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治道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乔健

王宏强博士的新著《韩非子治道思想研究》即将出版,该书是其博士论文的修订版。我是宏强在读博士时期的指导老师,他请我为新书写序,我也欣然而从。不过在这篇短序里,我主要介绍一下该书的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思路,以助读者进一步阅读。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也被不少学者认为是从法家的立场集先秦诸子之大成。与其他诸子一样,法家的研究史已经相当丰富了,几乎任何问题都有学者进行过专门讨论,再有什么大的突破着实不易。但是,作为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的文化经典,先秦诸子文献总有不断被后人阐释、解读进而做出新诠的可能。这也是先秦诸子的重要魅力所在。为了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我建议他:一是在熟读先秦法家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学术史进行竭泽而渔式的梳理,尤其要认真研读和仔细揣摩学术史上的重要论著,找出可能的突破口。二是尽可能通读所有先秦诸子,因为尽管先秦诸子在许多问题上有截然相反的认识,但他们毕竟是在同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下对“天人·人际·身心”问题做出深刻思考,通读先秦诸子有利于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和诸子横向比较的广阔视野中理解法家的“问题意识”及其“解决之道”,避免一叶障目般地就法家论法家。三是熟读《左传》、《国语》、《史记》、《资治通鉴》(第一册)、《战国策》等,以及先秦史、秦汉史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著,这样就更有利于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理解法家和解读法家。四是要广泛涉猎西哲方面的书籍。尽管“以西释中”的研究模式屡遭诟病,可一旦承认古今中外一流大思想家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上,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相通性,那么超越国别、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去阅读西方一流思想家的论著,对深入研究中国思想家的思想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尤其是先秦法家主要关注的是“政治”,深入阅读政治学、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可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考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刻性。

我对我的研究生的要求是,至少每个月提交一次读书报告。但在我印象中,宏强在入学后不久,大致能坚持每一周向我交一次读书心得或报告。这大概与他是工作数年后在职攻读博士,因而深知求学之不易和生活之艰辛不无关系。在频繁的师生交流中,我也见证了他刻苦学习和不断反思的成长过程。本书正是这一努力的重要成果。

本书以社会学中的控制理论作为重要参照来研究韩非子的治道思想,在我看来,是抓住了法家学说的关键所在。面对春秋战国的“乱世”,法家的主要关注点在君主、国家和权力等方面——即如何强化君主权力,提升国家实力,进而在“大争之世”立于不败之地。尽管先秦诸子都在以不同方式和不同视角关注着“为治”的问题,但法家的治道设计具有更加鲜明的强力色彩,注重的是强力基础上的全面控制。这也是贯穿本书的主要线索之一。

本书尽管关注的是韩非子治道思想这一老问题,却也在不少问题上有所推进。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每章均不乏新见。这里扼要试举一二。比如本书进一步讨论了韩非子“势”论的内在逻辑,指出“势”尽管包括“权力”,但并不等同于权力,而是一种立足君主权位,经过人为建构和制度设计所营造出来的强大威势。法家“势”论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政治哲学所关注的“谁得到什么”以及“谁说了算”的重要问题。法家的“势”论为君主在进行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做了合理性论证。再如本书将韩非子的“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君主对官僚系统的整体控制,二是君主对官僚系统中重臣的重点控制。这样的区分,细化了“术”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治理对象和不同内涵,从而有助于厘清法家治吏学说的内在逻辑。另外本书还对韩非子的君主论做出了类型学的分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韩非子是为平庸的君主(“中主”)设计治国之道的,那么“中主”在韩非子思想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韩非子的治道思想又是如何体现“中主之治”的逻辑的呢?这是贯穿本书始终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关于法家“中主之治”的问题,学界并未引起充分重视,本书予以相当关注,是本书的又一重要贡献。当然本书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尽管在行文中涉及了韩非子与其他先秦诸子的异同,但仍需深化,本书的不少论证仍需进一步夯实和强化。如何在古今中西的视野下深化法家乃至先秦诸子的研究,彰显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及其魅力,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拓展。

对于年轻学者而言,取得博士学位并有新书出版,只是一个起点,学术之路是艰辛的,也是漫长的。希望宏强能够精益求精,不断有新的学术成果问世。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