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清洁照护

一、为患者更换衣服

(一)目的

1.协助、指导患者更换衣服,使其感到清洁舒适。

2.防止细菌滋生,预防伤口感染。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衣服被汗渍、血渍、污渍污染及需要及时更换的患者。

2.禁忌证

正进行治疗及刚经过有创性操作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1)按规定着装、鞋帽清洁整齐。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可亲。

(4)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2.用物准备

清洁的衣裤、污衣袋、屏风。

3.患者准备

取平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

5.评估沟通

使用图表。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能力)能否及是否适宜进行衣物更换。

(2)沟通: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为患者更换衣服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1。

表1-3-1 为患者更换衣服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床上更衣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磕碰、碰伤。

2.加强保暖,避免受凉。

3.动作轻柔,减少对患者肢体的拉扯。

4.有管路的患者注意不要牵拉管路,以防止脱出;如发现管路渗液、松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处理。

二、协助患者洗头

(一)目的

1.去除头皮屑及污物,清洁头发,减少感染机会。

2.按摩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及头发的生长代谢。

3.使患者舒适,增进心身健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因疾病或手术而上肢无力或不能上举至肩以上,从而不能自行洗头的患者,以及因疾病或手术不能自行洗头的长期卧床的患者。

2.禁忌证

病情不稳定者;头部有伤口未愈合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洗头盆、毛巾、棉球、垫巾、水壶、温水(水温40~50℃)、梳子、洗发液、面巾、吹风机。

3.患者准备

衣着适宜,防止受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取坐位、站位或平卧位。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并进行适当遮挡。

5.评估沟通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适宜洗头。

(2)沟通: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协助患者洗头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2。

表1-3-2 协助患者洗头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头部手术,术后伤口未愈合或头部有伤口的患者禁止洗头操作。

2.洗头过程中,避免使用指甲抓头皮,以免头皮受损(应用指腹搓揉头皮)。

3.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面色、脉搏、呼吸有异常时应停止操作并呼叫医护人员。

4.洗发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患者疲劳。

5.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揉,加强交流,以便了解患者感受及需求。

6.注意室温、水温,清洗后,及时擦干或吹干头发,防止患者受凉。

7.建议每周洗头发至少一次,或按需洗头。

三、为患者清洁身体

沐浴

(一)目的

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

2.满足身心需要,使患者舒适。

3.刺激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4.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能力及皮肤状况等。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能下地活动,因疾病原因或年老力弱无法自行完成洗澡的患者。

2.禁忌证

病情不平稳、有伤口未愈合、疾病原因需卧床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浴液、毛巾两条、浴巾、清洁衣裤、拖鞋、梳子。

3.患者准备

患者衣着适宜,防止受凉。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

5.评估沟通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以及是否适宜进行沐浴,如患者意识状态及活动能力未见异常,与以往无差,患者能主动配合,无头晕、头痛、心慌、疼痛等不适主诉,宜选择餐后1小时,并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根据患者个人清洁喜好,以及身体皮肤需要清洁的条件来进行。如患者有任何不良主诉,则需请教专业医护进行评估,在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沐浴。

(2)沟通: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沐浴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3。

表1-3-3 沐浴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五)注意事项

1.沐浴应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2.当有患者呼叫请求帮助时,应敲门后进入浴室。

3.患者进入浴室室内不要锁门。

4.教会患者使用调节冷热水的方法。

5.浴室内使用防滑垫,指导患者进出浴室和洗浴时扶好安全把手,以防止跌倒。

6.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晕厥、烫伤、滑跌等意外情况发生。

7.注意患者入浴时间,如时间过长,应予询问,防止发生意外。

8.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面色、脉搏、呼吸有异常时,应停止沐浴并呼叫医护人员。

9.传染病患者沐浴应根据病种按隔离要求进行。

10.建议每周洗澡2~3次,或按需进行。

床上擦浴

(一)目的

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

2.满足身心需要,使患者舒适。

3.刺激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4.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

5.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因疾病或手术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

2.禁忌证

病情不平稳或有伤口未愈合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浴液、毛巾4条、会阴部专用毛巾1条、浴巾2条、清洁的衣裤、面盆3个、香皂、水温计、水桶2个(一桶盛热水,水温在40~50℃;另一桶盛污水)、清洁衣裤、垫巾,必要时备清洁被单、梳子。

3.患者准备

患者衣着适宜,防止受凉。

4.环境准备

(1)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

(2)拉上窗帘,适当遮挡,减少暴露。

5.评估沟通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以及是否适宜进行床上擦浴,评估内容: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及配合能力、卧床时间及皮肤状况。

(2)沟通: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4。

表1-3-4 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

2.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停止擦浴,报告值班医护人员处理。

3.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4.擦浴前,按需给予便器,保护患者隐私。

5.在擦浴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敏捷,擦净一边再擦另一边,要减少翻动次数和暴露,防止患者受凉。

6.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洗澡后,在趾间及足部涂抹护肤霜,防止局部干燥。

7.饭后不宜马上进行擦浴,一是因为平卧易导致反流误吸,二是因为热水刺激血管,消化系统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8.建议每日擦浴1次,或按需进行。

四、为患者修剪指/趾甲

(一)目的

1.清除指/趾甲缝隙间的污垢,防止病原微生物繁殖而致病。

2.保持身体局部清洁,保证患者舒适。

3.避免指/趾甲过长造成意外受伤。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指/趾甲过长可以自行修剪,但视力受损患者或无自行修剪能力的患者应由医疗护理员代为修剪。

2.禁忌证

指/趾端有伤口的患者,以及躁动不能配合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指/趾甲刀各1把、毛巾、温水、纸巾、润肤油、水盆、锉刀、刷子(必要时)。

3.患者准备

(1)衣着:

患者衣着适宜,防止受凉。

(2)体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取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

5.评估沟通

(1)评估: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以及是否适宜进行修剪指/趾甲,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能力,以及指/趾生长及清洁状况。

(2)解释: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为患者修剪指/趾甲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5。

表1-3-5 为患者修剪指/趾甲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指/趾甲修剪不得过短或过深,不要剪伤皮肤,尤其是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2.指甲最好采用圆剪,趾甲最好采用平剪技术。

3.修剪指/趾甲可在患者沐浴后,此时指/趾甲较软,便于修剪。

4.修剪指/趾甲的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为每周一次,因为过于频繁的修剪会使指/趾甲向肉里生长。

5.不要纵向修剪指/趾甲两侧或将指/趾甲剪得过短,应与脚趾或手指平齐,以免感觉不适,损伤皮肤。

6.拇趾甲两侧一定不要修剪过深,否则容易出现甲沟炎。

7.指/趾甲厚而硬者应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8.修剪不慎误伤时,尽快用棉球压迫止血,再消毒包扎伤口。

五、晨间照护

(一)目的

1.保持面、颈部皮肤清洁,促进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增进健康。

2.去除皮肤污迹,预防感染和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3.刺激面、颈部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代谢。

4.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避免黏膜干裂,使患者感到舒适。

5.清除口臭、口垢,增进食欲。

6.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

7.评估舌苔、口腔黏膜的变化及口腔有无特殊气味。

8.去除脱落的头发、头皮屑,保持头发整齐,感觉舒适。

9.给予头皮适度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使头发柔软而有光泽。

10.维护个人形象,增强自信心。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以及卧床患者。

2.禁忌证

面颈部、口腔、头部有伤口未愈合,以及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水壶、温水、脸盆、大毛巾1条(不能自理患者备用)、小毛巾1条(男性患者备两条)、香皂、护肤品、梳子、漱口水杯2个(分别用于盛漱口液和浸泡义齿)、口腔护理包(纱球、弯钳或镊子、压舌板、弯盘、液状石蜡、垫巾)、吸水管、漱口液等。男性患者另备:电动剃须刀或刀片式剃须刀,如为刀片式剃须刀则需备剃须泡沫或肥皂。

3.患者准备

(1)衣着:

患者衣着适宜,防止受凉。

(2)体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取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及适当遮挡。

5.评估沟通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进行以及是否适宜进行晨间护理,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能力,头发状况,面、颈、手部皮肤,口腔状况及有无义齿。

(2)沟通: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晨间照护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6。

表1-3-6 晨间照护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续表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使用过的毛巾需保持清洁,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建议日光照射消毒或者煮沸消毒。毛巾应定期更换。

2.晨间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现面色苍白、虚弱无力、痛苦面容等异常表现,应停止操作,并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如遇面罩吸氧的患者,需待护士将面罩更换为鼻导管吸氧后方可进行,操作结束后应立即更换为面罩吸氧。

4.尊重患者的个人卫生习惯。

5.漱口液的选用应听从护士的指导。

6.牙刷在使用间隔时应保持清洁、干燥,每隔3个月更换牙刷。

7.牙膏的选用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8.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口腔清洁时应防止损伤黏膜及牙龈。

9.对于松动的牙齿要小心擦拭,不能随意拔除。

10.对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如有异常则及时报告护士。

11.传染病患者的用物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12.建议每日口腔清洁2~3次,或按需进行。

13.梳头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揉,加强交流,以便了解患者感受及需求。

14.对于长发患者,每日至少应梳头发2次(早、晚各1次),以预防头发纠结在一起。梳头时间视需要而定,每次5分钟。

15.掉头发可能因年龄、疾病、药物、外伤、放射线或梳发不当而引起,对易掉头发的患者,应避免用力梳头发。

16.能自理的患者,应鼓励督促其自己梳理头发。

六、晚间照护

(一)目的

1.保持面、颈、手、足部皮肤清洁,促进生理和心理的舒适,促进睡眠。

2.去除皮肤污迹,预防感染和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3.刺激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代谢。

4.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避免黏膜干裂,使患者舒适。

5.清除口臭、口垢,增进食欲。

6.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

7.评估舌苔、口腔黏膜的变化及口腔有无特殊气味。

8.清洁外阴部,增进舒适感。

9.除去会阴部分泌物,减少恶臭,预防并减少感染。

10.维护患者个人形象,增强自信心。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以及卧床患者。

2.禁忌证

面颈部、口腔、头部、手足部有伤口未愈合,以及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水壶、温水、大毛巾1条(不能自理患者备用)、香皂、护肤品、梳子、漱口水杯2个(分别用于盛漱口液和浸泡义齿)、口腔护理包(纱球、弯钳或镊子、压舌板、弯盘、液状石蜡、垫巾)、吸水管、漱口液、毛巾2条(擦手擦脚分开专用)、脸盆两个(洗手洗脚分开专用)、盛有温水的冲洗壶(水温39~41℃)、会阴冲洗包(镊子、弯盘、纱球、纱布)、一次性手套、污物袋2个(生活垃圾袋、污物垃圾袋)、便盆、专用毛巾、垫巾等。

3.患者准备

(1)衣着:

患者衣着适宜,防止受凉。

(2)体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取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及适当遮挡。拉上窗帘,屏风遮挡,减少暴露。

5.评估沟通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以及是否适宜进行晚间护理,评估内容: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能力,以及面、颈、手、足部皮肤状况,还有口腔状况及会阴部皮肤状况。

(2)解释: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晚间照护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7。

表1-3-7 晚间照护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在晚间护理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面色苍白、虚弱无力、痛苦面容等异常,应停止操作。

2.确保患者安全,必要时加用床挡,以保证安全。

3.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清洁时要严格控制水温,避免烫伤。

4.对于水肿严重的患者,特别是阴囊水肿严重的男性患者,应将软枕或水囊垫于阴囊下,将阴囊托起,促进局部血液回流。

5.建议每日口腔清洁2~3次,每晚会阴冲洗1次,或按需进行。

七、整理病室环境

病室环境是指医院为患者提供的治疗病房,包括病床、床上被褥、枕头、床旁桌椅等设施。

(一)目的

1.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促进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

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照护环境。

(二)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以及卧床患者。

2.禁忌证

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

1.医疗护理员准备

同“为患者更换衣物”中的医疗护理员准备第一项至第四项。

2.用物准备

床单、被套、中单、枕套、清洁桶(内装浸泡消毒液的扫床套)、扫床刷、污物桶、污衣袋等。

3.患者准备

取舒适坐位,远离床单位,防止吸入灰尘、渣屑。

4.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在24℃左右,打开窗户通风,如患者不能下床配合,可不开窗,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待操作完毕后再通风。

5.评估沟通

(1)评估:

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以及是否适宜进行整理床单位,评估内容: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能力。

(2)沟通:

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整理病室环境的操作方法及程序见表1-3-8。

表1-3-8 整理病室环境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续表

续表

(五)注意事项

1.扫床应避开患者用餐、治疗、处置时。

2.扫床全过程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注意询问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医疗护理员扫床时需要戴口罩。

4.扫床套在使用时每床一只,不可重复使用。

5.扫床套使用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后备用。

6.对卧床患者进行扫床操作时,要保证患者舒适、安全,动作轻、稳,减少过多的翻动和暴露患者,以防疲劳及受凉。

7.操作时注意节力原则,两人配合时要注意协调一致。

8.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或导管。

9.注意固定床体,防止床体移动,摔伤患者。

八、岗位技能实训:协助护士为偏瘫患者洗澡照护

【案 例 引 导】

李某,女性,68岁,脑梗死,左侧肢体偏瘫,入院第二天,一级护理,患者因肢体偏瘫无法下床洗澡。为了更好地进行照护,医疗护理员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在床上清洁身体。

(一)准备工作

1.医疗护理员准备

(1)按规定着装、鞋帽清洁整齐。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可亲。

(4)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2.用物准备

浴液、毛巾4条、会阴部专用毛巾1条、浴巾2条、清洁衣裤、面盆3个、香皂、水温计、水桶2个(分别用于盛热水,水温在40~50℃,以及盛污水)、清洁衣裤、垫巾。

3.患者准备

患者衣着适宜,查看患者的身体状况,询问需求。

4.环境准备

(1)调节室温在24℃左右,关好门窗。

(2)拉上窗帘,适当遮挡,减少暴露。

(二)操作步骤

步骤1 沟通询问

评估:向患者问好,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否以及是否适宜进行床上擦浴,向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医疗护理员:“李奶奶,您现在生病了,由于您现在不能下床洗澡,为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产生异味,我帮您在床上擦浴,您看可以吗?”

患者:给予肯定答复(床上擦浴医疗护理员应为女性,如为男性,应征得李奶奶同意,且操作时需有第三人在场)。

步骤2 床上擦浴前准备

用屏风遮挡患者,站于患者右侧,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松开棉被。

将脸盆置于床旁桌上,盆内倒入2/3热水,水温计测温,温度在40~50℃。医疗护理员:“李奶奶您试一下水温,看这样可以吗?”

护理员将患者右手手指轻轻放入水盆,根据患者习惯调节水温。

步骤3 面部清洁

将干毛巾铺于患者头下,用温水湿毛巾,先擦洗双眼,由内眦向外眦方向擦拭,将涂有香皂的湿毛巾平整折叠包于右手上,左手扶托患者头顶部。依次擦洗患者额部,对侧面部及下颌,近侧面部,对侧耳部,近侧耳部,翻转毛巾,擦洗患者颈部。

按照上述顺序再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两遍。擦洗完毕后,撤出头部毛巾。

步骤4 上半身清洁

医疗护理员:“李奶奶,我下面给你先擦上半身,你别不好意思,我先帮你脱一下衣服。”

医疗护理员为患者先脱右侧袖子,用浴巾盖上患者的胸腹部,防止患者受凉。

在患者的右半侧身体下铺上浴巾,用涂有浴液的毛巾按顺序擦洗右上肢及胸腹部,协助患者侧卧,背向医疗护理员,依次擦洗颈部、背部、臀部。再用湿毛巾擦净,最后用浴巾边按摩边擦干。

再按同法擦洗左侧。为患者换上清洁上衣,先穿左侧袖子,再穿右侧袖子。

步骤5 会阴部清洁

更换会阴部擦洗专用水盆及专用毛巾,站于患者右侧。

医疗护理员:“李奶奶,我下面给您擦洗会阴,帮你脱一下裤子。”

协助患者脱去右侧裤腿,脱下的裤腿盖在左侧腿上,取浴巾盖在右腿上。将棉被盖于左侧腿及胸、腹部。

协助患者双腿成屈膝位略外展,暴露外阴。臀下铺垫巾,再置便器于臀下。打开会阴冲洗盘,以镊子取出弯盘,放于两膝之间以接纳污物。

一手提冲洗壶,倒少许水于阴阜部,询问:“李奶奶,您觉得水温合适吗?”得到肯定答复。

一手提冲水壶,一手持镊子夹取纱球,边冲洗边进行擦拭。

擦拭顺序:阴阜→尿道口→阴道口→肛门→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对侧腹股沟→近侧腹股沟。

冲洗方法:由上至下,由内向外,每擦洗一个部位更换一个纱球,冲洗擦拭次数以清洁为标准。用专用毛巾擦干会阴部,由尿道口至阴道口、肛门方向擦拭,不能重复擦。撤去尿垫及便盆,摘下手套。

步骤6 双下肢清洁

换水,取下右腿浴巾,擦洗右下肢,自大腿根部至踝部,包括前、后、内、外各侧,结束后右腿盖上浴巾,褪去左侧裤子,同法擦洗左侧。用浴巾擦干双腿,盖上被子露出双足。

步骤7 双足清洁

使患者平卧屈膝,并在脚下铺垫巾,放上足盆(水温为40~45℃),将一只或两只脚浸泡于水中,用小毛巾擦洗脚背、脚心及趾后,酌情使用浴皂;同法洗另一只脚。洗毕,擦干双脚。

步骤8 护肤换衣

擦洗完毕后,根据具体情况可为患者涂抹痱子粉或涂抹乳液,并换清洁衣服。

步骤9 患者整理

整理床单位,梳头,取舒适卧位,需要时更换床单。医疗护理员:“李奶奶,您好好休息,呼叫器在这里,有什么需要请按呼叫器。”

步骤10 整理用物、洗手

衣物放污物桶,将洗浴用品清洁干净并放回原处。医疗护理员洗手。

(三)注意事项

1.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

2.胸腹部擦洗时,分段进行,注意遮盖,防止受凉。

3.上肢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方向擦洗,注意擦净腋窝及指间。

4.擦洗乳房时,环形擦洗,注意擦净乳房下褶皱处。

5.腹部擦洗时,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擦洗。

6.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停止擦浴,报告值班医护人员处理。

7.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8.擦浴前,按需给予便器,保护患者隐私。

9.在擦澡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敏捷,擦净一边再擦另一边,要减少翻动次数和暴露,防止患者受凉。

(薛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