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爱心篇:会爱·行动·榜样(2)

比赛时间即将到了,最有实力的“女将”希香看着宋老师,突然说:“宋老师,给我一个拥抱好吗?”

宋老师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在她耳边说:“加油,你一定是最棒的!”

“宋老师,你也给我一个拥抱!”

“我也要!”

宋老师说:“好,我给你们每个人一个拥抱。”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宋老师随着啦啦队一直喊:“加油,希香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比赛结束了。希香等参赛同学冲到宋老师跟前,有的说:“我拿了第一名!”有的说:“我是第二名!”有的说:“老师,是你的拥抱让我精神倍增!”

看着同学们兴奋的样子,宋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多可爱的孩子啊!就因为老师的一个拥抱,就把自己辛苦赢得的荣誉都给了老师!可见,他们把老师的信任、关爱、鼓励看得多么重呀!

老师的拥抱给我们的启示:

(1)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班主任老师的一个拥抱,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比赛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家长深思。

(2)多鼓励孩子。如果孩子进步了、取得好成绩了、做好事了,家长能给孩子一个拥抱,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哪怕给孩子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一声鼓励,对孩子的成长都大有好处。

给家长的建议之五:教给孩子“六步”学习法

经常有家长这样说:“我们的孩子脑子很聪明,也不调皮,就是学习不好。”如果家长说的情况属实,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学习不得法。因此,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家长要教给孩子“六步”学习法:

一、搞好课前预习

老师每讲一堂新课前,家长都要让孩子提前预习,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基本搞懂,找出自己不懂的难点,把似懂非懂和不懂的内容记下来,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课。

二、要注意听讲

家长要告诉孩子注意听讲的重要性,特别是带着问题听讲更要专心,否则,一时不注意,老师就讲过去了。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时,要注意听讲,吸收和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

三、要敢于回答问题

当老师提问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灰心,注意听别的同学怎样回答。如果老师让别的同学回答,也要注意听他回答的对不对、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果有应该怎样补充、纠正。

四、要敢于提出疑问

家长应当教给孩子,在课堂上有什么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要敢于举手向老师请教,以便得到老师的指导或同学的帮助。

五、善于寻找规律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各科知识不但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家长要教给孩子善于寻找知识的规律,掌握知识的窍门,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六、做好课堂笔记

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上课时不但要把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记下来,而且,还要在认真听讲中,把老师强调的重点和自己认为的重点记下来,特别是课本以外的例题、例句等,以便课后做作业时参考。

经典案例:魏书生老师的读书法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自1978年任中学教师起,至今已30多年。因在教育改革中的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辽宁省功勋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且还当选过第十三至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魏书生老师现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职位,讲学足迹遍及全国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改革及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不论职位怎么变化,魏书生老师始终不离教育第一线。就是在担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期间,他依然承担着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他的教学方法取得的突出成绩,令人惊叹不已。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基本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魏书生老师总结出了“四遍八步”读书法。家长可以借鉴此法来培养和指导孩子阅读:

“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具体要求是:

第一遍跳读。完成第一、二步任务: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复述内容;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理解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归纳中心思想。阅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任务:分析文章写作特点。阅读速度根据需要而定,非重点部分一带而过,重点段落、关键词语仔细推敲品味。从而让孩子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

魏老师读书法给我们的启示:

(1)魏老师的读书法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只要善于分析、总结、归纳出好的学习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努力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孩子一般很难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家长如果能广泛阅读有关书籍,寻找先进的学习方法,然后教给孩子,使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给家长的建议之六:家长要学会夸孩现在,通过学校的家长会、电视宣传、专家讲座等,许多家长明白了家教要进行赏识教育,“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家长发现,赏识教育的效果很不理想,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究其原因,是家长不了解孩子,把赏识教育简单化了。

家长要想做好赏识教育,就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了解孩子,认识孩子

家长一般不承认自己不了解孩子。其实,家长最难认识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孩子的实力,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智力、能力、习惯、性格、优点、特长、缺点、弱项等,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家长不能把夸奖孩子当成督促孩子的工具,要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滴的进步由衷地称赞,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二、发现特长,目标培养

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处于中等水平。很多家长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不自觉地高估了孩子的智力,不切实际地给孩子制定目标,让孩子奋斗。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家长应该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爱好,发现孩子的特长,然后帮助孩子制定奋斗目标,并给予切实的帮助和辅导,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成才。

三、赏识孩子,巧妙夸奖

父母在观察、发现孩子爱好、特长的过程中,应该联系自身以及本家族的特点。因为遗传基因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本家族没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就要细心观察,独具慧眼,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特点,赏识孩子的优点。孩子有了进步,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家长要真心地夸奖,而且要讲究方法,巧妙地夸奖。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夸奖,使孩子知道自己的哪些成绩、什么行为受到了表扬。同时,夸奖不要有任何附加条件,一旦有附加条件,孩子可能就会感到不舒服,激励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经典案例:孩子,我该怎么赏识你

有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均为公职人员,收入稳定,生活条件很好。他们的儿子在上初中,夫妻俩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儿子却不争气,贪玩、好动,星期天总想出去找同学玩,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处于中游,考试成绩从来就是80分左右。于是,母亲经常唠叨,说孩子不用功。父亲不唠叨,但是孩子每考试一次就训斥一次,原因都是分数没达到父母理想的高度。

有一次,父亲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家教讲座,一位教育专家给家长讲家教方法,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父亲回来跟妻子讲了专家的观点和方法,于是,他们决定改变过去的批评、责备式教育,今后多表扬、夸奖孩子。

等到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儿子的各科成绩依然是80分左右:最高是语文成绩85分,最低是物理成绩72分。母亲看了成绩说:“考得不错!只要继续努力,总会考100分的。”父亲鼓励孩子说:“你很聪明,今后只要少玩,专心学习,一定能进入全班前五名。”他们按照专家的办法做了,以为只要夸奖孩子,就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努力学习。没想到孩子不买账,依然如故,而且心里还觉得父母很“虚伪”,言不由衷。

过去批评不行,现在表扬也不行,夫妻俩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再回过头来批评儿子,应该去找老师,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他们该怎么办。

班主任老师听了他们的叙述,说:“你们知道了赏识教育,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你们并没有理解赏识教育的真谛,怎样才是赏识孩子,赏识孩子什么。要想‘赏’,必先‘识’,也就是认识、知道。只有真正认识到孩子身上的特长、优势和潜能,然后发自内心地去赞赏孩子,才能达到激励孩子的效果。”

班主任老师继续分析道:“你们过去是批评、训斥,现在突然改为夸奖、赞美,而且,你们夸奖有附加条件,期望标准没有改变,依然是希望他考100分,依然是进入前五名。所以孩子不接受你们的夸奖。”

班主任老师还告诉他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家长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一个班60名学生,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进入前五名,那就是说每次考试后,就会有55位学生要受到家长的批评。

这种做法有道理吗?许多家长不理解这个道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孩子聪明,就应该考进前五名,考不进前五名就是没用功,这种观点要不得。家长要学会关爱孩子、赏识孩子,就要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为孩子选准发展方向,然后,发现孩子进步了,就要鼓励。如果成绩下降了,也不要批评,要帮孩子分析、寻找成绩下降的原因,制定今后改正的措施,以利下次赶上。

听了老师的分析,夫妻俩才明白,原来不是赏识教育不对,而是自己的方法不对。看来家长在赏识教育的路上,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

赏识孩子给我们的启示:

(1)赞扬不要带有功利性。带有功利性的赞扬,或者不切实际的赞扬,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2)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赏”的前提是“识”,就是先要认识孩子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有何特长。认识了孩子的真正优点,才能有效地“赏”孩子。

(3)“赏”孩子就要适时地、真心地表扬孩子。特别是孩子在特长、爱好方面有了进步时,家长要及时地予以表扬,从而促使孩子进步得更快。

给家长的建议之七:不要在饭桌前训斥孩有不少家长把在饭桌前的时间当作教育子女的最佳时机。要么问学习情况,要么指责考试失误等,如果孩子表现得诚惶诚恐、俯首贴耳还倒罢了,如果孩子置若罔闻,甚至辩解,家长就会勃然大怒,轻则训斥,重则打骂或者以不许吃饭相逼。这种家教有以下三弊。

一、引起孩子反感

孩子学习已经很紧张了,回家就想轻松一下,没想到吃饭时还要谈学习,这样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长此下去,就会形成逆反心理,教育也就毫无效果。

二、影响孩子健康

如果吃饭期间训斥孩子,孩子害怕家长的威严,忍气吞声吃饭,会使孩子的血液循环不正常,消化功能降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不利于孩子的消化和吸收

一旦受到训斥和打骂,孩子的肠胃血管会急剧收缩,消化液的分泌也随之减少,这样就会引起肠胃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结肠过敏性腹泻等症状。同时,孩子受到惊吓可能会失尿,中医理论认为“惊恐则伤肾”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吃饭时受到惊吓,还可能会使食物误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严重后果。

那么,家长在饭桌上该怎么办呢?餐桌上的家教有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地方。以下几点供家长们参考。

一、创造一种愉悦的进餐气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吃饭前播放一段轻音乐,这样可使孩子的精神得到放松,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食欲和造就良好的性格。千万不要把不愉快带到餐桌上,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二、餐桌前,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给孩子发表“高见”的机会

全家人在一起用餐,既是孩子发表“高论”的极好机会,也是父母指导孩子如何思考问题的最佳时机,还是加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纽带。父母应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切忌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家庭,孩子刚一开口讲在学校的事,父母便严厉地说:“别说话,快吃饭。”有时孩子认为讲话比吃饭更重要,可刚一开口就被阻止、甚至训斥。这些粗暴的做法,会扼杀孩子自我表达的兴趣。

三、餐桌前,不要苛求孩子,更不能训斥打骂孩有的父母即使有客人在,也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当面训斥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整洁、考试粗心大意……说多少遍也无用,是不是有毛病?”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四、父母要注意把良好餐桌礼仪教给子女,培养他们吃饭时尊老爱幼、礼貌待客的优良品质

为了避免孩子养成独食、独占的坏习惯,在餐桌前父母应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与家人共同分享的道理。让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