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方——经典与现代统一
这里的“方”主要指中药复方。治法确定后,如何选方的问题随之而来。临证选方应注意“经典与现代统一”,即经典方或经验方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相适应。经典方指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所记载的常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经验方是指老中医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的处方,如余常用的胃平汤、咳平汤、胸痹汤等。经典与现代的统一主要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经典方应与中药方剂现代机理研究相结合。例如小柴胡汤原为治疗少阳病代表方,现代研究其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等作用,余不但用其治疗少阳发热证,而且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胆囊炎、肝硬化等疾病,疗效满意。温胆汤原治胆虚痰热不眠,虚烦惊悸,口苦呕涎等症,现代研究该方不但可调节精神情志、改善睡眠,而且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胆汁反流、保肝降脂等作用,余常用其加减治疗反流性胃炎、脂肪肝等疾病,收效尚佳。
如余曾治一女性患者,45岁,农民,近3年来间断烧心、吐酸,胃脘胀满不适,失眠,痰多,色黄白,每于晨起排便,便前腹痛,便后痛消,大便性质正常。平素心烦易怒。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多方求治,疗效不佳。视其形体虚满,脘腹撑胀,嗳气频作,吐酸烧心,纳差食少,二便尚调。舌暗淡,可见瘀点,苔根部黄厚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吐酸,乃木乘土位,气滞痰阻、肝火犯胃、胃气上逆之象,治用清肝和胃,化痰降逆为宜。方用温胆汤加味:云茯苓20g,姜半夏10g,姜竹茹10g,炒枳壳12g,广陈皮10g,川黄连6g,春砂仁9g(后下),琥珀9g,防风10g,广郁金16g,旋覆花15g(包煎),代赭石20g。服药10剂,烧心、胃胀大减,晨起腹痛消失,吐痰减少,黄厚舌苔较前消退,已变为薄黄苔,但感夜眠不安,乏力身困。上方去竹茹、广陈皮,加焦白术8g,炒枣仁30g,太子参30g,粉甘草6g,继服10剂。半年后前来为其女儿诊病,诉及之前为她开了20剂中药,就治疗好了她的吐酸病,至今未发。
再如余曾治一男性患者,38岁,每天饮白酒一两斤,已10余年,出现酒精依赖,渐出现不思饮食,纳呆、乏力、头蒙、多梦等症,二便尚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滑稍弦略数。肝功能:ALT86U/L,GGT63U/L。血糖6.28mmol/L。彩超:中-重度脂肪肝。中医诊断:纳呆(脾虚湿困)。西医诊断:酒精性脂肪肝。治以健脾化湿,开胃解郁。方用温胆汤合三仁汤加减。野党参10g,云茯苓20g,广陈皮10g,炒枳壳12g,川芎片9g,焦白术9g,清半夏10g,淡竹茹10g,炒栀子10g,草红花15g,广藿香15g,佩兰叶15g,薏苡仁30g,草豆蔻、春砂仁各8g(后下)。煎服。嘱尽量减少饮酒或戒酒。以此为主方加减调理36剂,乏力、头蒙、多梦等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如常,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ALT32U/L,GGT38U/L,血糖5.51mmol/L,均已正常。继以上方加减调理1月余,复查彩超:脂肪肝(轻度),化验肝功能均正常。
二是经典方与现代疾病谱改变相适应。经典方为古人治疗疾病的经验方,但古代和现代在社会环境、气候变化、文明程度、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毕竟存在较大差异,人们所患疾病也必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有些古时疾病现已消失,而现代新发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古时没有相应记载。对于这些新发病,治疗就要有新治法。据此,余常在原有古方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病的特点加以创新,以最大限度纠正机体气血阴阳的偏颇为目的。
例如余曾治患者刘某,女,49岁,农民,患“乙肝”两年。1周前生气后出现乏力、纳呆,右胁胀痛,口苦口黏,尿黄,便溏,脉弦滑而细,舌质红,苔白腻。肝功:TB30.1μ mol/L,ALT75U/L,AST81U/L,GGT72U/L,乙肝两对半:HBsAg、HBeAb阳性,HBV-DNA7.82×103copies/mL。彩超:肝实质损伤性改变。中医诊断:肝著(肝郁脾虚,兼有湿热)。西医诊断:慢性病毒肝炎、乙型、中度。治以疏肝健脾,清利湿热。方选自拟方疏肝健脾汤(原方组成软柴胡、紫丹参、京赤芍、土茯苓、薏苡仁、广郁金、制香附、粉甘草)加减。软柴胡9g,全当归12g,京赤芍20g,土茯苓15g,薏苡仁30g,广郁金9g,牡丹皮12g,重楼30g,制香附12g,粉甘草3g。以上方为主调理1个多月,诸症减,食量增,唯夜梦多,苔薄。肝郁日久多夹血瘀,治宜疏肝、清热、活血通络,处方:当归18g,炒白术15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丹参24g,红花9g,重楼30g,广郁金12g,板蓝根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以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2个月,症消。复查肝功能:TB25.1μ mol/L,ALT40U/L,AST45U/L,GGT52U/L,HBV-DNA8.06×102copies/mL,均较前好转。上方去白术,加净连翘30g,炒枳壳12g,以清热解毒,行气除痞。继续调理1年余,诸症悉除,2012年6月2日复查肝功能正常,两对半示“小三阳”,HBV-DNA<500copies/mL,临床治愈。
此案疏肝健脾汤为余治疗慢性肝炎常用经验方,由逍遥散化裁而来,逍遥散原方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余结合慢性肝病多见血瘀证的特点,在其原方基础上,以丹参(热象明显者可用丹皮)易当归,赤芍易白芍,一可疏肝养血,养肝柔肝;二可增其活血通络之功;三可降低HBV-DNA含量及HBsAg、HBeAg滴度。以土茯苓易云茯苓,薏苡仁易白术,一增化湿清热之力,二避白术温燥之嫌,三可降低HBV-DNA含量。余认为,该变方特点在于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同治,使肝体得畅,血虚得养,脾虚得补,湿热皆清,诸症自愈。既不失原方之意,于慢性肝病而言在化湿解毒、活血散结方面又更具针对性,正如此案。余以此方治疗该型各个时期、各类肝病,屡用屡效,且疗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