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朱元璋:咱大明怎么可能二世而亡!
啪啪!
林啸毫不犹豫给了朱小章鼓励。
“同学们,朱小章同学,答对了!而且,他的分析也很精彩,全都对了!”
“让我们给他鼓掌!”
林啸带头为朱小章鼓掌,毫不吝惜表扬带动课堂氛围的行为。
“牛逼!”
“朱小章,啥时候偷偷背着我们补课了?”
“这些东西,你怎么记住的!学历史,不是最难记时间吗?”
同学们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纷纷向朱小章投去钦佩的目光。
朱小章周围的死党们,眼神中更是满是崇拜,仿佛此刻的朱小章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朱小章被这热烈的掌声和赞美声包围着,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完全迷失在这声声赞誉之中。
“哈哈,一般一般!多和网上那些家伙对线就行了!”
他大大咧咧地笑着,慷慨地公布了自己学历史的技巧。
“这……”
“这朱小章,学识那么渊博?”
朱元璋等人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幕。
看着朱小章在分析历史题目时头头是道的模样,他们脸上满是意外之色。
此前在秦朝题目的表现中,朱小章分明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甚至有些不学无术的少年郎。
可一转到大明历史题目上,他竟能从一个简单的题目,说出那么多丰富的知识点。
他的条理分析,严谨而清晰,甚至和朱标相比也不遑多让,不,比朱标对洪武年的历史还要如数家珍。
这样的表现,着实让朱元璋他们刮目相看。
朱标眼神中透着惊喜,转头对朱元璋说道:“父皇,这朱小章,看来有点了不起啊。他刚刚透露到,洪武二十年,洪武二十二年,我们都用兵胜利了,这或许是比粮食更有价值的东西。”
朱元璋回过神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笑道:“啧啧,还真不愧林啸把他取名叫咱的名字,哈哈,这家伙,不错不错!”
紧接着,他神色一正,对众人说道:“标儿,各位,赶紧把他们说的记下,这些东西,对我们未来有用!他说的大明历史,可是我们的未来啊!”
朱元璋迅速认知到七年级三班课堂上透露的信息,对大明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不用他再多说,朱标和文武百官便纷纷拿起纸笔,开始认真记录起来。
就在这时,天幕中传来机械的提示音。
【答题时间到……本题你的答案是丁!朱元璋从加入起义开始,经历了三十年统一天下(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云南设置布政司,让离家600年的云南,重新纳入华夏版图)】
【本题奖励:三十万斤优质大米!已发放到云南地区灾民手中!】
在林啸公布正确答案的同时,洪武朝堂的众人看到了天幕公布的朱元璋回答正确的奖励物品。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满脸错愕:“啊?三十万斤优质大米,就,就给了那边的灾民?云南还不在我们手中啊!?”
朱标却很快理解了天幕奖励发放的逻辑,连忙上前安抚朱元璋:“父皇,这是好事……天幕大家都看到了,是因为父皇的答题,才让大家获得奖励的,我相信,如果我们再出兵云南,或许就会民心所向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对对对!是这个理,就是这个理!”
区区三十万斤大米,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他绝对是赚了,显然天幕是在帮他。
这个发现让洪武朝堂的文武百官都兴奋起来,更多恭维声再次潮水般涌向朱元璋。
然而,还没等他们完全消化这个惊喜,天幕中再次传来提示音。
【答题继续!请回答第二题……】
【朱元璋死后,帝都多久被攻破?】
【甲:四年!】
【乙:十年!】
【丙:二百四十五年!】
【丁:一万三千五百年!】
伴随着这道题目出现,大明洪武朝堂的气氛瞬间凝滞。
朱元璋、朱标的笑容,也都凝固在了脸上,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息。
与此同时,在大明建文二年,建文帝朱允炆与他的“建文三傻”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看到了这个题目,还能听到朱元璋他们的探讨声。
朱允炆神色紧张道:“这个题目……皇爷爷要怎么回答,不会是,是前两个答案吧?”
此刻的朱棣已经奉天靖难,正虎视眈眈地向着金陵进发,实在是有打进金陵的风险。
对于他们来说,根据前面的答案已知,一万三千五百年显然就是林啸老师乱写搞怪的,因此,就只剩下三个答案。
抛开那看似遥远的二百四十五年不说,前面的十年和四年,都是建文帝朱允炆无法接受的,这两个选项就像两把高悬的利刃,时刻威胁着他的皇位和大明的江山。
黄子澄见状,连忙安慰朱允炆,同时也在安慰自己:“陛下莫慌,肯定是两百四十六年……这个年份,应该差不多可能是我大明国祚,洪武三十一年加上两百四十六年,是两百七十六年,也就是说……可能我大明国祚是两百七十六年!”
朱允炆不自觉地紧握拳头,给自己鼓劲:“对对对,肯定是这个答案!皇爷爷,选这个答案啊!”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洪武朝堂,差不多足足十秒后,朱元璋才努力镇定情绪,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标儿……这,这题,怎么说?”
他抬头看去,发现朱标以及洪武朝堂的众人脸色都十分难看。
朱标在朱元璋的注视下,努力让自己保持客观冷静,深吸一口气,吞吐道:“父皇……已知,一万三千五百年……可能是林啸老师乱写的。所以,排除一个错误答案,就只有三个选项……四年……十年,两百四十六年……”
伴随着朱标忐忑、缓慢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众人的心也不由得一沉一沉。
“再看……朱小章他们还没有开始答题……”
朱标满心期待地想要看天幕中朱小章怎么答题,可是朱小章还在兴致勃勃地分享他的学历史经验,根本没看到第二题。
这让朱标的心里更加忐忑不安。
“再结合……刚刚这题,出自秦始皇……秦朝也面对这样的问题……秦朝答案是四年……”
朱标终于说出了他最不想见到的分析,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这题出在这里……恐怕,父皇您崩后……我,我大明形势不太乐观……这题,再抛开二百多年这个选项……可能,十年,四年,都有很大概率发生……”
此言一出,朱元璋猛地一下站了起来,双目圆睁,大吼道:“不可能!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咱死后四年,十年敌军就攻破金陵了!这不就是预示着咱大明二世而亡吗?”
“这答案岂不是说,标儿你甚至可能是杨广?一下子就败光了我们大明基业?”
“这一题,肯定是选第三个!两百四十六年!”
“绝对是这个答案!”
头两个选项,无论是四年也好,十年也罢,对于朱元璋来说,都极有可能意味着大明二世而亡的局面,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在他心中,大明江山应该坚如磐石,他唯一能接受的就是两百多年这个选项,他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必将长治久安。
不会重蹈秦朝和隋朝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