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破镜重圆
第18章 破镜重圆
在如何灭陈这个问题上,高颎给出了三条计策——“废其农时,疲其兵士,隳其粮储”。如何废其农时呢?高颎分析,隋国处江北,气候寒冷,水田收割较晚,而南陈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在南陈忙于收割水稻之时,隋国可略略征集人马放出声响,扬言要进攻陈国,那么陈国必定会屯兵防御,因为北齐和西梁接连被灭,就是路边的小孩都知道大隋下个目标就是陈国了,对于大隋的一举一动,陈国都非常紧张,这样就足够废掉陈国的农时了。而每次征集小股人马,这对大隋来说根本没啥影响。
如何疲其兵士呢?高颖说,在扰乱陈国收割农时的同时,出动小股部队,反复骚扰陈国边界,但不进行实质性的进攻。等陈国集结部队,准备好防御了,大隋则撤回军队,如此再三,时间一长,“狼来了”的次数多了,陈国军队就会麻痹,再发动突然袭击,必然可以成功。这便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军事思想。
如何隳其粮储呢?南方土层薄,民间盖房子多用木头、竹子和茅草,而且南方湿气大,储存粮食没法用地窖,农民都是在地上建粮仓储存粮食。高颎认为可以派一些身手矫健的间谍潜入南方,在起风的时节顺势放火,烧毁当地粮食和房屋,破坏南方经济。如此几年下来,富庶的南方必然陷入穷困境地。
这3条计策,每一条都是阳谋,在南陈忙着秋收的时候,隋国大张旗鼓地说要进攻,却不见实质性动作,陈国虽然知道这是隋国故意鼓噪,但是知道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大张旗鼓的动作里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次真的,对方大军压境,自己却毫无准备,那就太亏了。
就像现代的军事演习,很多演习演着演着突然就变成了真的军事行动,挨打的国家往往被打得措手不及。隋国的扰敌疲敌之策,同样是一目了然,但陈国不知道哪一次是真的“狼来了”,也就不敢放松警惕,只能疲于应对。
隋文帝听了频频点头。
隋朝照着高颎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陈朝的军队和百姓很快便陷入了整体疲软的状态。
然而长期亲昵佞臣狎客的陈后主,对周遭的危险毫不知情。在隋朝加快灭陈步伐之时,他却念着张丽华侍奉自己有功,想要废长立幼,将爱妃的儿子立为太子,并顺带废黜沈皇后,改立张丽华为后。这一切在他废完太子后,就被隋军的攻势破坏了。
隋开皇七年(587)十月,伐陈大战终于拉开帷幕。
隋朝为了灭陈,几乎出动了全明星阵容。除了主帅由晋王杨广担任外,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隋朝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一概参加了此次作战。
大军出发前,隋文帝专门找人印了三十万份写有陈后主罪状的檄文,派人投放到南方,以扰乱南陈民心。
隋兵大军压境,陈后主却还在夜夜笙歌。
有位名叫章华的老臣实在忍不住上了封奏折,希望陈后主反思自己的行为,赶紧下令军队发起抵抗。但在陈后主眼中,章华的面貌就如当初傅縡那般戳人心窝,所以章华很快就到九泉下与傅縡相会了。
章华被杀时,隋军的大部队已经开始渡江。
开皇八年(588年),隋军兵分三路大举南征,以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分别为三路行军元帅。这三个人,前两位是杨坚的儿子,十分年轻,代表皇室树立威信;而杨素是隋朝的新贵,多次向杨坚献伐陈之策。
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两个猛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贺若弼与韩擒虎。
贺若弼出身武将世家,对自己的本领十分自信。杨广有次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谁才是真正的大将。贺若弼说,他们三人都不是,我才是殿下要选择的那个人。
韩擒虎也是个猛将,据说他本名韩擒豹,因为年少时生擒过一头猛虎,就给自己改名叫韩擒虎。韩擒虎在战场上勇猛粗犷,平时却喜欢读经史百家之书,堪称文武双全。
在这样一帮能臣猛将的率领下,隋朝大军浩浩荡荡地越过长江。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当贺若弼、韩擒虎的先锋部队横渡长江时,陈叔宝还沉醉于声色之中。那日天降大雾,目光所至都是一片朦胧,让人昏昏欲睡,仿佛末日来临前的景象。
当时建康城内还有二十万南陈精锐,若与隋军拼死一搏,或许还有胜算。可惜自大的陈后主根本没把隋军当一回事。他把护卫京师的重担交给佞臣施文庆后,又躲到后宫醉生梦死。
陈后主对隋军无动于衷,萧摩诃心急如焚。他不顾陈后主的怪脾气执意进谏,希望陈后主允许其率领兵马,在隋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突击,尽力将其赶回江北。
但陈后主认为萧摩诃操之过急。
直到隋军全数集结到建康城下,陈后主才下令摆出“一字长蛇阵”,令萧摩诃与孔范、任忠、司马消难等组织各自的部队,发起京师保卫战。
孔范吹牛在行,打仗却是稀烂。与隋军一交锋,他的部队就全线溃败。“一字长蛇阵”最讲究的便是组织配合、首尾呼应,孔范所部失败,司马消难等部接连溃败。
萧摩诃本该是这场战役的决胜关键。但当他在前线打得火热时,后方却传来陈后主对其家人欲行不轨的消息。
萧摩诃一时分心被俘。
萧摩诃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任忠也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心。他主动投降韩擒虎,并引隋军自皇城南门入宫抓陈后主。
得知任忠投降隋军,陈后主彻底慌了神,口中不断念叨着“孔范误我”,但沈皇后、江总等人还镇静自若。
看着陈后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宫里等待接收的宰相袁宪却觉得好笑,他希望陈后主能像当初梁武帝面见侯景一样泰然自若。
可陈后主哪有梁武帝的气魄,此时的他只想着保命要紧,看见宫人都往后宫跑,他也跟着往后宫钻。当时后宫有一口名为“胭脂井”的枯井,陈后主想也没想便一头扎进里面。
隋军冲入宫城后,挖地三尺也没找到陈后主。贺若弼等人以为陈后主已经杀身成仁,这时枯井里却传来敲击的声音。隋军立即向井下呼叫,却没人应答。直到有士兵扬言要往井里扔石头,陈后主这才自认身份,并要求隋军搭救自己。
隋军将绳索抛下去,往上拉人,却发现下面异常沉重。
原来井里不仅有陈后主,还有他最宠爱的张丽华和孔贵嫔。
杨广早就听说陈后主有个宠妃名叫张丽华,妖艳无比又很有才华。于是赶紧派人去将她带来。
此时李渊和高颖正在清点宫中人员,听说杨广要将张丽华带走,两人认为张丽华是祸水,如果让她去见杨广,将来必定会乱国,于是将她和孔贵嫔一起斩杀。
杨广听说张丽华被李渊和高颖斩了,简直气病了,到嘴的肥肉没了;可他又不好去责罚李渊和高颖,只好把这笔账记在心里。后人有诗叹曰:
万紫千红莫谩夸,
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
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
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
不见啼莺有吠蛙。
灭陈之后,杨广将陈叔宝带返隋京,同时向杨坚上奏,说李渊怠慢不勤,让杨坚治他的罪,杨坚不但没治李渊的罪,还赏了李渊许多金银。后来杨广几次想弄死李渊,都没有得逞。
杨坚对陈后主并没有凶神恶煞,反而颇为礼遇,封其为长城县公。而且每次只要有陈后主出席的宴会,隋文帝都会提前告知宫人不可奏吴地音乐,以免引起他的不适。
陈后主倒是满不在乎,到了长安之后,他就迷上了那里的美酒佳肴。据说他一天能消耗一石上等美酒,而且经常喝得烂醉如泥,监视他的官员都不好意思把他的丑态报告给隋文帝。
陈后主如此作践自己,或许是有意为之,但他毫无下限的操作令隋文帝彻底叹服。
一次陈后主通过监视他的官员向隋文帝奏报,自己整天喝酒吃肉无所事事,想求个官当当,替陛下分忧。隋文帝当场就骂道:“此人全无心肝!”
却说陈国将亡之际,陈国的驸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预料到夫妻必然分离,就将一面铜镜一劈两半,二人各执一半以作日后重逢之信物,并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以卖镜为联系手段。陈后主由于“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昏庸无能终于亡了国,徐德言流落江湖,而乐昌公主则被俘虏,隋文帝杨坚把她赐给了灭陈功臣杨素作为奴婢。
一对恩爱夫妻,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虽然劫后余生,却受尽了离散之苦。
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颠沛流离赶到长安大街,果然看见有人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道妻子有了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忙按照老者的要价给了钱,又把老者领到自己住处,拿出珍藏的另一半铜镜。两半铜镜合二为一。
在老者的帮助下,夫妻俩暗中联系,这件事后来被杨素知道了。杨素并不是《隋唐演义》中说的那样好色,他是一个笃信重义的人。
杨素被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与妻二人团聚,接着又让他们同归江南故里。
为纪念这对忠贞的恩爱夫妻,人们将元宵节这天定为情人节,“破镜重圆”这个成语也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