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优良政治生态构建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问

受国际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全球经济持续放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作为世界重要一极的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1]问题凸显,这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新的挑战。当前全国人民正朝着“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奋力前行。这个时候,如果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出了问题,那么党和国家的事业必将前功尽弃。党的十八大后,在新一届常委同中外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毫不避讳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2]这是因为,在一些地方党风政风出现了严重扭曲,甚至发生了变异。一些地方“官本位”“潜规则”“逆淘汰”等问题丛生,“穷大方”“讲排场”“假大空”“两面人”等现象盛行。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薄,对党的政策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官僚主义作风相当严重,作风飘浮,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浓厚,生活奢侈腐化,道德败坏。一些党员干部信奉山头主义,热衷于拉圈子、结同盟,出了问题就是“一挖一串,一动就塌方”,系统性、区域性腐败频频爆出。一些地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如此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党内优良政治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并突出强调,要着力构建党内优良政治生态。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到“党内政治生态”这一重要概念。他说:“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阐明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他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0月8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了政治生态遭污染的根本原因。他说:“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多达五次在不同场合集中阐述“政治生态”问题。1月13日,针对所查处的一系列惊人的腐败案件,他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2月13日,他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构建优良政治生态是加强管党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他说:“夯实管党治党基础,特别要有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2月16日,他在视察驻西安部队时指出,构建优良政治生态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3月6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标是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他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3月9日,他在参加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阐发了修复党内政治生态的艰巨性。他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阐述了构建优良政治生态的紧迫性。他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6月28日,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学习时指出了构建党内优良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他说:“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无不证明一个事实:构建党内优良政治生态是一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

截至2017年3月23日,据 CNKI 检索,带有“党内政治生态”字样的文献仅有200余篇,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报纸刊发的评论性文章,如果检索“党内优良政治生态”这一关键词,就没有了此类文章(见图1-1)。从已公开出版的书籍来看,因为“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十八大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所以,据笔者所能查到的结果来看,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书籍。从最近公开出版的学位论文来看,涉及“政治生态”这一概念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朱庆跃2012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基于政治生态环境变迁的分析》[3][4],该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实践的演进缘由、经验教训、内在规律。苏州大学夏美武2014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5],该文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初步提出构建优良政治生态的实现路径。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选题来看,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党史、党建类选题中,“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这一选题均赫然在列。

图1-1 党内优良政治生态相关研究概况

注:因为计算过程中的四舍五入,各分项百分比之和有时不等于100%。下同。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检索结果(截至2017年3月22日)。

以上所述恰恰说明,因此,本书选题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也是很有研究必要和研究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