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籍到报刊:晚清文人的书写转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作为问题的“媒介与书写”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1]此言对媒介史研究颇具启示意义。所谓“尺度”,最初指的是物体的尺寸或尺码,后来引申为看待事物或处理事务的一种标准。就本书探讨的“媒介与书写”问题而言,指的是新的媒介形式除了会推动书写方式的转型外,也会引进一种评判“书写价值”的新标准,进而对文人个体观念与社会群体价值产生普遍性的影响。

(一)媒介与书写

置身互联网时代,如从山阴道上行,各类媒介文字体式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我们目睹着鼠标、键盘给人类既有的纸墨书写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体验着电脑、手机等媒体终端给我们的书写观念带来的深刻变化。因此,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能感受媒介转型对书写的影响,更能够体悟“媒介与书写”问题的重要性。其实,倘若将关口前移,我们会发现“媒介与书写”问题由来已久,它并非始自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终端的出现。遥想数千年来的中国文明,从文字的诞生、造纸术的出现,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机械印刷术的引进,每一种媒介技术的革新都会刺激人类知识文化的生产革新,并影响着人类的书写方式和书写观念。媒介技术的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并立竞存的过程。从历时维度看,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媒介占据主导地位;从共时维度看,同一个时代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媒介,但不同的媒介会产生不同的知识生产传播方式。从媒介形态演进的视角审视中国文人书写方式与书写观念的变迁,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学术命题。当然,千年以前的媒介变革与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因为历史年代久远,很多史料湮没无闻,只能统而言之,很难准确深入地进行阐述。但晚清报刊媒介兴起对文人书写观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留有大量史料可供钩沉、梳理和剖析,因此是值得研究并且具有研究可行性的。

“书写”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其意义非同寻常。在中国古代,唯有文人才有资格接受人文教育,尤其是书写方面的知识,而其社会地位也正是基于这种书写的知识获得的。作为一种实践行为,书写绝非单纯的形式或传达信息的手段,它折射出文人独特的精神结构、思维方式,渗透着文人的知识生产、传播观念。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书籍系统的独占时期”,而且这一时期长达数千年。在历史悠久的书写传承中,文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与书写标准,它通常以某种观念的形式沉淀在他们的意识深处。譬如“立言不朽”“重义轻利”等观念。然而,报刊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书写方式的稳定性,报纸、期刊等新式印刷媒介的出现,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打破了文人文化资本拥有的固有格局。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方式,迅速崛起的报章写作给晚清文人带来了不同的书写体验。报刊媒介传播的不仅仅是内容,它会改变过去的书籍使用习惯,从传输速度、反应速度到习惯印象等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文人书写方式,使知识生产传播的观念发生转变。

面对媒介场域的变动,晚清文人有着不同的媒介认知和书写选择,有的投身报刊并逐渐适应了报刊书写的体式规范,有的拒绝报刊媒介并且抨击载于报刊之上的文章书写,有的开始投身报刊,经历种种遭遇之后又告别报刊以回归传统。凡此种种,以知识生产传播为职志的晚清文化精英,在新兴媒介报刊的影响之下,其所秉持的书写观念发生了种种位移、调整与变动。从传统书籍媒介时代的“书写”到现代报刊媒介时代的“书写”,新的媒介形式引进了一套全新的书写评价尺度。面对日益壮大的报刊媒介,晚清文人的书写方式与书写观念遭遇了怎样的冲击,他们自身的文化心理又是如何转型的?这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为了使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使研究更具有可行性,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选择投身报刊的晚清新型知识人的书写活动来展开考察,以期管窥报刊媒介影响下整个文人群体的书写观念转型。

(二)“书写转型”的研究意义

自从文字诞生之后,“媒介与书写”问题就成为文人群体安身立世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本书将报刊媒介放在媒介演进历史中,考察新的媒介形式对文人群体书写方式与书写观念的影响。这不但有助于理解古代媒介更替中人类书写方式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对考察当代网络媒介影响下电子书写方式的兴起也有学术参照意义。正如西方学者菲德勒所言:“通过回头去看并且仔细地考察传播媒介和文明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进化路程,我们就能够找到为我们洞察未来提供可贵的模式和原则。”[2]所有新的媒体都是透过旧有的媒体特性演化而来的,如能对旧有媒体特性加以掌握,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的媒体,有助于认识今天以及未来媒介变革对人们书写观念的影响。作为知识的生产传播者,中国文人自古就与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梳理呈现的晚清文人面对报刊媒介种种的行为因应与心理反应,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知识分子与传播媒介之间的关系问题。知识分子如何看待媒介,在现代媒介语境下如何自处?如何利用媒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维护整个社会和谐、公平与正义。本研究所呈现的晚清文人书写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义资源,也为理解媒介史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之间的关系打开一扇小小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