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美国大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

在州民兵接管波士顿的第一天,立场一贯鲜明的《新英格兰工人报》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一篇文章。

这篇名为《积压布料》的文章指出,在遥远的大西洋对岸,日不落帝国的曼切斯特,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仅开年以来,就有47家纺织工厂因销售困难被迫倒闭。

剩下的工厂主们结成联盟,通过压低工资以及联盟统一定价的行为,试图违背经济规律,维持住可笑的利润。

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仓库管理人员表示,曼切斯特积压的库存足够英格兰人民用上五年。

在文章的最后,鲍勃记者用粗浅的经济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之所以爆发,是需求不足,而增加工人工资,便可以增强购买力,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雨果放下报纸,品了一口斯里兰卡红茶后说道:“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真实性,积压的布料能满足英格兰人用上五年,太夸张了。”

康纳说道:“有时候为了销量,难免夸大其词,但库存积压是不争的事实。”

“感谢大西洋。”雨果夸张的说道。

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各国市场相对封闭,英国本土诞生的经济危机,不足席卷全球。

康纳笑骂道:“典型的指桑骂槐。”

“骂谁?”雨果坐直身躯问道。

他要确定这篇由他撰写,署名鲍勃记者的文章,能够让大部分人看出问题,不然昨天赠送的古巴雪茄岂不没有白白浪费。

康纳道:“曼切斯特其实指的是波士顿,我不信你看不出来。”

雨果放心的松了口气,以康纳不高的文化水平,都能知道指的是波士顿,想必其他人都能理解。

不过他还要再试探一下,故而露出沉痛的表情,忧心忡忡的说道:“在这个时间点发表倾向工人的文章,报社和记者很危险,说不定会以散播谣言的罪名关进去。”

康纳道:“这不是谣言,降低工作时长,增加工资的策略,确实能缓解经济危机。”

“确实有道理...”雨果听见后差点憋不住笑出声,赶紧用双手捂脸,一副为报社和记者担忧的样子。

这篇文章看起来在明里暗里的呼吁增加工人福利,但能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发表,是得到多方授意的结果。

其心思根本不是文章上表达的意思,他相信就算爱德华在这里,都猜测不出来。

开心起来的雨果瞧见时间差不多,站起身推开房门,去参加期待已久的文学沙龙。

雨果刚握住门把手,吱呀一声推开房门,迎面撞上一个面色灰败如枯叶的中年男人,那人凹陷的眼窝里浮着血丝,皱巴巴的西装还残留着汗渍。

“你找谁?”雨果警惕的后退一步,暗骂酒店什么人都敢放进来,这人一看就处在崩溃的边缘。

“我找...”

中年男人愣了一下,接着说道:“4000美金,先生,只需要4000美金你就可以获得波士顿动力的所有资产。”

雨果想起来了,这人好像叫威尔逊,总共拥有100台大型织布机,前几天他愿意出价3200美金购买。

但现在看起来,这人还没看清楚事实,不知道自己已处在破产的边缘,手上几十台破损的织布机难以找到买家。

“2600美金。”雨果慢悠悠整了整领结,嘴角勾起轻蔑的弧度。

“你怎么不去抢劫!”威尔逊踉跄着后退两步,浑浊的眼球几乎要从眼眶里迸出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堆废铁,也配谈抢劫?”雨果嗤笑出声,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袖扣。

威尔逊的喉结僵在半空,好半天后才说道:“3500美金。”

“1800美金。”雨果笑着答道。

此言一出,威尔逊气的说不出话,掉头就走。

雨果看着消失在楼梯的身影,拉了一下笔挺的西装,他没时间理会看不清形势的人,楼下的沙龙马上就要召开,他一定要与人分享心中的文学巨作,最好能像拜伦勋爵一样,与美丽的女士演绎出一段动人的情感。

关上房门之前,雨果顿了顿说道:“再来找我,就说我回纽约了。”

波士顿北区,这里居住着社会的最底层,又拥有大量的新移民,犯罪率非常高,加之城市建设很落后,在以往,很少被政府照顾到。

可现在,大量警员和州民四处巡逻,警惕的打量来往的行人。

“努力不算全部白费。”

奥尔班看着满大街贴着的安德鲁.加菲尔德的逮捕令,心中无比开心,他敬爱的先生趁着那晚警局空虚,居然逃了出来。

“就是不知道先生现在在哪里。”奥尔班走进一家商店,像一名热爱波士顿的良好市民一样,慢慢的挑选货物。

十多分钟后,他提着装满黑面包、豌豆和羊肉的纸袋,像刚采购完准备回家做饭的普通工人一样,悠闲的走在波士顿北区泥泞的街道上。

他的步伐不紧不慢,甚至对巡逻的警员点头致意,如此简单的动作让他的身份显得更加可信。

“早上好,警官。“奥尔班对一名擦肩而过的民兵露出朴实的笑容,还特意让了让路。

那名警员随意地扫了一眼,目光在奥尔班沾满面粉的袖口和鼓鼓的纸袋上停留片刻,便面无表情地走开了。

奥尔班暗自松了口气,看来这身伪装很成功。

然而,好运并非人人都有,就在他转过街角的瞬间,一声巨响从身后传来。

砰!

奥尔班猛地回头,只见五六个警员正粗暴的踹开一间破旧木板房。

木门在重击下轰然倒塌,扬起一片灰尘。

紧接着,屋内传来撕心裂肺的求饶声:“求求你们!我们什么也没做!“

“闭嘴!”几声闷响后,求饶声戛然而止。

奥尔班下意识放慢脚步,装作好奇的路人驻足观望。

不一会儿,三个满脸是血的工人被拖出来,他们鼻青脸肿,其中一人双眼肿得睁不开,嘴角还在流血,另一个抱着扭曲的手臂痛苦呻吟,第三个已完全昏迷,像破麻袋一样被两名警员拖行到路上。

奥尔班眯起眼睛仔细辨认,却想不起是否在罢工那晚见过这三人,不过当时所有人都蒙着面,漆黑的夜晚中根本看不清彼此。

突然,他看到警员拿出一张折叠的纸,心脏剧烈的跳动,那张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名字,似乎是一张长长的抓捕名单。

奥尔班胸口剧烈起伏,指甲嵌入虎口,暗自想到:“我们中出了个叛徒!”

“不,不可能!”

奥尔班死死看着警员手里的名单,无法相信亲如兄弟的工人会背叛出卖彼此,却又想到秘密据点当天就被发现,怎么都压不下这个念头。

“去看看。”奥尔班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后走过了过去。

随着越来越近,名单的字迹变得清晰,奥尔班、奥森、老约翰,邓肯,维吉尔....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奥尔班努力的控制住情绪,小声问道:“他们参与了罢工?”

“他们是一群蛀虫,打砸烧毁了工厂。”警员指着名单说道。

这名警员恐怕做梦都没想到,罢工运动的头子,指挥工人打砸工厂的头领,抓捕名单中的第一个姓名,不仅没有东躲西藏,反而大大方方的出现在面前。

“名单?”奥尔班好奇的问道,“原来是有人提供了线索。”

“当然,破坏财产触犯联邦法律,总有清醒的人,敢于站出来维护法律。”警员义正严词的说道。

“我能知道那位正义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吗?”奥尔班声音带着细微的颤抖,差点没控制住情绪。

“警局有义务保守秘密。”警员答道。

“可惜了。”

奥尔班见问不出什么,控制住颤抖的身躯离开,拐过一个街角后,抬眼看着水手旅店的木牌,迈步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