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的源流与体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例

为了推介吟诵,本书引用的诗词曲赋文都以普通话读音为主。相关评论分析,多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吟诵的显性特征主要在音长、音高和旋律方面,而这些又是通过每个字读音的长、短、平、重,以及句子之间的旋律组合实现的。吟诵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兼有文学性和音乐性的特点,为了固化旋律和方便传承,书中引用了一些曲谱作为辅助,但须固本清源:文学性为吟诵的第一属性。

从语言声调的角度考虑,本书的吟诵符号有格律符号、旋律符号和长短符号三种。

格律符号:“—”为平声,“|”为仄声,“!”为入声,“·”为韵字,“/”为节奏点;长短符号:“-”表示短吟,“—”表示平吟,“——”表示长吟,上标“·”表示重读;

旋律符号:“→”表示平直旋律,“↗”表示上升旋律,“↘”表示下降旋律。

长短符号组合的使用说明如下:

短吟:“-”表示短吟。“|”为仄声,“!”为入声。“!”上部的“|”表示与仄声性质相类,下部的“·”表示重读,上下相合表示短而高。长吟:“——”表示长吟。“·”为韵脚字,须长吟。律句在偶位节奏点上的平声字、文中的虚字及其他需要长吟的字,也须长吟。平吟:“—”表示平吟。“—”为平声。非偶位的平声字、非入声的仄声字、文中的实字,以平常语音吟。须注意,“|”和“—”标注的字,此处不论平仄读音都一样长。

另附《平水韵》《词林正韵》,便于检索韵字,对比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