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流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开放手术护理常规

传统血管外科技术是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基础。血管外科常见开放手术包括:动脉旁路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瘤切除术、下肢截肢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抽剥术、血管畸形切除术等。

入院护理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入院护理中相关内容。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中相关内容。

2.皮肤准备

术前1日指导或协助患者清洗手术部位(手术部位存在外伤时除外)。接手术前,由责任护士或管床医生确保对患者手术部位相应区域以剪毛的方式去除毛发。

3.胃肠道准备

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手术同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中相关内容。

4.抗生素过敏试验、血型鉴定及备血

部分患者术前遵医嘱行抗生素过敏试验,以备术中或术后使用。并根据手术种类及手术的要求,遵医嘱进行血型鉴定及备血。

5.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中相关内容。

(2)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遵医嘱评估患者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以利于术后病情变化的观察。

(3)营养状态评估:

加强患者营养评估,如有异常应及时汇报医生。若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术前遵医嘱予以纠正,以提高其手术耐受程度。若患者择期手术可正常进食,指导其选择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行输血治疗和/或补充人血清白蛋白等。

6.行为指导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中相关内容。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术后6小时内取去枕仰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及翻身,及时变换体位防止压力性损伤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评估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等。

(2)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协助翻身叩背促进排痰,教会患者有效咳痰方法,无反指征的患者指导其取半卧位。

(3)尿量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尿量、颜色、性质,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安排补液速度。

(4)疼痛护理: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中入院护理中相关内容。

3.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感染征象,查看敷料有无脱落和污染。若伤口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原因及时处理。对于烦躁、不配合患者,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遵医嘱予以肢体约束,防止患者躁动引起伤口出血。约束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约束侧肢体末梢血运情况。腹部切口患者可应用腹带,以减轻切口张力,有利于保护伤口及减少术后伤口疼痛。

4.管道护理

开放手术常留置伤口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双固定)导管,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打折或堵塞。更换负压引流袋或负压引流球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与性质,及时倾倒并准确记录引流量,若短时间内引流液量多且颜色鲜红,应警惕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5.饮食护理

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术后意识清醒、一般情况好,术后6小时后可遵医嘱少量饮水,后逐渐过渡到半流或普食。腹部开放手术者应禁食,必要时予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遵医嘱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普食或专病饮食。

6.用药护理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入院护理中相关内容。

7.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

1)原因: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术中血管缝合不良;术后过早活动等。

2)临床表现:

伤口外观有渗血,伤口引流管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体,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情况。

3)预防和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包括血压、心率等。定期评估患者伤口情况,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术后患者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情况,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2)感染

1)原因:

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外源性人工血管的植入;长期卧床等。

2)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伤口周围红、肿、热、痛,伤口愈合不良等,伤口引流液颜色、气味异常。

3)预防和护理:

遵医嘱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好皮肤准备。做好各种导管护理,监测体温变化;观察伤口情况,有污染时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翻身叩背,痰液较多的患者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3)VTE

1)原因: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体液不足等。

2)临床表现:

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

3)预防和护理:

为预防VTE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时主动行踝泵运动,以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为每日1 500~2 000ml;当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为高危(≥5分)时,在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建议予药物预防联合机械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腿围变化,及时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等肺栓塞表现;当患者出现肺栓塞时,应立即予半卧位,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在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遵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必要时协助医生及时完成急诊腔内微创手术前准备工作。

8.生活护理

参见本章第一节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腔内手术护理常规术后护理中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