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美利坚文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班坦纸皮图书公司

纸皮书就是市面上常说的平装书,

和传统的精装版不同,虽然纸皮书没那么精美,收藏价值不高,

但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出版快,图书开书小,售价低廉,适合大众消费。

就拿《少年派》来说,《Ploughshares》杂志出版的精装版单册售价3.8美元,

而平装版不会超过2美元一册,甚至更低。

因此,纸皮书通常来说,销量都很高。

而这家名为班坦的图书公司就是美国最大的纸皮书出版公司之一。

听到罗恩的第一反应,李没好气道:

“罗恩,你就是个彻头彻尾,虚伪的家伙。”

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怀疑,

今天这么一试,果不其然。

什么担心有规则束缚影响写作,担心后面写不出好的作品辜负云云的话,

呸,全是托词。

不就是嫌弃有人跟他分享出版权,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罗恩讪讪笑道:“哈,你知道的,我有两個弟弟妹妹要养,现在又多了个女朋友,日常的开销....”

“停!”

李已经看透了罗恩的本质,直接打断道:

“罗恩,你不用跟我讲这些,我并没有阻止你的意思,这是你的自由,明天我会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他们,到底谈成什么样,你自己看着办。”

他倒也不是介意,事实上,哪怕是他们主推的签约作家唐·德里罗,也依然跟其他出版社有合作。

听到这话,罗恩也没再继续矫情,回道:“OK,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还是得跟你说声谢谢。”

“你的感谢永远都是这么……空洞!”

李再次吐槽了一句,表达他对罗恩之前用那套说辞哄骗自己的不满,随后想了想,又问道:

“你也知道纸皮书很赚钱,那你知道为什么像兰登书屋这类传统公司很少出版纸皮书吗?”

罗恩想了下,回道:“权威性?”

“这是一方面。”

电话那头的李打了声哈欠,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强撑着困意说道:

“很多小说类的奖项,有很明显的出版要求,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如果你想要在小说界有一定的建树,以后尽量选择传统出版公司合作。”

说完,他再次打了个哈欠声:“好了,很晚了,拜,你也早点睡。”

“拜!”

挂完电话,罗恩陷入了思忖中,

李说的这些,他自然是知道,哪怕之前不知道,最近几个月也了解的差不多。

几乎算是行业默认,精装书被视为权威的象征,适合学术专著,经典文学以及限量版发售,

更重要的是,很多学术类的称职和一些高端的文学类的项目他们只认传统精装版出版的作品。

造就这个原因的因素有很多,有书籍本身的质量,有明显的读者群体划分,也有精装出版公司的垄断,

总之,如果想要以后发展的好,个人品牌形象好,必然不能久混于纸皮书圈。

道理罗恩都懂,但是没办法啊,他没的选。

就像《无间道》里的刘建明,他也想做一个好人,走一条煌煌大道,奈何现实逼得他没得选。

同样,罗恩现在也是,

不仅仅只是为了钱,还有知名度。

纸皮书好就好在,它的价格低廉,受众广,短期内能快速提高名气。

《Ploughshares》杂志实力摆在这里,要么他换杂志公司,要么他就熬,

靠着《Ploughshares》杂志平台,慢慢累积名气。

这两样,罗恩都不想选,

这段时间,有不少知名的杂志联系过他,其中甚至有《纽约客》这类头部的媒体公司,

条件各不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签约。

不签约也可以约稿,前提是不会优先发表。

既然如此,罗恩还折腾個啥,起码《Ploughshares》杂志能稳定很多。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传统出版公司?

咋说呢,小的出版公司他看不上,一个月卖不了两万册,比《Ploughshares》杂志这边好不了多少。

大的出版公司,又瞧不上他。

所以,无论是从金钱,还是发展来说,纸皮书是他现在最好的选择。

至于以后,到时再看吧。

.......

8月15号,下午两点,

布莱恩开着破旧的不知是几手的福特来到纽黑文。

轰隆隆的雷鸣声响起,他将车停在了一家快餐店门口,

随后快速的跑进去买了份汉堡套餐,出来时,还是淋到了雨。

“谢特!”

钻进车里的他,甩了甩西装袖子上的雨水,

这是他唯一一件拿的出手的西装,要不是为了今天的任务,想体面的一点,他是真舍不得穿出来。

布莱恩抽出手纸,脱下西服,将上面的雨水擦干净,摆放在副驾驶的座位上,

做完这一切,才拿起手汉堡,边啃边看起纽黑文的地图。

他是班坦图书公司的一名市场部销售人员,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纽黑文,

在这之前,他从未想过著名的常青藤大学耶鲁,居然坐落于这座距离纽约不过一百公里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城市,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他是带着任务来的。

想到任务,布莱恩打开车内的收容箱,从里面拿出两份杂志。

两份杂志都是同出一家公司,

一份是上个月的,一份是今天的。

看到最新的这份杂志,啃着汉堡的他,不禁看向丢在车头那包刚刚用过的手纸。

“想出这种宣传方式的人真是个小可爱,可以去参加娱乐综艺。”

布莱恩还是第一次遇到买杂志送手纸的,但不得不说效果是真他妈好。

不用说别的,就他们公司,今天上午很多都在讨论这件事。

不管是讽刺也好,还是质疑也罢,反正效果是达到了。

雨势渐停,手中的简餐也吃完了,

布莱恩发动车子,对照着地图缓缓朝着联系人所在的地址驶去。

约莫二十来分钟,

一路七拐八拐,加上问路后,布莱恩终于看到了耶鲁校门边这家书店。

车子停好后,径直的走了进去。

在门口环视了一圈后,大概是放假的缘故,书店没什么人,布莱恩朝着前台的收银员礼貌的问道:

“嗨,请问,这里是罗恩·亨特先生上班的地方吗?”

此时的中年女同事正在看罗恩送给她的杂志,眼睛红红的,

听见有人询问,才抬起头,露出疑惑的眼神。

布莱恩心中无奈,张嘴再次问道:

“罗恩·亨特先生是在这里....”

“我就是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