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论
一 厉鹗与浙派
江浙地区在明清两代被视为人文渊薮,事实上,两宋时期的江浙文化就极为辉煌。南宋时期的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注重践行、倡言事功的学术思潮,可以说对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蕺山学派”和由他开创的“浙东学派”而言具有先导意义。黄宗羲由于其所持的文学观念及在明清之际对浙地文人的巨大影响,被视为清代诗歌流派——浙派的鼻祖。
但是“浙派”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上溯至宋代。宋代以来,浙地文人画非常兴盛。到了明初,以戴进等人为首的作为绘画流派的“浙派”在杭州出现。这在当时以及后来,不但对绘画本身,而且对文学等各种艺术门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与厉鹗同时的丁敬,直接受此画风影响,创立浙派印学,成为印学一代宗师。作为清代诗歌流派的“浙派”概念的提出,据现有材料显示,应推袁枚,他说:“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从绘画“浙派”到诗歌“浙派”的衍移变迁,不仅仅是时代和艺术门类的差别,更为重要的是,前者重在地域,后者重在诗歌风格接近及人格追求的气味相投、惺惺相惜(尽管浙派诗人绝大多数是浙地人)。
由此,又需要对所谓狭义的浙派和广义的浙派略加辨析。所谓狭义的浙派也即袁枚所讲的“浙派”,也就是清代雍、乾时期以厉鹗为职志的杭州诗人群。狭义的浙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派成员联系非常紧密,相当一部分私谊甚厚,其创作宗旨与作品风格极为相似,他们经常进行规模大小不等的唱和活动,检诸人诗集,“联句诗”一体是他们诗歌唱和频繁使用的方式。而广义的“浙派”则指贯穿清代前中期、下开清中期的桐城诗派和近代的宋诗派的这样一个诗歌流派,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只是广义浙派产生到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毫无疑问,以厉鹗为灵魂的浙派把广义浙派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的主要特征都典型、充分地表现出来了。狭义浙派作为一个绵延近百年、诗人百余人的诗派,在中国诗史上堪称最大的诗派之一,总体上研究它有不少的障碍和困难,具体地说,浙派诗人大多数是布衣人士、草根阶层,在野色彩极浓。生前困顿,身后凄凉,诗集难以付梓,印出后又不受重视,失传残缺者不在少数,不少浙派诗人在诗史上面目相当模糊,这些都构成了研究上的困难。因此,较全面地研究作为狭义浙派灵魂的厉鹗是进一步认识浙派的基础,本研究所指“浙派”,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狭义浙派。至于厉鹗与浙派的关系,上文已略有所及,下文还将大量涉及。在清代就已经有了“厉派”这样一个说法,因此不论从人格上,还是从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上,厉鹗都极具代表性和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