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家庭造就的(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养成习惯,成就英才》:三心二意两小时不如全心投入10分钟

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想成为英才,好的成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家长和学生都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既然是讲英才教育,怎样获得好成绩,这一点我自然是会讲到的。但我要讲的还不限于此,除了讲学习方法,我还会给家长们“洗脑”。在我的英才教育体系里,日常生活的点滴都可以促进英才的培育。一些在家长们看来没用的事情,可以锻炼英才的情商,也可以影响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给英才教育添砖加瓦。

具有相同基础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庸才或是英才,未来的命运就握在家长的手里。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能不能成功,就看家长怎样教育。

老王英才教育箴言

● 什么事情一旦决定,即便有千难万险,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开了头就要持之以恒,千万不能松懈。

● 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 清楚明了的思维,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

● 一个人往往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帮助别人越多,人缘就会越好,成功才会越来越近。

● 失败和成功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有时候一件事可以改变一个人。

● 教育不是空谈,抓好时机,一件小事也可以培养孩子坚持、合作、包容等各种品格。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是不是在学习,很少关注孩子学进去了多少。只要看到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坐在书桌前,他们心里就觉得踏实。孩子在干什么呢?他不管。孩子对着书心猿意马两个小时,还比不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10分钟。这就是我要讲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既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孩子长久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专注——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我有个学生叫王小彤,她非常聪明,但成绩一直处在中游水平。说她不努力吧,并不是,她放学回家就一直坐在桌前看书,很晚才睡。可是为什么成绩上不去呢?就一个原因,她太爱走神了。

她自己都说,经常看着看着书思路就跑远了。别看她在桌前坐了几个小时,可真正学习的时间却没几分钟。为这事,妈妈可没少骂她,她自己也很苦恼。她想改掉这个毛病,可是总是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最后只好求助于我。

我先扔给她一套试卷,对她说:“这节自习课做这套卷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完也没关系。下课你再来找我。”

下课后她来找我。我问:“做了多少?”

她怯生生地回答:“老师,我只做了一半。”

其实这套卷子题量很小,难度也并不大,以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一节课时间里全做完,可是她只做了一半,想必又是心神不定。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又给了她两套差不多题量和难度的试卷,并对她说:“刚好下节课还是自习,这两套试卷,你在下课前必须做完,做不完今晚就别回家了。”

她吓坏了,对我说:“老师,这怎么可能呢,刚才我一节课只做了半套,现在你让我一节课做完两套,我怎么做得完呀!”

我并没有给她商量的机会,她只好心急火燎地赶回去做题了。下课的时候她一脸兴奋地来找我:“老师,你绝对想不到,我做完了!”

我笑了,说:“我们小彤就是聪明,继续努力!”

孩子走后,我给孩子的妈妈打了个电话,讲了小彤做卷子的情况。她一开始还听得云里雾里,直到我最后问:“这次是我示范,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掉爱走神的毛病了吧?”她这才恍然大悟,对我说:“王老师,您还真是煞费苦心啊!我明白了,要给孩子规定完成作业或是学习任务的时间,这个时间一定要很紧迫,对不对?”

我说:“没错,但也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紧迫,不然安排一个神仙都完成不了的任务,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就得不偿失了。”

“放心吧王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小彤的妈妈千恩万谢。小彤的妈妈没有骗我,因为后来,小彤从二十几名进步到了前十名,最后还跻身前三名。小彤的妈妈说:“用了您的这个办法,不仅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上去了,还节省了很多时间,她还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她的性格变得更开朗了。”

为什么这个办法效果这么好呢?只要家长稍微分析一下就不难理解了。小彤爱走神,所以我给她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而且是比较紧迫的时间,让她一下被这种紧迫感包围,注意力瞬间集中,脑子里都是“我得抓紧了,要不然做不完了”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她哪还顾得上走神。这也解释了很多人认为考前冲刺的学习效率比平时学习的效率高得多的原因。对于像小彤这样心神容易涣散又难以自控的孩子来说,家长就得时刻帮她拉紧那根弦了。

当然,弦不能永远是紧的,一段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习后,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她去玩,玩个痛快。这样就可以让刚才波涛汹涌的数理化脑子休息一下,把紧张感通通释放掉。如果让孩子永远处在紧张感中,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要孩子一打开书本,家长必须让他做到全心投入、心如止水。如果他在学习的时候还想着电视节目,玩的时候又想着今天作业还没写完,最后他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两头全耽误了。

养成好习惯,成功自然来

科学研究显示,一个人每天有60%的时间重复着习惯性动作,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而这种强大体现在每时每刻的细节中。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不需要刻意艰苦奋斗,一言一行得到规范,成功的概率自然提升。所以我常说,小事是大事的根基,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认为孩子上小学后,家长便可以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了。以下三点,家长需要做到:

第一点,锻炼孩子树立目标。人活着总得有个目标,树立好目标后,家长要训练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诱惑主要就是玩。比如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虽然好玩,可真耽误事,孩子要是被它“抓住”了,陷在其中只能是一时爽,却一辈子不爽。

孩子是很奇怪的,该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往往又不该干。怎么办呢?只能靠家长引导,想办法把他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培养孩子对该干的事情的兴趣。

第二点,像要求孩子一样要求自己。什么事情一旦决定,即使有千难万险,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开了头,就要持之以恒,千万不能松懈。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当他累得实在不想动的时候,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怎么办?很多家长觉得破例一两次也没关系。实则不然,这种“先河”一旦开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当年我女儿每天会记日记,不管多累,她都咬牙顶住,把日记本放在床头。有时候她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感动,进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越来越不忍心放弃,最后就形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第三点,创造好环境。家长们在给孩子树立目标的时候,不妨也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家长和孩子相互督促,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的氛围,这个氛围一旦形成,对孩子影响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小孩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一开始可能会难一点儿,一旦坚持到了一个阶段,也就是当一切进入一种自主的状态时,普通的孩子变为优秀的孩子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动静结合最高效:7+1>8

如果说有一个班的学生,多次蝉联校男子足球赛冠军、女子篮球赛季军,以及运动会总分第一,你会对他们有什么印象?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恰恰相反!这些孩子曾经创造过10人进入剑桥和牛津,37人考入北大和清华的纪录。我刚接手这个班时,这些孩子和大多数尖子生一样缺乏运动。于是我平日不停督促让他们运动,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比赛,甚至要求他们在每天下午的活动时间必须出去跑四圈。我的辛苦没有白费,运动强健了他们的体魄,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为,我的口号是“7+1>8”——7个小时的学习加1个小时的锻炼,效果大于8个小时的学习。

进入高中,孩子心理负担本来就重,如果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三天两头这病那病的,挫折感肯定与日俱增,学习上再遇到些困难,精神头很容易被打垮。所以,我才对他们有了每天跑步这项硬性规定。

一开始学生不愿意跑,怎么办?我凭借老师的权威去督促学生。我站在教室门口,大家一看,老师来了,纷纷出动。大约半个小时,一个个都跑回来了。我有办法检验他们是真锻炼还是假锻炼吗?当然,只要一看他们脸上是不是流汗了,呼吸是不是急促了就很清楚了。只要这个学生面不改色心不跳,脸上光光溜溜的,肯定是没跑。我也不说他。第二天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发威了,对他们说:“得了,昨天没流汗的同学,今天数学课下课去跑步,什么时候跑得大汗淋漓了,什么时候进来。”就这么一两次,学生以后就都能认真跑步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没有点强制性措施,形成不了好习惯。久而久之,锻炼就成为全班的习惯了。课外活动时间一到,他们自己就出门,跑得浑身舒爽,再学习时精力也充沛。

不过,锻炼身体一事,老师毕竟只能给予孩子有限的帮助,最终的接棒者,还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们。我也是个父亲,高中三年,我一直要求女儿除了接受学校安排的体育锻炼项目之外,每天晚上9点必须出去跑步。起初她不愿意出去跑,我就陪着她跑,后来她形成习惯了,每天晚上9点一到她就很自然地去操场跑步。

当她锻炼回来之后,她的身体处在兴奋状态,血液循环也比较快,这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如果这个时候学习,效率特别高。有时候学习卡壳了,她还会主动跟我说:“爸,我跑圈儿去!”

她锻炼回来再学一个多小时,身体就会开始感到疲劳。疲劳的信号会传递给大脑,大脑就会提出警告:你该抓紧时间睡觉了,再不睡觉,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向你提出抗议了。疲劳的身体逼着她去休息,这个时候人睡得快,睡得也深沉,睡眠质量也好。众所周知,我们要是在半睡眠半做梦的状态下睡觉,有时候即使睡8个小时,不仅不清醒,还感觉头昏昏沉沉的。我们要是踏实地睡觉,哪怕睡6个小时,起来以后也会浑身清爽。所以,睡觉也有一个效率问题。你要是经常进行身体锻炼,入睡就快;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还可能经常失眠,长时间睡不着,间接地影响学习效率。

锻炼也要适度。有个学生放学去踢球,直踢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家长问他为啥这么晚回来,他来一句:“是王老师让我们多锻炼的。”嘿,拿我当挡箭牌了。我让你“7(学习)+1(运动)”,可没让你“1(学习)+7(运动)”呀。锻炼一天一次,一次15到20分钟就差不多了。运动时间过长,体能消耗就会过大,回家就累趴下了,哪还有学习的精力?而且运动时间过长,身体也容易出状况,得不偿失。

所以,我给各位家长的建议是:可以跟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每天都要锻炼,每次锻炼不超过半个小时,锻炼方式随自己喜欢。这样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保证你的孩子身体变好,学劲十足。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么紧,还有必要进行身体锻炼吗?身体锻炼会不会耽误学习?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家长更会这么想。要我说,锻炼是保证孩子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你想,孩子身体疲惫不堪,肯定容易得病。得病,且不说精力受影响,其心理就有挫折感。高三的孩子马上就高考了,病得起吗?越这样想,精神压力越大,哪里还有心思学习,甚至小病都可能变成大病。我当班主任多年,这样的事见得太多了。

有强壮的身体,第一不容易得病;第二身体强壮了,心理素质也好。比如:同样一个烦恼,放在病人身上会怎么样?放在健康人身上会怎么样?放在病人身上,小烦恼就显得很大,身体不好,心态也脆弱。你把烦恼放在健康人身上,他会觉得烦恼一会儿就过去了。身体好了,心态也会平稳。清楚明了的思维,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所以,想要让孩子在高考竞争中获胜,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当睡则睡,当起则起

睡眠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也是学习、工作等各种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前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睡觉在有些家长的眼里,竟然成了一件耽误时间的事。

有一次,我给家长们做讲座,完了以后,一个家长在我面前哭哭啼啼。

我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老师,我听完您的报告,心里太难受了,感觉自己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我儿子的事。”

原来,孩子周末回家以后,星期天上午9点要参加一所外国语学校的面试。然而,不到7点,这个家长就把孩子叫醒了,要他起床,抓紧复习。孩子没睡够,迷迷瞪瞪地不想起来。家长说:“学成那个样,还有脸在家里睡懒觉?”

这句话,家长说得很随意,却把孩子给伤了。

孩子一下子跳起来,说:“妈,在学校,我每天学成什么样,您知道吗?我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您知道吗?我好不容易回家补补觉,您凭什么说我不要脸?”

妈妈说:“嘿,你学习不怎么样,脾气可见长了。有本事你就考到前十名,超过你们班里的李翔,你就是天天在家睡大觉,我也不管!”

孩子一听,气愤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接着他就大吵大闹,妈妈一气之下,提着包就来听我的讲座了。

听完讲座,妈妈就后悔了。她对我说:“王老师,我听您一说,才知道我有些对不住孩子。”

我说:“你这个家长确实做得欠妥,孩子9点才参加考试,你7点把他叫醒干啥?孩子在学校五六天里一直是那么高强度学习,好不容易回家睡一会儿觉,你稍微体谅他的话,怎么忍心去把他叫醒呢?再说,他困成这样,就算把他叫起来,学习效率低,最后学也没学好,觉也没睡成,还产生了家庭矛盾。你不仅是做得不对,简直有点残忍,不应该啊!”

妈妈焦急地说:“那我该怎么补救呀?”

我建议她道:“回家赶紧先给孩子道个歉吧,等下次他周末睡觉的时候,你不要再叫醒他,他能睡多长时间,就让他睡多长时间。”因为,周一到周五的几天学习,孩子是非常紧张的。以北京的孩子为例,每天早上6点起床,中午往往没时间午休,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呀!一个青少年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每天8个小时。而孩子们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怎么办?可不可以变通一下呢?当然可以,周一到周五,每天睡六七个小时,到了周末,狠狠地睡一觉,有时甚至睡12个小时,最后平均算起来,每天也只有8个小时。

如果晚上实在睡不够,那就白天睡。我在班里有一个规定:在平常,学生把教室闹翻了,大楼闹塌了,我都不管、不限制,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就是午睡时间。人大附中的学生是中午12点放学,下午1点半上课。我要求在从12点40到下午1点20这40分钟的时间里,班里必须做到鸦雀无声。愿意学习的可以自己看书,但不能讨论;愿意睡觉的就睡觉。在这个时间段里,学生们绝不能像赶集一样进进出出,进来的就不能再出去了,出去的也不能再进来了,由班干部值班监管。

我认为,中午是一天的“加油”时间。学生6点起床,到了中午12点40吃完饭,大量的血液在胃部流淌,脑子是缺氧的,这时候学习效率低。所以,我坚决反对要求学生中午统一在教室里自习的规定。我们班的任课老师要是中午往教室跑,我也是不愿意的。老师一进来,和学生一问一答,影响一大片,其他同学就没法休息了。中午打闹的那些学生,下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睡觉,课堂上能睡倒一片。所以,我的数学课很少安排在下午。偶尔有下午的课,我都不马上开讲,先给他们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如果中午大家都能保证睡眠,那下午唱歌或讲故事的时间就可以省去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