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新世纪广西诗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在沉潜中出场

从历史角度来看广西女性诗歌传统及其整体地位相对薄弱,但21世纪以来女性诗人们的创作成绩为她们开掘了一条相对理想的诗歌创作之路。广西女性诗人在中国当代女性诗歌背景下进行模仿与创作,由对女性个体情感与经验的触摸到性别话语的超越及语言的自觉,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语言意识逐渐明朗的趋势。

第一,广西女性诗歌版图。21世纪广西女性诗歌以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诗人为创作主体,其中又以70年代出生的女性诗人为主,“80后”女性诗人作为后起之秀也自觉担当着书写的重任,丰富着女性诗歌在当代广西诗坛的内涵。“70 后”女诗人以许雪萍、琬琦、唐女、黄芳、林虹、吕小春秋、蓝敏妮、羽微微等为代表,“80后”女诗人包括陆辉艳、铂斯、罗小凤、卢悦宁、程文凤等人。

在21世纪之前,从诗人、诗歌的数量到女性诗人整体的关注度上看,广西女性诗歌处于一种边缘化的书写状态之中。首先,作为中国女性诗歌中的一部分,其诗歌声音显得相对微弱,诗歌语言的地域特征不够明显、诗人个性不够突出,与广西诗歌边缘化地位相对应的是广西女性诗人在诗坛上不显著的地位。其次,相对于男性诗人而言,女性诗人从数量上看显得微乎其微,她们的诗歌整体影响在广西诗坛也是相对有限。最后,从广西文学的整体印象而言,许多女性诗人对诗歌本身表现出怀疑与不自信的姿态,一些最初进行诗歌创作的女性诗人或是丢弃诗歌的“笔”不再从事文学创作,或是转战小说或散文,使得女性诗歌显得相对薄弱。近年发表的与广西女性文学相关的文章,基本上是探讨女性小说与散文的状况,对广西女性诗人的关注相当有限。

21世纪以来随着黄芳、陆辉艳等诗人开始亮相中国诗坛,并在《诗刊》《诗选刊》《诗探索》等重要刊物上陆续发表诗作,或以“青春诗会”参与者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形象占据诗坛的一席之地,广西女性诗人群体整体上变现出崛起的时代特征。例如,《诗探索》2017年第4 辑理论卷为陆辉艳设置专栏“结识一位诗人”,表现出陆辉艳作为广西女性诗人的代表之一,不断得到诗坛的关注。许雪萍等许多女性诗人在诗歌活动中显得相对沉默,但从身份角度看却并未丢弃诗歌本身,而是在沉潜中创新着自我书写与诗歌语言技巧。她们的相对崛起给广西女性诗歌增添了几分亮色,也成为后来者学习的对象,这些都成为广西女性诗歌未来发展的铺垫。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诗歌批评,就对广西部分女诗人,如黄芳、许雪萍、陆辉艳、林虹等作不同层面的分析,肯定这些女性诗人个体或群体在新世纪广西诗坛、广西文坛及中国诗坛当中的影响与意义。

第二,广西女性诗歌的创作特征。广西女性诗歌作为中国女性诗歌整体版图的组成部分,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她们或是从女性身份视角,描写女性作各种社会角色的生活体验与微妙的心理过程;或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以及日常经验的叙事与关注,表达她们对生命、情感及其状态的诗意、深层意义上的体认。

大体而言,21世纪广西女性诗歌呈现为三种写作形态:

其一,对女性情感的体认与反思。作为女性本身,女性诗人她们由于在心理情感、气质上不同于男性诗人,其诗歌形态自然流露出对女性自然、生活、生命的幽微情思,是一种女性情感式的写作。如黄芳是广西女性诗歌中的代表之一,她的诗透露出其作为女性本身特有的细腻与敏感特质。许雪萍的诗多从自然题材出发,将生命的感性经验浸入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当中,生命的幽微体验通过山河、花草及树木在文字中的一一对应得到展示。蓝敏妮的诗通过女性对色彩的敏感体验,展现出她独特的语言禀赋。80年代出生的女诗人卢悦宁将目光放在生活细微的状态与转变当中,通过自白与日记式的书写展示青春的疼痛与女性微妙的情感。

其二,探求女性自我意识。这一形态是对女性身份与意识的自觉反映,它表现出来的是对传统文化语境中女性作为“他者”形态及其地位的关注,是一种更富于个性的女性书写。陆辉艳是广西80年代出生的女性诗人当中的佼佼者,“城市生活与现代社会的日益融合,磨炼出诗人独特的敏锐性与卑微感”[37],她在《辅助》《环》《妇科病房》《造型师》等诗中不惧直观展示女性身体,在客观、从容的叙述中反映出女性内心对社会、文化微观强权的愤慨,表达她对女性受压抑的生命状态的悲悯与同情。

其三,超性别化书写。女性诗人将语言的笔深入到时间当中,以敏锐的眼光和澄澈之心表达人性的关怀,她们的诗歌不具有明显的性别色彩,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细致而深刻地审视,是一种更具诗歌语言本体特征的超性别化书写。这种写作形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诗人们追求的写作方式,在21世纪广西女性诗人的诗歌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发展的趋势。以陆辉艳为代表的女性诗人,她们大部分的诗歌从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叙事出发,展现出女性诗人超性别眼光下的现代生活及其矛盾冲突与生命的痛感。唐女、铂斯和吕小春秋等诗人善于运用创造式的语言游戏,展示社会、人性当中的悖谬感。黄芳、许雪萍、琬琦、林虹等诗人近年的诗歌当中也自觉地反映出对情感的克制与对诗歌语言本体的追求。

显然,广西女性诗歌的三种写作形态呈现为一种由女性经验过渡到超性别书写的话语模式,这是女性诗人们在挖掘女性意识、女性经验的同时对诗歌语言的探索,表征着广西女性诗歌话语模式的嬗变特征。由女性书写到超性别化的“大我”写作,女性诗人们逐渐站在人类“大我”的角度对世界进行审视,摆脱了性别模式二元对立的狭隘性,走向诗人对语言、对世界、对整个生命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