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送葬尸殓,弃文从武
皇宫,坤宁宫。
惠妃府。
朱由检伫立在前,蓦然看着这座曾经来过的府邸,一时间竟有些陌生。
他深吸了口气,脚步缓慢走进府邸,推开门后那位惠妃娘正慵懒的躺在木椅上,一旁的红鲤见朱由检来了,立马起身行礼。
“奴婢见过信王殿下。”
朱由检点头,眼神有些诧异,当然他是认识眼前的丫鬟的,之前在康妃府邸还见过面,不过他怎么来到了惠妃府邸当丫鬟了……
惠妃抬眼,慢条斯理:“信王来了……随便坐府邸寒舍简陋,请勿见怪……”说完,她继续仰头休憩,不再理会朱由检。
朱由检找了一处空地,默默看了眼惠妃:“想来……惠妃娘早已知晓本王要来……”说完,他拿过红鲤端过的茶水,小口抿了一下。
惠妃闭着眼回答:“知道。”
“不就是信王丫鬟的事……其实这件事情,本宫早就知道。”
“而且可以肯定告诉你……她的死确实是本宫在幕后谋划的,不过……本宫没有亲自杀死她……她是倒在了雪地里……昏死过去的……”
朱由检不解:“为什么……”
惠妃回答:“为什么……世间琐事繁多,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要说有个目的……本宫便是想让信王成长一步。”
“至于……信王想问是谁指使的……这个本宫不方便透漏,本宫答应过那个家伙,替他保密。”
话音未落,一个熟悉身影,急匆匆般冲入惠妃府丝毫没有规矩……
来人正是王承恩,王公公……
只见,他看了眼朱由检,在他耳边轻声耳语几句后,朱由检变色大改。
猛然一下子站立:“王公公,可曾说的当真!”
王承恩脱口:“当真,还请殿下随咱家过去看看……”
王承恩率先走出一步。
朱由检扭头看了眼惠妃,语气不悦:“惠妃娘……您是否早就知晓了一切。”
惠妃蓦然,转移:“看来,信王还有别的要事……恕本宫不远送……”
朱由检跨步而出,离开了惠府。
见朱由检走后,红鲤憋着通红脸,瞬间松了口气。
惠妃扭头:“怎么……本宫看你有何局促……”
红鲤解释:“不瞒惠妃娘,奴婢曾在康妃府上见过信王殿下,如今再次重逢难免有些激动,最近又听闻信王的丫鬟走了,这让奴婢心里更加惊恐了。”
惠妃听后,呵呵一笑:“做好你本职事情,不该插手的事情不要管,不该问的事情更不要随意开口。”
“这样……本宫保你无恙……”
“喏,娘娘。”
红鲤俯首低眉,一副恭敬的姿态,身为贱籍奴役,他们没有自由可言,一生便要服侍主子到老死,更有不慎者直接被人活活打死……
她见过太多的血腥,无故而亡的丫鬟,她不想成为下一个……
心中有同情不假,但保命求生是真。
这便是她来到惠妃府中,学到的第一个最简易,最通俗,也是最重要的道理……
一直遵循着这条铁律,便是她生存下去的根本……
与此同时。
京城。
“儿啊——我的儿啊——”
“是娘对不起你——儿啊——是娘对不起你啊——”
两个披麻戴孝的身影,游荡在街头中央,吓得周围人纷纷回避,生怕沾染了邪祟气运,从而导致霉运缠身。
两个白衣身后,是一群人抬着一口棺材,正慢吞吞前进……嘴里还不断呢喃着什么稀奇古怪的咒语,像是在悼念死者,又像是祭奠英魂……
场面极度的诡异且清冷。
让本该是初春正午的温煦,都显得格外冰冷,不由让人毛骨悚然……
随着送葬的前行,白纸红人也飘落空中,片片落在街头,抬棺之人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挥洒白纸露出悲切……身后的红色纸人,也跟着上下蠕动前行……
走在最前面的两人。
一个枯槁老人,一个娇嫩少女。
一老一小。
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高亢悲鸣呐喊,少女欲哭无泪……
如果朱由检在此,定然认识这位女子。
眼前女子,便是与他参与秋闱。
也是周师的妹妹。
周心。
而走在前面的老太太,便是周师与周心的母亲。
明明只是三十几岁,却显得非常老态。
已然有了七八十岁,才该有的模样,佝偻的背永远直不起来,头发肮脏且冗长,一嘴黄牙咧嘴开笑。
给人一种生人勿近……
少女抱着一木盒,里面装满了哥哥遗物,樱桃小嘴止不住横跳,一滴滴眼泪滴落在木盒之上,溅起片片泪花。
不知过了多久。
一行人已经离开京城,来到一处埋骨之地,荒凉的森林映照着脚下寸寸血土。
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厚实的土地上埋葬着寸寸尸骸,白骨尸骸格外的森然醒目,鲜血从骨骸中渗出,浸染了一方土地。
众人放下棺椁:“就这里了……”
“这里原本是一处荒废的土地,之后竟然变成了埋葬尸骨的葬地……”一个人放下棺椁,扫视一周后开口解释。
周心与老人,最后看了眼棺椁,点燃了早就准备好的阴纸钱币。
算是最后的一种送葬,更是一种安慰。
周心看着火苗蔓延,眼中闪过一丝恨色,她不知道周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她得到消息的时候,周师已然身亡。
据一个名叫苏绣姑娘的人解释:“她是死于金人手中……他是为大明捐躯,为大明献身……他死的光荣,死的其所……”
周心紧紧攥着手,坚硬的指甲都掐出血色,刻骨铭心的疼痛感直逼心头。
也就从这一刻开始。
凝望着那升腾的火光,一个决定从心中悄然而至。
她要弃文从武。
也就在几个月前,秋闱告示榜中,她毫无意外一招中举,成为举人。
更是以解元的身份,出现在榜单魁首,令围观众人不禁感慨女子的文学过人……
也是在几天前,她准备春闱的时候。
哀悼不幸传来……
如今。
她想要报仇,给哥哥报仇。
还她一个公道,还世人一个公道!
注1:送葬,指把死者遗体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点,语出《左传·襄公二年》:“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
注2:春闱,会试是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较殿试低一级的考试。
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
相当于唐宋的礼部试(省试)会试之称始于金朝,元、明、清沿用。
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明清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清乾隆以后改在三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
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也可一同应试。
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