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

第41章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

却说东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女儿,生母不知道是谁,本名也不知道叫什么。她是李治的亲妹妹,武则天的小姑子。在公主成年该结婚的时候,武则天给她说了一门亲事,让她下嫁给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

两人结婚以后,东阳公主发现自己的丈夫“举不起来”,这让公主很是头疼。没多久公主忍受不了长期的寂寞,就养了邻居家的儿子为自己男友,那时男孩的年龄才15岁。这件事丈夫也不知道。

但是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次公主深夜穿衣服外出,丈夫高履行十分怀疑:公主这么晚要去哪里啊?于是就跟上去看看究竟。这时他看到公主正在与15岁的孩子亲热,高履行恼羞成怒,立即推门破口大骂。

谁知道公主仗着自己和武则天的关系,立即气急败坏地去找武则天告状,可武则天知道这件事以后,竟然下令将小姑子处死,公主死后也被高家人挖出来“挫骨扬灰”。

却说千金公主是李渊的第18个女儿,哥哥是李世民,李治是她的侄子,武则天是她的侄媳。因为出生较晚,千金公主年纪和李治相仿,她成年之后,在哥哥唐太宗的安排下嫁给了温挺为妻。两人的生活本来十分幸福,但是没过几年,驸马就去世了。

唐太宗不忍心让年轻的妹妹守寡,于是再次主持将妹妹许配给了郑敬玄。这一次的婚姻她依然过得十分美满,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不久之后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登基。

随后,新皇帝就将自己的老情人武则天接回了皇宫。武氏十分有野心,夺得了皇后之位后又开始掌控朝政,渐渐地就有了当女皇的念头。为了能称帝登基,武氏一直利用权势打压、严惩所有不服从自己的人。当唐高宗去世后,武氏更是独揽大权,将大批皇室成员和大臣赐死,于是所有的皇子、公主们人人自危,每天都担心自己性命的不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千金公主为了活命,费尽心思去讨好自己的侄媳武则天,甚至还上书请求让自己当武氏的干女儿。武氏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将她册封为了“安定公主”,并且改为“武”姓。随后女皇下令,公主可以随意出入后宫,以便她们“母女”见面。

千金公主举动让天下人都感到不齿,但是她却觉得十分荣耀,对自己的干妈非常忠心,后来还亲自为干妈献上面首。

武则天在位时期,有个叫张衡的官员,此张衡并非汉朝发明地动仪的科学家张衡。

武周朝张衡当时任职内史,是个四品官,由于工作积极肯干,业绩比腰间盘还突出,吏部官员对他的评价很高,被列为三品官的候选人之一。

张衡仕途春风得意,就等着女皇签字批准,加入三品官的行列中。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他犯了一个学龄前级别的错误。

有天退朝的时候,可能是很晚了,张衡感到很饿,发现路边小摊的蒸饼刚刚出锅,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

张衡忍不住掏钱买了一张饼,就在摊位前大嚼特嚼,饥饿感瞬间一扫而光。

张衡不饿了,解馋了,骑着马扬长而去,想不到他的吃相被一个人看见了,这位目击者是一位御史,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

御史认为,张衡做为三品官员,在路边摊吃饼,形象不雅,有失体统,给武周朝丢脸。

第二天,御史就向女皇报告,弹劾张衡。

武则天也有同感,觉得此人行为放纵,丢人现眼,于是下发一道诏书:“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

张衡被降职离开京城,外放到地方任职,此后终生也不能升入三品官行列了。

因为一口美味,本来前程似锦的张衡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丧失了提拔的机会。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立刻让冯小宝当上了洛阳名刹白马寺的主持。并且随便出入后宫,又赐给他薛姓,把他的名字改为“怀义”。薛怀义凭着过人的聪明,加上当年的感情,很得武则天的爱惜。因为督建万象神宫有功,薛怀义被擢升为正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后来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领军队远征突厥。

不久御医沈南蓼也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薛怀义出于嫉妒,一把火烧掉了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不予追究。以后薛怀义日益骄横,武则天不得不叫人将他暗杀。薛怀义死后,七十多岁的武则天又陷入到寂寥烦闷之中,她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有其母必有其女,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公开包养男宠,还相继与胡僧惠范、宰相崔湜、司礼丞高戬私通。公主十分孝顺,她从自己的男宠中挑出两位二十多岁的少年送给母亲解闷,也就是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这两人不但聪明伶俐、通晓音律,而且面若莲花、侍寝有方,把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悦。武则天马上给二人加官四品。从此二张俨若王侯,每天随武则天早朝,待其听政完毕后就在后宫陪侍。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畜养男宠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权威。二张入侍时武则天已经七十三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人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宠。

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一个吹箫、一个伴舞,年过花甲的武则天被哄得高兴,竟默许二人参政。

两兄弟来到外廷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空闲的官位明码标价,靠卖官赚了一大笔银子。随后又借着自身的便利条件替文武百官们办事,只要大臣们肯拿出银两,两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以说在“拿钱办事”这方面,两兄弟颇有点“职业道德”。

某次一个姓杨的大臣打算向上爬,于是向张氏兄弟行贿,然而健忘的张易之却忘记了这家伙的名字,为了不违背“拿钱办事”的原则,张易之竟将所有姓杨的大臣都升了一级。两兄弟在朝中风头无两,甚至连李显、李旦两位皇子都想通过巴结张氏兄弟获取利益。

宋之问是唐朝初期的诗人,他的家庭并不是显赫的门第,从小,宋之问在父亲的影响下,写的文词在当时成为佳话美谈。长大后的宋之问一表人才,如果在现代应该算是帅哥。

如果你对宋之问还没啥具体印象的话,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这首小诗,诗很短,只有四句,二十字。其诗曰: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就是他写的。一句“近乡情更怯”,将游子的内心写到淋漓尽致,直到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

宋之问考中进士的时候,正是武则天的天下。宋之问虽然有才,却是一位趋炎附势的人。当时武则天养男宠几乎是光明正大的。宋之问自认为长相还可以,再加上会作诗,也算是风流才子了。所以他便想利用自己的优势做上武则天的男宠,然后一步登天。

为了能成功当上男宠,宋之问完全丢弃了文人本该有的气节,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上厕所时,宋之问也会为其拿厕纸,并站在一旁伺候。他的这种行为一度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谈。急于求成的宋之问,居然毛遂自荐,给武则天写起了情:

明河可望不可亲,

愿得乘搓一问津。

武则天看到后自然很高兴,但是她对身边的人说:“宋之问虽然是个人才,但是他的口臭熏人,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

就这一句话,宋之问的美梦泡汤了。原来武则天喜欢男宠,也是有她的选择标准的。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一心为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其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宋之问请求刘希夷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要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显为了搞好与母亲的关系,决定和武氏联姻,于是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

却说上官婉儿由女皇一手提拔起来,她的地位步步高升,后来更是成长为女皇的首席秘书。然而女皇也是她的灭族仇人。她的爷爷在高宗时任宰相,因为替皇帝拟写废武则天的诏书,得罪了女皇,因此被女皇杀害,她的父亲同时被害。上官婉儿因为母亲的身份,侥幸逃过一劫,但两人被贬为奴,在掖庭当值。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

郑氏怀上官婉儿时做了一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且对着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郑氏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

谁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她对着襁褓中的女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够作出一番作为。

于是她耐心教导上官婉儿,不仅教她经书典籍,还让她深谙官场之道。上官婉儿不负众望,十四五岁就成长为才貌双全的女子。后来武则天召见她,惊叹于她的诗文才华,就留她在身边做事。

武则天是其杀父仇人,但上官婉儿从未动过报仇之心,那她为什么不报仇呢?因为她深知自己实力有限,并且手中的权力也是武则天给的,如果一味地飞蛾补火,那只能葬身火海。上官婉儿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这样做。

长安四年秋季,武则天卧床不起,累月不见辅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候在侧寸步不离。这时外面屡有揭帖,说是二张谋反。武氏得知后置诸不问。偏是谣言日甚,武氏命平章事韦承庆,御史中丞宋璟等审问二张。张昌宗慌忙入白武氏,叩首流涕道:“臣等实无异心。”武氏令张昌宗私下去向宋璟求情,宋璟不让他进来,且传语道:“公事公言,若私见便是违法,王法怎得有私?”张昌宗惭恨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