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幼年亚鲁形象

(一)特异诞生的幼年亚鲁形象

史诗开篇交代了亚鲁的出生,叙述了他出生时的各种异象,竭力展示其诞生之神奇,不仅为亚鲁未来之成长埋下伏笔,还丰富了史诗文本内容,引发听者无尽的幻想和期待。

深夜,亚鲁变油蚱在木板上跳蹦唱歌,亚鲁变蟋蟀在席子上舞动叫唤。油蚱唱着夜歌钻入木板,蟋蟀唱着跳着躲进席子。亚鲁像油蚱悄悄附着到母亲身上,亚鲁像蟋蟀忽地钻进母亲下体。亚鲁母亲即刻倒地,亚鲁母亲昏沉睡去。

人家怀儿子九月去九天,亚鲁母亲怀上亚鲁十二月去十二天。亚鲁母亲临盆七个白天,亚鲁母亲叫唤七个黑夜。她流淌三盆眼泪,她淌干三盆泪水。她生下亚鲁,她抱起亚鲁。亚鲁三声大叫哇哇出世,天空震荡,回响远方。亚鲁三声大喊呱呱落地,大地震动,山岭摇晃。如三声炸雷惊落地上。三阵狂风翻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黑天黑地,昏昏沉沉。风掀动屋顶,茅草漫天飞舞,卷起的烟灰飘飞旷野。房梁倾斜,房柱摇晃。山上的木叶卷向天空,旷野的草叶刮进山谷,狗守城门惶惶吼叫,牛马嘶鸣响遍山野。瓢泼大雨漫天泼泄,洪水滔滔四处横流。山山岭岭都知道这是帝王降世,村村寨寨都传这是王子降生。[2]

史诗采用了正面的肖像描写和侧面的环境衬托刻画亚鲁诞生之异象。一方面,通过正面的肖像描写刻画其诞生之奇异。从亚鲁母亲的孕育过程来看,亚鲁诞生前的形象是蟋蟀或油蚱。“亚鲁变油蚱在木板上跳蹦唱歌,亚鲁变蟋蟀在席子上舞动叫唤。油蚱唱着夜歌钻入木板,蟋蟀唱着跳着躲进席子。”[3]因此,亚鲁诞生前的形象是异于常人的,他的首次出场具有神秘色彩,是一个可以幻变的神奇人物。此处反映了麻山苗人对亚鲁的神奇想象,也为之后亚鲁英雄事迹的叙述做了铺垫。

另一方面,通过侧面的环境烘托刻画其诞生之神奇。史诗从怀孕周期、分娩时间和出生异象三个方面诵唱了亚鲁诞生的神奇异象。一是亚鲁的孕育周期多达“十二月去十二天”,异于常人的十月孕期。二是亚鲁母亲的分娩时间长,生产时忍受了七天七夜的疼痛,异于常人的分娩时间。三是亚鲁诞生时有天地异象,亚鲁诞生时,大地震动、山岭摇晃、狂风大作、浊浪滔天。三种异象反差巨大,渲染了史诗磅礴大气之气氛,并极为自然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二)遭遇坎坷的幼年亚鲁形象

叔本华认为悲剧是以表现人的不幸为主,人的痛苦与生俱来。《亚鲁王》开篇即展现了亚鲁的悲剧命运。幼年亚鲁三次陷入险境,尽管每次均化险为夷,但史诗关于亚鲁争斗的诵唱,关于战争残酷和凶险的展演,无不彰显幼年亚鲁坎坷之人生际遇。

诞生礼是众民族的重大民俗。一般而言,在小孩出生后三天至一百天,为小孩摆酒庆贺,以期亲朋好友的祝福,而在苗族社会,小孩出生之后,需要给外公外婆“报喜”。[4]在亚鲁出生后,史诗详细诵唱了亚鲁诞生“报喜”过程,“亚鲁母亲背亚鲁追赶外婆报送喜事,亚鲁母亲背亚鲁追赶外公报告大喜。外婆做琅诃送亚鲁带回,外公制琅忒护佑亚鲁转家”[5]。史诗注释,“亚鲁的外婆外公的族群在远走他乡的迁徙途中”[6],交代了外界环境变化未能冲击“报喜”民俗,从侧面强调了“报喜”的重要性,点明了亚鲁出生便遭遇坎坷。

值得一提的是,“报喜”返程途中,亚鲁及其母亲遭遇敌人袭击。“亚鲁的命矮,亚鲁的命短。亚鲁母亲背亚鲁走到三岔河,母子在三岔河遭受敌兵伏击。亚鲁母亲跳入三岔河,亚鲁母亲沉进了波涛。亚鲁的琅诃在三岔河熄灭了。亚鲁母亲带着亚鲁来到三岔路,亚鲁母亲在三岔路遇到敌兵埋伏。亚鲁母亲钻进刺蓬里,亚鲁母亲躲在草丛中,亚鲁的琅忒又在三岔路熄灭。”[7]在此,亚鲁的坎坷形象起于母亲与敌人的战斗,丰富于外婆和外公赠予护身物的遗失。史诗通过诵唱亚鲁得以保命源于母亲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强调了亚鲁一出生便充满坎坷。

此外,亚鲁学成技艺(文化知识、经营技巧、狩猎本领)返程途中,遭到猛兽雄狮的攻击,“亚鲁倒下昏昏入睡,亚鲁躺下沉沉睡去。山风一阵阵狂吹,树木呼啦啦折断,亚鲁翻身跳起,亚鲁跃身而立。一头好大的野物,一头凶猛的雄狮,张开嘴如黢黑的岩洞,撑开掌像一只大簸箕,雄狮晃动身子,身过处大树呼啦啦倒地”[8]。经过一场激烈的打斗,“亚鲁一箭射进雄狮大嘴,亚鲁一箭射中雄狮脖颈。山山岭岭的人都来看,坡坡坎坎的人都在望”[9]。亚鲁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雄狮。

但战斗并未结束,纳经的卢呙王听说亚鲁杀死雄狮的事情,内心恐慌,担心亚鲁将来会占领自己的国土,于是诱骗亚鲁并企图将其杀害。亚鲁对卢呙王辩解无效。“亚鲁说,我不射倒你的老熊,那头老熊会咬杀我。我不射死你的雄狮,那头雄狮会吞吃我。我回家迷路,走到你的疆域,我行走迷路,来到你的王国。亚鲁说,我不是来败坏你的英名,我不是要毁坏你的声望,我的父王是翰玺鹜,我的名字叫亚鲁”[10],只能奋起抗争,“亚鲁挥舞衣裳抵挡,飞箭向卢呙王的兵士射去。亚鲁挥舞衣衫阻隔,卢呙王将领的镖竿嘭嘭断落地上。亚鲁反掷一箭击倒三个兵,亚鲁反射三箭击倒九个将”[11]。尽管亚鲁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但双拳难敌四手,处于弱势的亚鲁被卢呙王的将领夯驽所救,保住了性命。史诗关于幼年亚鲁的三次坎坷,不仅展现出亚鲁的坚韧品质,更强调了亚鲁的战斗是被迫应敌,是正义的。

(三)天生聪慧的幼年亚鲁形象

在民间文学作品中,超于常人的智慧往往是英雄人物的基本特征。在劳动人民看来,武力和智慧能带给他们希望。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中,英雄格萨尔极具智慧,他与王妃夹罗珠毛的婚恋过程展现了其聪明才智,在偶遇夹罗珠毛时,格萨尔见珠毛生得美丽便故意刁难,使其答应了与自己的婚约,且巧妙通过了珠毛的考验俘获了珠毛的芳心。

《亚鲁王》亦如此,史诗以较多篇幅诵唱了亚鲁的智慧。一方面,通过正面描写展现亚鲁极高的学习效率。他三岁就去读书学本领,一年便学完了所有的知识。“亚鲁三岁跟人家去读吥,亚鲁三岁随别人来读书。亚鲁的聪明盖过疆域,亚鲁的才智盖过王国。别人一天认字三个,亚鲁一个时辰读三本书。先生讲天下,他知晓天上。先生讲天上,他知晓天外祖奶奶的故乡。先生讲今生,他就知前世。先生讲前世,他就知晓后世。读书读过了一年白天,读书读了一年夜晚。亚鲁知晓了万物,亚鲁明白了世事。”[12]回到家乡,亚鲁四岁就跟着母亲博布能荡赛姑学做生意。“亚鲁母亲带亚鲁回宫,亚鲁母亲领亚鲁转家。龙回到龙,亚鲁母亲带亚鲁开辟嵩当龙集市……兔轮回道兔,亚鲁母亲带亚鲁建造丐若兔集市。”[13]九岁就会舞弓射镖,“师父说了,亚鲁哩亚鲁,我的弓术教会了你,我的镖术全教了你,你去远方寻求高师,你去他国拜访高人”[14]。亚鲁从知识的学习、技艺的学习以及经商的学习都展示了其先天超强的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侧面的烘托对比展现亚鲁的学习能力。史诗中“别人一天认三个字,亚鲁一个时辰读三本书”[15]。通过亚鲁与常人之对比体现亚鲁异于常人、高效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