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1],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单列国家安全的专题,全面规划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堤坝,而且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作为指导方针,从治国理政全局的高度来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让国家发展建立在更为安全的基础之上。
在当今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下,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各种风险之间交叉联动并耦合交织成风险综合体,我国发展进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诸如新冠疫情、逆全球化等“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酿成全域性严重后果,威胁国家的安全。这种新的局面对风险的识别和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防范和化解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旗帜鲜明的人民性、统筹全局的总体性、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思维方式的创新性、指导现实的实践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等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安全问题由此前的行政管理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问题上升为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十年来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突破了传统视域的国家安全理念、体系和政策,强调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系统思维和方法,突出“大安全”的理念,应对全方位的国家安全威胁,为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坚实基础。
国家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组织多方合作,共同治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别于传统安全的概念。因此,其理论体系、风险应对、决策主体、资源配置等研究也充满了复杂性和交叉性。为了深入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书,旨在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的各级决策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工具,希望能够对他们的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所裨益。
本书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和国际比较着手,全面地梳理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横向比较国际上的异同,深入挖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意义,努力构建系统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通过分析当前态势与现实问题,梳理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现状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各章执笔人如下:
整体策划: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第一章:
夏诚华 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教授
李姚姚 北京市大兴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科负责人
付轲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第二章:
夏诚华 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教授
李姚姚 北京市大兴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科负责人
付轲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三章:
刘跃进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杨建英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杨华锋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柴茂昌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齐琳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副编审
陈将 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晨光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啸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
第四章:
孙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肖毅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
高娜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副研究员
朱宪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星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付帅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感谢吕孝礼老师在本章成文和修改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感谢孙磊、徐浩、郭君、武玥等课题组成员在资料整理、章节写作中的参与和付出。
第五章:
彭宗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
李文娟 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副研究员
吴洪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研究员
孙典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附录:
曹峰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
本书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8MZD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90611)的支持。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研究员对本书的悉心指导;特别感谢研究咨询的各位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王桂芳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张纪海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振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宏伟副教授;特别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分社社长曹义恒和责任编辑岳梦夏对本书的修改。在引用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时尽可能标明出处,但有的资料来自互联网,没有明确的作者署名,我们也尽可能提供相关链接。如果有其他资料使用不当的,敬请来函指正。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窗口,同时为国家安全治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成稿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到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