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在当今美国这个大色拉碗中,生活着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民族。它不同于漂洋过海、历经艰辛来到美洲寻找美好新生活的欧洲或亚洲移民,也不同于曾经受到非人虐待的黑人,更不同于生生不息、曾经被视为基本销声匿迹而今却又重新被关注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它是如今人口已经超越黑人,成为美国族裔人口最多的、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奇卡诺人(Chicano)。“奇卡诺”(Chicano/a)一词源于16世纪土著纳瓦特语“Mexica”(墨西卡),意为“居住在仙人掌中间的一个民族”,到了20世纪该词发音变成了“奇卡诺/奇卡娜”(Chicano/a)。奇卡诺诗人缇娜·维拉纽瓦(Tina Villanueva)追寻到这个术语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911年得克萨斯大学人类学家当时未发表的论文。语言学家爱德·R.西门(Edward R. Simmen)和理查德· F.鲍尔(Richard F. Bauerle)认为“奇卡诺”一词由奇卡诺作家马里奥·苏亚雷斯(Mario Suárez)于1947年在《亚利桑那季刊》上发表的论文里正式使用。广义上讲,人们把“奇卡诺”这个民族称为“讲西班牙—葡萄牙语的拉丁美洲裔美国人”(Hispanics或Spanish-Portugal Latin American)或拉丁美洲裔美国人。狭义上讲,该族群为20世纪开始移民到美国从事农业劳动、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流动农民工和1848年墨西哥—美国战争后在《瓜达卢佩条约》条约中割让的、现今美国西南部各州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后裔。截至1965年,墨西哥移民占美国合法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墨西哥非法移民的人数也占大多数。目前超过了3000万的美国人为奇卡诺人
。人们使用“奇卡诺”这个词来称呼这个族群时,很明显地带有歧视的成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奇卡诺人的文化适应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和胜利,奇卡诺人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身份与地位确认和认同的运动,复兴了奇卡诺人的文化艺术成果。奇卡诺运动中的三个奇卡诺宣言——《德拉诺宣言》(1966)、《种族联合组织宣言》(1967)和《阿兹特兰神圣宣言》(1969)表明了他们争取社会福利和反抗白人压迫的态度,维护了他们的结社权、就业权、教育权、住房权、司法公正与民族语言使用权,宣告了一个新的拥有棕色文化的棕色民族的正式形成和本民族文化复兴的开始。“奇卡诺”一词成为了这个新民族的骄傲。同时,以运动家、政治家和诗人贡萨雷斯为代表的文学家们发动了奇卡诺文学复兴运动。从60年代至今,这个运动使得被载入美国文学史的奇卡诺文学作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丰腴,从丰腴到不可小觑,最终成为了美国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研究者对奇卡诺文学从主题到文本以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