、郭子仪这样的忠臣效力,在外吐蕃等戎族贪图利益(没有形成太大威胁)。于是能够将叛贼首领斩首示众,让叛党改变心意,关辅地区得以安宁,少数民族的侵扰逐渐平息。至于像容忍李辅国的恶行,议处程元振的罪行,去除鱼朝恩的权力,不用残酷刑罚,让他们自己反省过错,这也是立法和顾念功劳的本意。为仆固怀恩的叛乱而责备自己,为田神功的去世而撤去音乐表示哀悼,惩治王缙、元载的奸邪,重视常衮、杨绾的儒雅,修养自身以消除星象变异,戒慎恐惧地面对灾祸征兆,古代的贤君,也比不上他。然而仍然有李灵耀制造事端,田承嗣忘恩负义,朝廷命令将领出兵,军队疲惫、赋税繁重,大概是因为国家还没有完全摆脱厄运,难道是君主治国之道的过错吗!
赞辞说:众多盗贼正在肆虐,各个戎族竞相入侵。勇猛之士卧薪尝胆,忠诚之臣痛心疾首。扫除灾气,传布德音。延续洪福、接纳福祉,皇帝的思虑多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