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幽灵批评视域下的新维多利亚小说
历史是一系列对死亡的叙述,历史本身也是由死亡来完成的一系列叙述;我们在面对历史时所听到的声音,无一例外的都是幽灵发出的,历史的叙述必须必然地包括幽灵。
——戴维·庞特《幽灵批评》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领域“幽灵批评”(spectral criticism)的兴起与德里达提出的“幽灵学”(hauntology)概念密切相关。德里达整合“弗洛伊德和亚伯拉罕等心理学意义上的无意识、幽秘概念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者概念”[1],提出“幽灵”的概念,并在哲学意义上系统阐释了幽灵学的批评方法。在解构主义的理论视域下,“幽灵学”首先凸显的是与本体论(ontology)的差异性。德里达认为,本体论是一种以研究主体和世界的可见在场的一面为出发点的理论方法。幽灵学需突破本体论的局限,关注世界无形的和缺场的另一面。幽灵既在场又不在场,既有形又无形,这超出了传统的非此即彼的认识模式,使存在(presence of being)被无限延迟的非起源(non-origin)所取代,被“既不存在也不缺席、非生非死的鬼魂形象”所表现。不同于传统的批评方法,幽灵学引导读者关注文本中的隐喻以及缺场的事物,这“改变了德里达的理论批评路线,促成了他的政治—伦理转向,引发了西方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的革命”[2]。
“幽灵”是一个超越在场与缺场二元逻辑的概念。德里达曾用所谓的“面甲效应”(visor effect)来形容“幽灵”的在场。“幽灵在面甲(一个舞台道具)的遮蔽下间接出现并且望向观众。就像我们听说的一样,幽灵通常不会直接出现,你不会直接看到它,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看到’。”[3]由于幽灵超越二元逻辑,具有“既不存在也不缺席、非生非死”的特征,德里达借用幽灵的形象,旨在表明马克思虽然斯人已逝,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本性存在,将会是一个持久的过去的在场,它不会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因此需要运用解构主义的策略,通过追逐马克思的幽灵,在对话中解构马克思主义,进而将其“延异”(différance)在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路上。
受德里达幽灵学说的影响,目前西方文学理论界提倡采用“幽灵批评”的方法解读文学文本中若隐若现的、遗留下来的“永远无法定义踪迹”,揭示作者通过“寓意”和“反语”等未向读者言明的隐含的文本意义。英国学者戴维·庞特(David Punter)在研究西方哥特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幽灵批评”(spectral criticism)的文本阅读和阐释方法,后来该文被朱利安·沃尔弗雷斯(Julian Wolfreys)收录在《21世纪批评述介》(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th Century)一书中。在该书导言部分,沃尔弗雷斯提出“身份”“对话”“空间与场所”“批评的声音”和“物质与非物质批评”是21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五个重要的主题。她认为应把幽灵批评归为“物质与非物质批评”的范畴,强调幽灵批评在当前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意义:
许多当代的批评目前正显在或潜在地建立在文学幽灵性的前提之上,并以构成文学的在场和缺席的奇异混合为基础。他(戴维·庞特)从幽灵的角度探讨了哈姆莱特的一些表现,最后做出如下揭示:对幽灵批评来说,即使是文本自身的概念都是幻象,在它死后、在它自身的回声中,在它自己记忆和重述的模糊状态中,它不断地枯萎和暗淡下去。[4]
“幽灵”与身份、对话、空间与场所和批评的声音均具有相关性。幽灵及其在场和缺场不仅是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且文学的幽灵性构成了当前文学批评的前提。然而,沃尔弗雷斯和庞特均没有对“幽灵批评”进行准确的界定,因为“幽灵批评”和“幽灵”的概念本身一样,很难被界定。庞特甚至指出,虽然在弗洛伊德、德里达、阿伯拉罕姆和托洛克等人的作品中“幽灵”频频出现,但很难说确切地存在一种“幽灵批评”的流派:
要宣称“鬼怪批评”是一个“学派”,甚至是一种正在出现的传统,还很困难。确切地说,使用这个术语可能是力图将一系列意象和趋势汇聚起来,它们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出现在批评思想内部,来源各不相同,并且将对未来几十年的批评活动持续产生多少具有幽灵性质的影响。[5]
从庞特的这段模棱两可的论述中或可判断,“幽灵批评”作为一个理论派别尚有争议,然而“幽灵”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存在和影响力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幽灵批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甚清晰,其理论边界也尚待进一步商榷,但是,如庞特所言,这一批评方法和范式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批评实践中已然“汇聚起来”,并将对未来的批评活动持续产生影响。
本章首先介绍幽灵批评的理论缘起及发展,然后借鉴幽灵批评的方法分析英国当代“新维多利亚小说”,认为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后维多利亚人”(post-Victorians)是游荡在维多利亚历史文本和后现代理论话语之间的“幽灵”。然后探讨维多利亚人被“幽灵化”的动因,即当代作家受新历史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在历史叙事理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