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场女王范儿(《哈佛商业评论》微管理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伍利教授、马龙教授,捍卫你们的研究吧!

伍利:我们对结果进行了两次验证。人们普遍认为可以预测团队绩效的因素实则不能。如团队满意度、凝聚力、激励因素等很多因素都和集体智商无关。当然,个人智商跟集体智商关系也不大。


马龙:研究前,我们怀疑集体智商只是所有成员智商的平均值。因此,我们发现集体智商和个人智商毫无关系时,既感到惊讶又想深入研究。


HBR:性别因素有影响吗?

马龙:初步发现是这样,这也是颠覆传统的。一般的说法是,多样性有利于团队绩效,团队中应当有男有女。但目前为止的数据表明,女性越多越好。

伍利:我们有早期证据表明,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规律会失效,也就是说,与纯女性团队相比,还是有男有女更好。


你的意思是,纯女性团队比纯男性团队更聪明?

伍利:是的,你也看出来我有一丝犹豫。并不是因为我质疑数据,我相信数据。只是研究结果可以部分归因为社会敏感度的差别,这点对团队绩效也很重要。很多研究表明,女性在社会敏感性方面的测试成绩高于男性。因此真正重要的是,抛开性别不谈,我们应当选择社会敏感度更高的组员。


你们并没有发现个体智商和集体智商之间负相关,只是正相关性不强。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十个最聪明的人还是可以组成优秀团队的,是吗?

伍利:理论上讲是的。十个最聪明的人能够组成最聪明的团队,但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最聪明的。人们口中的优秀团队是什么样的?并非每个成员都非常聪明,而是懂得彼此倾听。他们会给彼此提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思想开放,拒绝独裁。在研究中,我们看到有些聪明的人主宰了整个团队的讨论,这样的团队并不是高智商团队。


团队会不会太过集体导向?每个人社会敏感性都很强,导致讨论无人主导?

伍利:根据经验,团队的确有可能变得过于聚焦内部。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效率,团队需要适度的认知多样性。过于同质化或者太过多样化,效果都不好。


从某些方面看,你们的发现似乎不言自明:团队不等于最优秀人才的集合。

马龙:是啊。在体育运动中大家都知道是这样。而我们的研究是通过智商任务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智商测试能预测个体在一系列任务中的表现,但没人想过用同样的方式预测团队表现。

伍利:心理学在有了通过IQ测试量化个体智商的经验法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我们对团队的研究带来类似的变化。


能否通过设计提高团队绩效?

马龙:我们希望将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对个体智商的改变有限,但我们认为极大提高集体智商完全有可能,比如可以通过替换组员或者改变合作激励因素提高绩效。

伍利:有证据表明,组织层面也存在集体智商。那些擅长研究环境和制定目标的企业,也善于管理内部运营和指导员工,财务表现也更出色。在不同职能领域一贯表现良好,说明组织集体智商较高,这点可以用于预测公司绩效。


所以这种现象可以延伸到你研究的小团队之外?

马龙:家庭、公司和城市都有集体智商。但是随着现实中的团队规模扩大,成员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这表明规模扩大会削弱集体智商。但我们猜想,在技术的帮助下,随着团队人数从10人发展到50人乃至5000人,团队会变得更聪明。


谷歌汇集了无数知识,维基百科也有高质量的产品,它们几乎都没有中心化的控制,但这一切只是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公司、国家或者整个世界的集体智商?


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8年4月刊《女性成员越多,集体智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