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清纪匠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初入德国

1915年,中国大地正处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之中,民主共和的理念如春风般吹拂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而此时的刘砚之,怀揣着以机械工程学复兴祖国的坚定信念,毅然踏上了前往德国的轮船。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轮船如一片孤舟,承载着他的梦想与期望,在茫茫大海上漂泊前行。

1916年初,经过一个月的漫长海外漂泊,刘砚之终于远远望见了德国的边境线。

当轮船缓缓靠近,德国的景象逐渐清晰起来,与他熟悉的中国截然不同。

德国的士兵们个个身姿高昂挺拔,身材高大魁梧。

他们身着深灰色的军装,军装剪裁得体,线条硬朗,彰显着德国军人的严谨与干练。

军装上,金色的纽扣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领口和袖口处精致的花纹,透露出德意志民族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士兵们头戴尖顶钢盔,钢盔上的铁十字标志醒目而威严。

他们手中紧握着毛瑟 98k步枪,这种步枪枪身修长,木质枪托纹理细腻,泛着淡淡的光泽,冰冷的金属部件散发着一种令人胆寒的气息。

腰间,还别着鲁格 P08手枪,黑色的枪身小巧而精致,却又蕴含着致命的力量。

这些武器对于从未见过如此先进装备的刘砚之来说,既让他心生畏惧,同时又燃起了一丝欣慰与期望。

他暗自思忖,

“要是祖国也能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又怎会任人欺凌?”

码头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有本土的老百姓,他们穿着朴素而整洁的服饰,男人们大多身着深色的布制外套,搭配着同色的长裤,脚蹬一双厚重的皮靴;

女人们则穿着碎花连衣裙,外罩一件小巧的披肩,头戴宽边草帽,显得温婉而端庄。

还有往来的商人,他们衣着相对华丽,身着笔挺的西装,系着精致的领带,手中提着装满货物样品的皮箱,眼神中透着精明与干练。

此外,还有一些樵夫模样的人,穿着粗布麻衣,背着简陋的行囊,皮肤被岁月和阳光磨砺得黝黑粗糙。

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等待进入关口。

刘砚之随着人流缓缓前行,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慢慢流逝。

一个时辰后,终于轮到他接受检查。

一名德国士兵漫不经心地撇头看了他一眼,先是微微一愣,随后略带惊讶地用德语问道:

“Sind Sie Japaner?”(你是日本人吗?)

刘砚之神色坚定,用清晰的德语回答道:

“Nein, ich bin Chinese.”(不,我是中国人。)

随后,他不解地开口询问那位士兵为何会有此问。

士兵一脸不屑地耸耸肩,继续用德语说道:

“Schwarze Haare, schwarze Augen, gelbe Haut. Die meisten, die hierherkommen, sind Japaner. Ich denke, China wird bald auch Japanerland werden.”(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来这里的大多是日本人。我看中国很快也要变成日本的了。)

刘砚之听后,心中涌起一股热血,他义正言辞地回应道:

“Die Chinesen werden immer nur Chinesen sein und werden niemals Japaner werden!”(中国人永远都只会是中国人,绝不会成为日本人!)

士兵显然没耐心和他过多闲聊,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用命令的口吻说道:

“Zeigen Sie bitte Ihre相应的 Papiere.”(请出示你的相应证件。)

刘砚之赶忙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老师卡尔·米勒(Karl Müller)的推荐信,递了过去。

士兵接过信件,粗略地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狐疑的神色。

由于他无法立刻判断信件的真伪,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信去找港哨中的一位上士官兵进行确认。

上士官兵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留着整齐的八字胡。

他接过信件,仔细地端详着,从信纸的材质、字迹的笔触到签名的样式,都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检查。

许久,他微微点头,用沉稳的德语说道:

“Es ist tatsächlich von Karl Müller persönlich geschrieben.”(的确是卡尔·米勒的亲笔书写。)

就这样,凭借着老师的推荐信,刘砚之得以一路畅通无阻,从德意瓦朝着柏林进发。

在前往柏林的途中,刘砚之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中感慨万千。

德国的乡村风光如画,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与错落有致的农舍相互映衬。

远处,工厂的烟囱林立,黑烟袅袅升起,彰显着德国工业的蓬勃发展。

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满目疮痍的祖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火车在铁轨上疾驰,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

车厢内,乘客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刘砚之身旁坐着一位德国商人,他身着一套深灰色的西装,裁剪合身,凸显出他挺拔的身材。

白色的衬衫领口敞开,系着一条暗红色的领带,上面点缀着一枚精致的金色领带夹。

商人手中拿着一份报纸,正专注地阅读着,时不时皱起眉头,似乎对报纸上的内容有些忧虑。

刘砚之忍不住好奇,德语轻声问道:

“Entschuldigen Sie, Herr. Was steht in der Zeitung, das Sie so besorgt macht?”(请问,先生。报纸上写了什么让您如此忧虑?)

商人抬起头,看了刘砚之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这个年轻的中国人会主动与他搭话,并且德语说得还颇为流利。

他合起报纸,叹了口气说道:

“Es geht um den Ersten Weltkrieg. Die Kämpfe werden immer heftiger, und niemand weiß, wie lange dieser Krieg noch dauern wird.”(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情。战斗越来越激烈了,没人知道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多久。)

刘砚之心中一动,对于这场正在肆虐欧洲的战争,他在国内时也有所耳闻。

他接着问道:

“Wie denken Sie, wer wird in diesem Krieg gewinnen?”(您认为,这场战争中谁会获胜呢?)

商人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Das ist schwer zu sagen. Jeder Kriegsteilnehmer hat seine Stärken und Schwächen. Aber die Kosten des Krieges sind immens, und die Menschen leiden.”(这很难说。每个参战方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刘砚之默默点头,心中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祖国,在列强的侵略下,同样饱受战争之苦。

他又与商人聊了一些关于德国工业发展的话题,商人对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对工业的浓厚兴趣感到颇为惊讶,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见解。

随着火车缓缓驶入柏林,刘砚之的心情愈发激动。

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即将成为他追逐梦想的新起点。

走出火车站,眼前的景象让他再次感受到德国的繁华与先进。宽阔的街道上,汽车、马车川流不息。

街道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风格多样,有古典的巴洛克式建筑,也有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

刘砚之按照地址,找到了柏林军工大学。

校园内,哥特式风格的教学楼庄严而宏伟,尖顶高耸入云,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彰显着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校园里,学生们来来往往,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手中拿着书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朝气。

刘砚之深吸一口气,踏入了这所梦寐以求的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