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建房
黄竹林顺利地生下王涛,身体恢复得很快。满月后便把王涛交给奶奶照顾,自己早出晚归跑生意。背起那货郎箱,摇起那货郎鼓,走村串巷,不辞辛劳。或许遗传了她父亲的基因,做生意很有天赋,业务一直很好。
王光勤,他在砖瓦窑辛辛苦苦,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干着。为了盖房子,默默地操劳着。
他觉得她能干,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她觉得他决心大,意志坚强,任劳任怨;夫妻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着,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一心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窝而奋斗着。
的确,张老板很诚信。王光勤,他在张家窑勤勤恳恳做了四年的工钱刚好能买来八万砖和八万瓦,这些砖瓦能盖六间瓦房。王光勤高兴地开票提了货,并利用每天放工回家时间,用板车慢慢地往家拉。
那天晚上他跟竹林商量道:“现在砖瓦是够了,木料钱从哪里来呢?”
“要多少?”
“可能要三百大洋。”
“我有,我有。”
“你哪里来的钱?”
“我做生意赚的呗。你看不起串乡小货郎吧?小生意能赚大钱呢!”是的,小小货郎鼓,敲起来可厉害呢!再加上黄竹林平时省吃俭用,粗茶淡饭,舍不得做一件新衣。餐桌上常年是青菜、萝卜、酱油汤。她处处节约,聚沙成塔,四年的苦日子才结余到了这笔钱。
“好好好,谢谢你,亲爱的,你帮了大忙了!”他焦急的心一下子舒坦了。转身步出了野猪棚,夜深寂静,他深深地吸了一阵山间的新鲜空气,顿觉精神焕发,信心倍增。次日一大早他高兴地三步并做两步去了光满哥家。正巧光满在家,他说“哥,一直住在你家野猪棚也过意不去,我想盖房子。”
“好事,好事,你想盖什么房子?我能帮你什么忙吗?你尽管开口好了。”
王光勤高兴地告诉光满,说:“我想盖瓦房。在张家窑做了四年长工,工钱刚好买回了砖瓦;竹林做了四年生意赚到一笔钱,刚好够买木料。你看到哪里去买木料合算?”
光满说:“好事,你们夫妻一条心,什么事都能做成。我们这里买木料有两条路,一是宁国山窝里,二是芜湖木头排。听说宁国木料便宜些,但是走旱路,运费大;芜湖码头木材多,是江西货,可以通过马山埠口进入大南湖,从水路运回来,开支小些。”
“这当然去芜湖买好,要几个人去?”
“你、我和山林就可以了。”
“我去请山林。”
他转身去了山林家,对山林说:“山林哥,你明天陪我去一趟芜湖,买木料。”
“给谁买木料?”
“给我买呀,我要盖瓦房。”
“拉倒吧!老弟,你倒是不动声色,一鸣惊人!你哪来的这么多钱?这未免太大胆了吧?这简直是小蛇要吞大象,不可思议!”山林小看他了。
“老兄,住在野猪棚实在够呛。这是我一心想圆这个梦,硬苦出来的。砖瓦已买了,准备到现在这种程度,骑虎难下,只能向前冲了。”
“好吧,那就陪你去。”
王光勤当晚约好了山林、光满,明天一早启程。
不知是高兴还是担忧?王光勤这一夜辗转反侧没有好好入睡。第二天,鸡叫三遍天蒙蒙亮,他带着准备好的钱,三人出发了。
东方鱼白色的朝霞慢慢地转红,天放亮了。他们仨踏着清晨的露水,迅速来到南湖码头,上了去芜湖的班船,慢慢地进入了南漪湖。
微风荡漾,广阔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缕缕的东风鼓起白白的船帆,顺风顺水,快速前进。到了湖心,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来时的村落已成了天际的分界线,隐约可见。
待到东方的太阳已落在西天的地平线上,三人就到了芜湖,便找一家小客店,住了下来。次日一早,三人来到江畔木排上。沿江几百米长的木排,不知哪家的好?货问三家不吃亏,他们随便上了一家木排望了望,木排老板问:“客户,要什么样的木料?做啥用场?”
“我们买点房料。”
“有没有带内行的木匠来选料?”
“那倒没有。”王光满心直口快。
“我就是。”王光勤迅速说着,故意打断他哥的话,他担心木排老板“宰黑”。
其实多少天来王光勤盘算着,计划着:多少柱子、多少横梁、多少檩条、多少椽子;多长多粗,心理早已有了一本账。今天他胸有成竹,在木排上一根一根选料。一边测量,一边计算,计划得滴水不漏,分毫不差。
木排老板伸出大母指,夸张道:“这位师傅不简单,行家!”
俗话说:“木头没有嘴,不会说话。全靠黑吃黑。”选好了一堆木料,老板左看右看,来了一个齐天要价,王光勤却给他一个落地还钱,打了个五折。王光满和陈山林真不信服,结果磨破嘴皮还是以王光勤的还价成交,两位兄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佩服!木头商的狮子大开口没有得成。”
“哟,我带的钱还是不够,怎么办?”王光勤急了。
“我给你15块够了吧?”谁知王光满早有准备。
“够了,够了。你也带钱来拉?你真是穷家富路,太好了。”
“我本想顺便买点木料回去备用,谁知给你派上用场了。”兄弟俩嘻嘻地笑了起来。
付款提货,请木排上的工人帮忙捆扎成木排。准备妥当,三人撑起竹篙往回运。慢慢地从马山埠口运进了南漪湖。
红日当头,万里无云,湖面如镜,水天一色。整个天空抹上了一派均匀的蓝色,湖面上微风漪澜,薄雾弥漫。点点渔船传来清脆而悠扬的歌声,勾起了陈山林的迷恋。他歌喉痒痒的,也放声唱起了木排山歌:
十八岁的姑娘(哟),你爱什么人?
十八岁的姑娘(哟),锺爱木排汉。
清清的江水(哟),强壮的汉嘞,
竹竿子撑来(哟),木排如飞箭!
嘹亮的歌声在这平静的湖面上回荡着,婉转悠扬。啊!南湖啊!南湖,你是多么的美丽迷人!
在湖中木排上,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湖水,睡觉轮流打个盹。真是快捷:“千里江陵一日还”,隔天便回到了南湖码头。
南湖码头距离白鹤塘村还有一段旱路,这木料怎么运回去呢?
陈山林说:“有办法,用牛拉。”
“这倒是个好办法。”
雇来三头牛,用犁绳搭在牛背上,下端系在木头桩上让牛拖着走。还有很多人在帮忙,干了两天才完成。
王光勤想盖一颗印的房子,砖瓦、材料俱备。木料堆在外面也不安全,必须及时动工。但,动工的经费又从何而来?就算工匠们工资暂欠,哪伙食费呢?还有七七八八的其它开支呢?
那天,王光勤去窑厂上班,特地先去拜见张老板。张老板关切地问:“王光勤,盖房子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谢谢老板关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盖房的材料基本齐全,就是缺钱开工了。”
张老板料事如成,他知道王光勤要开口借钱了。他急公好义,吸了口烟,犹豫了一下,主动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要多少钱,说吧?”
王光勤听了非常高兴,便说:“老板,你借一百大洋给我回去开工吧。放心好了,反正我在你这里长期打工。”
“行,你今晚回家就把钱带回去。”老板慷慨解囊。
“是。”王光勤吃了颗定心丸,为了盖房子他不怕欠债,当晚他拿到钱飞一样地回到家。
回来后,立即去了他哥那里,说:“干妈,大哥,我的房子想在你屋后山芋地里盖,行不行?”
“行行行,都是自己人,房子靠得近热闹些。”光满爽快地答应了。
老人见儿子很是爽快,也连连说:“好事,好事,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一家人靠得近热闹些。”
“人熟理不熟,要写张契约。当然还应该付点钱,算我买你家的地基。”
“哪来的这许多麻烦事,你尽管盖好了。”
“不不,不能马虎,先难后易。白纸黑字,留个凭证,不要给后人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事来。”
“也好,言之有理。话讲到这个份上,就依你老弟吧!”
“大哥,你开个价。”
王光满思考了一下说:“三块钱。”
“哟,三块钱?这么便宜?行,就这么定了,我请山林来写纸作证。”
一会儿请来山林写了纸,双方签字为凭。
山林说:“光勤弟,还是你本领大,到我们村才四五年就盖瓦房了。你准备盖什么款式的房子?”
王光勤说:“这里都是自己人,打开窗户说亮话。竹林湖北老家是六间两轩一颗印的房子,逃婚时我承诺过:一定要给她盖同样的房子。现在想圆这个梦,向她兑现。”
王光满和山林笑着说:“原来如此,有志气。兄弟,你的想法很好,我们齐心协力帮助你圆这个梦。”
“两位兄长,这里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开工之事由你俩来做主操办。光满哥负责请匠人,山林哥负责派杂工,家里事由竹林和桂香嫂负责,建造上的事我办。”
“好好好,分工协作,就这么安排好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切准备妥当。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在一阵鞭炮声中欢天喜地开工了。
光满请来木匠、泥瓦匠;山林有条理地安排勤杂工;王光勤跟瓦匠奠基,和木匠选材配料;黄竹林和陈桂香做厨下事务;连老奶奶也烧水送茶,里里外外一片忙碌。
王光勤心想一辈子盖一次房子,反正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一步到位,请工匠雕刻门头。配用了30公分的青石做门框,雕刻花门头,刻写“光前裕后”四个字于其上。
“光前裕后”这四个字是王光勤自己选写的,苍劲有力,十分潇洒。房子坐落白鹤塘村后,它的寓意是“风光在前而富裕在后”;给前人增光,为后人造福;花门头上,还雕刻着花托、花篮和一些戏剧图案,玲珑剔透,惟妙惟肖。
两个月时间的房子建成了,无轮在质量上或造型上都是村上一流的。左近的人都来观看,得到大家一致好评,也为“光前裕后”四个字赞不绝口。
再走进屋内,前三间各四米进深,五木落地,一边是厨房一边是用房;后三间各深六米,宽四米,两旁是卧室;中间有“天地君亲师”的中堂;左右两间轩子,为客房和饭厅。
从外看,这是一幢极漂亮的民房,而屋内却空荡荡。王光勤已财殚力竭,无钱办“上梁酒”,连正梁也没有正式架上,更无钱装潢了。
房子1939年8月开工,10月底大厦落成了,11月初八搬进屋。从野猪棚迁进新房子,简直是从地牢搬到了天堂!这对于一户山沟里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终生大事。
办进屋酒时请来村长、张老板、窑师傅、山林和王光满家的几位亲戚,欢天喜地庆贺了一下。今日乔迁是件大喜事,鸟儿有个窝,人儿有个家,自己营造的栖居之地,实在高兴。王光勤想起了自己的湖北母亲,她们至今还住在“蒙山落”茅草棚里。儿子盖了新房子,母亲却住不上,伤心的泪水只能往肚里咽。
村长见光勤落泪,便问:“今日你高兴才是,为何落泪?”
“大家抬举我,光临寒舍祝贺,我自然很高兴。这叫极乐生悲呗,流的是激动泪。”他巧妙的回答,引起了大家的欢笑,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苦水有多深。
村长说:“我来喝这杯酒,为王光勤高兴。他是个有志青年,能吃苦耐劳。在短短的四五年里就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甚是佩服!”这话里带有质疑,虽是表扬却有点刺耳。
“那里,那里,别夸我了。这做房子的钱大部分是借的,我现在是债台高筑。秤砣落在棉被上,难以翻身喽。”
“呵,原来如此。”
山林嫂站起来说:“村长说光勤能干,我看竹林也能干。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好女人帮衬,竹林是个女能人,她做了坚强后盾。”
“你看,你看,山林嫂把我夸成什么样了?我哪有这么大能耐。”竹林羞答答的样子,大家都笑了。
在欢乐声中散了席。
今日虽说是乔迁之喜,可是,竹林搬家,什么家具都没有。只有野猪棚里的麻袋、被单,和大家送来的碗筷、竹凳以及一张木板床,真是穷叫花子住进大礼堂,极端不配。
大厦落成了,可屋内空空,债台高筑。夫妻俩四五年来的收入也顶不上房子的一个角儿,大部分是借的钱,今后怎么来应对这不时登门的债主呢?
王光勤做事确实太盲目,有些不自量力。竹林责怪他,他却说:“房子盖成了,总是我这辈子永远的基业。至于欠债吗?我想慢慢还就是了。”
“哪要还到哪个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呀?”
“快快快,愚公移山吗,还一点总是少一点。”他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想象之中,并高兴地把他未来五年的规划倾吐出来,说:“我要在五年内把欠下的债还清,并买下屋后的这块地来做花园。辅路、做假山、小桥、栽花,建造一个比你娘家还好的庭园。”他心中早有一个美好的蓝图,计划用十年时间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园。
时光待他很好,他为此而更加挺拔俊逸。在他的目光里,笑容里,充满着自信和决心。
“你不要高兴得太早,要看你命运如何,人能,胜不过命运啊。”竹林批评丈夫,自己的眉心间也绽开了一朵喜悦的花儿。明媚而动人,沉醉在幸福之中。
但愿这对患难夫妻在创业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