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母亲河畔的壮丽画卷——序《黄河人家》
顾建新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吟唱出多少气壮山河的凯歌,抚育出多少优秀的英雄子女。在外抗强敌的血与火的日子里,它鼓舞着我们不屈不挠地斗争;在建设美好新生活的今天,它又成为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马河静的《黄河儿女》,以宽阔的视野,站在时代的高度,书写着生活在黄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变迁,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图画,催促我们自省、激励我们向上!
这本集子是作者这几年精心创作的结晶。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战争年代到当下;题材多样化,有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显示作者对各种文体较强的把握能力。这样的写作,既是对作者综合实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也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作家的风采。
关注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的命运,一方面写出他们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写出他们的自强不息,给我们增添前进的动力,是这本集子一个重要的内容。
《人在坡上》是一篇有代表性的小说,读后令我们沉思不已。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叫“美洁”的中年女子的形象。她的名字美、外貌美、心灵更美。作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性格。首先是艰难生活中的坚守。她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上学的孩子。丈夫在外打工意外去世。家里全靠她一个人操持,基本没有什么生活来源,不得不靠到菜市场捡菜叶、半截萝卜、老豆角过日子。这些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但小说并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展开,只是点到即止,而是用更多的篇幅,写出她独特的个性:沉重的生活负担并没有压垮她:她不去委曲求全,不低声下气地乞求别人的帮助;她没有堕落,在李局长对她非礼时,她并不屈从强权,决不通过顺从来改变自己的现状;生活的艰难,也不能掩盖她勤劳的本色。小说开头写在四驴儿家杀鱼做饭的一段生动描写,利索、顺畅,不逊能工巧匠。她为人正派,在四驴儿敲诈得手后,她不要一点钱财,表现出了品质的高洁。
其次是真诚待人。84岁的老人齐姨在儿子张平军不务正业、对她不闻不问的情况下,细心照料。把这个孤寡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甚至把她接到自己家里照看。老人为她的行动深深感动,立下遗嘱,死后把自己的房子给了美洁。房产是多少人垂涎的尤物,又有多少人为争夺房产而亲情破裂,这是当前社会常见的一道景观。但对这个巨额的财产,美洁毫不心动,而是毅然把房子捐给了学校。
第三敬业精神。她在成立了“美洁公司”后,严格纪律、兢兢业业地为客户服务,以尽心尽责为唯一宗旨。这在当前存在唯利是图的不正之风情况下,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小说写道:接近年根,保洁的人家越来越多。美洁回家又招来十几个年轻人,让苏红红、刘丽各带一摊。生意风生水起。加之美洁严格要求,凡是打扫不干净的或有死角的,一律返工。在价钱上更是灵活合理,比如有的家增加了面积,也不多要钱;有地想让清洗窗帘床单的,她都一律免费;一时拿不出钱的,她就赊账。美洁又给大家定制了时尚的工作服,说到人家家里,得穿戴干净整齐,给人好印象,不然,像叫花子一样,狗娃也不让进门。服务第一,信誉第一,是劳动人民的本色,不仅仅是人物的个性,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熏陶。作品通过“这一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众的美德,因此,这篇小说有较深的教育意义。
集子的另一个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我的年代我的村》把我们带到了过去的岁月,小说写了四样有时代标志性的物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个回忆的窗口。小说,对老一辈人的意义是,不忘前师;对现在的年轻人,旨在让他们看到当年的艰苦卓绝,从而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倍加珍惜。小说层次分明,每一段以一个物件为中心: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我们俗称的“四大件”,这些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在当年得之非常不易。对旧物的描画,不能仅仅看作是怀旧;也不是意在展示艰难,更不是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而是在激励我们必须创新,必须改变这种低水准的生活方式,去努力开创高端的现代化的新生活!让过去永远成为过去!
在艺术上,小说集不写叱咤风云的大事件,而是生活的细节,因为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感到真实、亲切。人物,就是我们见过的你、我、他,非常普通的百姓。如这段描写“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真理,而真的掉下馅饼你看不见就是智力障碍者”。这就是老流着血的伤口。地生万物,可都不是在你眼皮底下能看得到的,必须得“瞅拾”。所以老刘走路就像猫一样,瞪着眼,脑袋左右摇摆。故此人们称他为“瞅的猫”。他跟猫不一样的是狗逮老鼠,可涉猎广泛,比如啤酒瓶、半截砖、铁钉破鞋旧电线,在他眼里都是钱。因此见啥拾啥。据听说,他练就了火眼金睛,看透了三尺地沟下有宝,硬是揭开捞出了一分钱。文章不是凭异想天开的想象,而是细致地观察现实的生活,是一条非常正确的写作道路。马河静的小说一直坚持如此,值得称赞。另外,他退休多年,仍兢兢业业写作,不辞劳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期待他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是为序。
——2022年10月27日于北京。
顾建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顾问、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