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社交技巧(最新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贴上热情的标签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交际中,我们需要面对许多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如何在与人相处中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友好,适度得体,以及如何给他人留下落落大方的印象,这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

热情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让人感到温暖舒心。热情待客,会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热情相处,会让对方感到真诚愉悦。但在日常交往中不是只要待人热情就可以的,有时候热情不分场合,不顾分寸,反而会适得其反,招人厌恶。比如,初与人相识,人们总会在信任和防备间犹豫不决,面对他人的无故热情,在诧异的同时还会考虑是拒绝还是接受。那么待人接物是热情重要,还是优先考虑礼貌呢?应该如何展现自己的热情,才能得体而不失亲切呢?如何为自己贴上热情得体的印象标签呢?以下几条建议不妨参考一下。

一、有礼热情

大家或许有点糊涂,这有什么难的呢?但是重点是在有礼上,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节。比如,待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件事,那么如何礼貌而又不失热诚地招待客人呢?不是一味的热情,而是要提前学习有关的礼仪。比如,在招待客人吃饭时往往会出现这样尴尬的一幕:主人不停地给客人夹菜,尤其在客人已经吃饱或者根本不喜欢这道菜的时候,给客人夹菜的行为,就是不合时宜的。这虽然表达了自己的热情,但却会让客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以后提到这次饭局依然会谈虎色变。大家或许又有些迷茫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如此热情好客的吗?那要如何扭转这种困局呢?应该做到热情而不失礼数。礼节、礼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讲礼貌、礼仪的人会给人以信任的感觉。尤其是面对初次见面的对象,更需要提前做些功课,需大致了解对方的习惯、爱好、风俗、礼仪、饮食习惯等,这样在相处中才能跟着对方的礼节尺度走,不要盲目地自以为是,不然会适得其反,表达不了热情的同时还给对方留下了无礼的印象。

二、保持适度的距离感和空间

热情有度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过于守礼的东道主,虽然他的一举一动都彬彬有礼,但会显得冷冰冰,让人不自在;特别热情的东道主,虽然我们知道他们的真诚,但却会被一些过于“热情”的举动弄得尴尬。比如,宾客有洁癖,东道主却一直用自己的筷子给宾客夹菜,弄得宾客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其实,不需要把你的热情全部外向地表现出来或者大声地说出来。比如,在餐桌上把客人余光扫到的菜不动声色地转到他的面前,或在他需要独处的时候给对方保留适度的空间。根据亲密程度,保持与对方的肢体距离和礼貌距离,给对方保留足够的自我空间,制造对方心理的自我安全感。虽说“客随主便”,但也要默默地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样的热情才是让人舒心的热情。以不影响、妨碍对方,不给对方增添麻烦,不令对方感到不快,不干涉对方私生活等为限,做到关心有度、距离有度、举止有度,如此才是热情有礼的体现。

三、学会表露和隐藏自己的情绪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是随时波动变化着的,当有负面情绪时,不要急着爆发,更不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对方;也不要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要在与人交往中,掌握情绪表达的平衡,根据场合,适度地宣泄自己的一些情绪,这不仅不是失礼,反而是向对方传达“我相信你,我亲近你,我愿意将我的情绪表达给你看”这样一个热情的信号,而且学会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会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收敛自如,应对得体。

所以,热情情绪的传达和隐藏需要平衡把握,以上三点都需要运用理性的思考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人际交往中仔细留意别人是怎么做的,通过参考他人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实际,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表达热情的方式,做到适度有礼,这样才能有力地支撑起人际交往的桥梁,保证自己的热情标签贴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