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唐代太常“乐部”制度
所谓“乐部”,狭义指太常乐工的伎艺组织单位(乐队);广义则包括乐工、乐器、乐曲、专用服饰(乐器工衣)和音乐风格等诸多成分。隋唐两代太常乐署的“雅乐之部”、“鼓吹之部”和“燕乐之部”等,都是标名分立、“著于乐令”的“乐部”。但盛唐宫廷教坊与“皇帝梨园”的乐部制度,因为史料简略,今已难得尽知其详。从事理逻辑上推测,应与太常乐署制度相仿佛。
(一)唐前期的“乐部”
自远古以来,各地、各民族的乐舞,就因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以及乐器等不同因素,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风格和主题。古代国家的乐舞分类观念和体制,可溯源至周代(如雅乐、夷乐、郑卫之声等)。如此一来,遂使“部”字成为涵盖广泛的音乐概念。
自南北朝至隋唐以来,以“部”为单位,或指乐队(如“鼓吹一部”);或指一套完整的乐器(如“宫悬乐器,唯有一部”);或指乐曲、乐章(如“立部伎有《安乐》、《太平乐》……凡八部”);或指不同地域、民族和外邦的乐舞(如唐贞观“十部乐”中,有西凉乐、龟兹乐、安国乐、高丽乐等)。
而建立“乐部”首先要有“专人专业”。沈冬指出,在古代无电子器材、无精密记谱方式,故而采集搜罗音乐的方式,主要是掌握乐工队伍;即使缺乏乐器,亦无妨鸠工另制;相反,有乐器但缺乏乐人工匠,仍难成曲调。古代王朝皆以掌握乐工来保有和传承音乐,若遇战乱动荡,尤其如此。可知立在官署的音乐,是以乐工为主的。这种“专人专业”的制度,早在汉代就已经成熟了。
唐代长安的国家乐舞机构之规模,以玄宗朝最为庞大。太常乐伎数以万计,二乐署下“乐部”分立,伎艺有别;宫廷教坊的乐伎有男有女,凡音乐歌舞、杂技幻术等,名类繁杂,总称“百戏”。为了便于理清头绪,先将“安史之乱”前太常乐署的“乐部”等伎艺单位,列为示意图表(附盛唐宫廷乐舞系统,以便比较)。
(表3-1) 唐前期太常“乐部”与其他教习单位简表

① 按:据《唐六典》卷一八《鸿胪寺》,九品以内官员丧葬仪式使用“挽歌”之规格,由鸿胪寺司仪署职掌。又四品以上官员葬礼,得备鼓吹乐。
(二)盛唐“太常四部乐”
有关唐前期“太常四部乐”的记载,不见于唐史音乐志。据《册府元龟》卷一一〇《帝王部·宴享第二》:
玄宗先天元年(712)八月己酉(十二日),吐蕃遣使朝贺。帝宴蕃使于[西内太极宫]武德殿,设太常四部乐于庭。
按:唐玄宗于是年八月庚子日(初三)即位。而宴待吐蕃使者(“宾礼”仪式)使用“太常四部乐”,则说明其性质为唐朝“国家级”政治礼仪音乐。在现存唐史载籍中,未见玄宗之前使用此“四部乐”。由此推测,其“乐部体制”之确定就在玄宗即位前后。其存续使用情况,在中唐以后仍有记载,凡“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为当时“旧例”。据《唐会要》卷六五《太常寺》(又见两《唐书·崔邠传》):
[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赠故太常卿崔邠吏部尚书。初,邠为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于太乐署,观者咸纵观焉。
但是,对于盛唐“太常四部乐”的具体情形,却只能依据间接记载来了解。在唐德宗朝,曾发生南诏国与骠国“称臣献乐”的政治事件。贞元十年(794)六月,唐朝派遣使臣册封南诏王异牟寻,赐其银窠金印“贞元册南诏印”;异牟寻为唐使者盛设宴会,告曰:先君(凤迦异,早逝)曾于天宝中赴京宿卫,归国时获赐“胡部、龟兹音声二列”,今唯剩笛工、歌女各一人,皆白发垂老。
至贞元十六年(800)正月,南诏王又作《奉圣乐舞》,遣使来献,因西川节度使、押云南八国使韦皋以进。同时,给唐朝进贡来一个庞大的乐团:乐器30种,乐工196人,分为四部: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和军乐部。以下列为简表。
(表3-2) 唐德宗时南诏国所献“四部乐”简表

按:从“南诏献乐”到崔邠担任太常卿,前后仅10年时间。所以,崔邠所检阅的“四部乐”应该就是当年南诏的“贡品”——以盛唐“太常四部乐”为蓝本的“仿制品”。
(三)盛唐“胡部”新声
盛唐的“胡部”新声,与贞观十部乐之“西凉乐”皆来自陇右河西地区(参看第七章“西凉”乐部),但在时间上有先后。“胡部”多有新声(新曲),其立为太常正式乐部的时间虽晚,但其“乐队”早已有之。有关史载如下:
(1)又有新声自河西(盛唐的凉、甘、肃、沙、瓜、伊诸州)至者,号“胡音声”,与龟兹乐、散乐俱为时重(甚为流行),诸乐咸为之少寝。(《通典·乐六·四方乐》)
(2)玄宗先天元年(712)八月,在太极宫(西内)武德殿宴待吐蕃使者,设“太常四部乐”(龟兹、胡部、大鼓、军乐)于庭。其性质属于太常礼仪音乐(是新的“乐部”组合体制。参见前文所述)。
(3)……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于胡部……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开元二十四年(736),升胡部于堂上(“坐奏”)。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后(即天宝十三载)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4)在天宝二年(743)三月举行的“广运潭”(长安城东郊)竣工典礼上,陕县(河南今地)县尉崔成甫带领陕县、灵宝两县的百余名“官使夫人”(地方州县乐妓),载歌载舞,其伴奏音乐就有“鼓笛、胡部以应之”。
(5)“胡部”名称亦见于唐人诗文。王昌龄(约689—756。开元十五年进士)《殿前曲》二首咏云:
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
仗引笙歌殿前马,白莲花发照池台。
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6)据中唐南卓《羯鼓录》:“诸曲调如太簇曲《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曲,玄宗所制。【其余徵、羽调曲,皆与胡部同,故不载。】”
按:羯鼓传自西域,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所谓羯鼓曲调还有若干“皆与胡部同”,也即是说“胡部”乐曲有很多。
(7)中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诗句云: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声播。
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
(8)沈亚之(781—832。元和进士)《柘枝舞赋》序云:“……今自有土之乐舞,堂上者惟胡部与焉,而《柘枝》益肆于态,诚足以赋其容也……”
(9)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云:“外国之乐,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754),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并,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宴乐。”
(10)“胡部”所用乐器,在唐朝前、后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
(表3-3) 唐前、后期太常乐署“胡部”使用乐器简表

任半塘先生指出,唐代的宫廷音乐,开元之前中外之声犹相抗;其后胡部新声益张,华夏旧声已绌,唯民间情况必仍有不同。燕乐极盛在玄宗朝,太常“十部乐”之外,宫廷有道调、法曲、胡部新声。《新唐书·礼乐志》云:高宗自以李氏乃老子之后,于是命乐工制道调;玄宗方浸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制曲,立梨园法曲;开元中升胡部于堂上,天宝时诏道调、法曲与胡部合作。由此以推,玄宗酷好之法曲乃以清商为主,而参杂胡乐者,颇得中外调和之美;此与纯粹之胡乐仍是对立的。太乐署、教坊、梨园机构并立,各有所掌。而道调似多属太乐,故有“合作”之事耳。天宝新声不断献自边疆之地,边声裔乐更随之而泛滥。
按:“西凉乐”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向东传播到代北、洛阳,浸淫于朝野上下。而“胡部新声”又“自河西至者”,是在何时?——这应是指入唐之后的情况。
唐初就开始大力经营河陇(河西走廊尤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瓶颈)、西域(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地区。(1)太宗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王国(今新疆吐鲁番)。(2)自高宗中期以后至玄宗时,与逐渐崛起的吐蕃王国、西突厥势力反复争夺陇右、河西以及西域的军事控制权。(3)自高宗以后,河西地区的居民成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漠北回纥诸部落的迁入。
但是,“胡部”音声作为盛唐“太常四部乐”之一,与内涵丰富的“胡乐”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盛唐的“胡部”乃是“丝竹管弦音乐”,而且有歌有舞,故而“胡部新声”能够与道调、法曲合作。但中唐以降的“胡部”又与盛唐时有所不同,不仅有歌舞,也分为坐部、立部(殿庭宴则立奏,宫中则坐奏)。
(四)唐后期的“乐部”
据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在唐朝后期,无论是太常系统乐署或宫廷系统乐舞机构的“乐部”组织体制,皆与唐前期有明显不同。以下亦列为简表,通过比较,可以从中看出“乐部”制度的传承与流变概况。
(表3-4) 《乐府杂录》所载唐后期“乐部”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