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那些华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红毯怪

7月20日

秦骁在高丽进行宣传。

路演的时候,受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主办方邀请,参加了高丽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的闭幕式。

得益于《伪人》的爆火与海内外的高度评价。

秦骁荣获高丽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高奖项)。

次日,高丽国的《伪人》票房和DVD收益,开始进入高爆发期,持续时间差不多有一周左右。

7月24日

秦骁结束了大半个月的宣传工作,重回东煌内地。

同日,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入选名单公布。

主竞赛单元:《活埋》、《不散》

逆流而上竞赛单元:《恋之风景》

短片竞赛单元:《调音师》

两岸三地一共四部电影入围,秦骁独占两个。

各地演艺圈名人高呼666,直呼秦骁是一个红毯怪。

小马哥那边也打来电话恭喜,顺嘴提了一下【飞讯V博】的情况。

说起红毯怪,这名号也算是货真价实。

不要看秦骁一个接一个入围,就觉得欧洲三大很水,但实际上秦骁是以未来的眼光看现在,自然是投一个中一个!

于世界上所有除秦骁之外的导演而言,想要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极难的。

秦骁这边得到了一些数据。

1998年,东煌两岸三地估计有20+部作品,报名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其中只有有一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并且不曾获奖。

1999年,投稿作品25+,有两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老谋子的《一个都不能少》荣获威尼斯金狮奖。

2000年,投稿作品30+,有一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老谋子的《我的父亲母亲》荣获柏林银熊奖。

2001年,投稿作品35+,全灭!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入围。

2002年,投稿作品40+,有两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贾科长的《任逍遥》荣获戛纳最佳导演。

排除老谋子这个国师,五年内只有一个贾科长在主竞赛单元中获奖,难度如此可见一斑!

而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没有将地下送展的作品计算在内。

单看东煌的内部数据,是不是觉得东煌的文艺片,在全球排不上号?

其实并不是的!

东煌电影在入围数量、得奖数量上仅次于高卢、白头鹰、德意志这三个国家,与东瀛、波斯共同同处于第二梯队,全球排名4~6位之间。

所以,现在应该可以理解,北电导演系成材率明明那么低,为什么还会有海外留学生了吧。

更应该懂得为什么北电的一众老师们,这么捧着秦骁,尽可能的栽培...

虽说到目前为止,秦骁从未斩获大奖,但接连的入围,也足以证明实力。

...

艾微儿那边自从与秦骁约定了音乐短片之后,就一直关注电影节这方面的消息。

从经纪人那里得知消息后,也是开心不已,直接打通秦骁的手机道喜。

顺便追问音乐短片的事情,秦骁也只能说正在写,距离来年戛纳还有时间。

距离威尼斯电影节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学校放假,秦骁不需要上课,糖糖也要回魔都陪陪她的父母。

秦骁干脆就从田庄庄那边搬走了一箱子的导演书籍,跑去海外和克里斯蒂娜、赢白等人混在一起。

主要为了抛售股票、期权。

但在闲暇的时候,也会看看书,写写剧本,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记忆中小麦期货经过连续两年的增长,整体增幅逐渐45%,即将迎来一小波的回落。

秦骁提前一段时间,趁着相对高位抛售小麦期货,逐步减持,回笼资金准备投入大豆市场。

虽然秦骁可以跟着四大粮商继续做空东煌大豆,但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有些钱不能赚,有些风头也不能出!

秦骁只能偷摸的找到了苏老爷子,拿出来赢白调查的资料,跟苏老爷子说明了大致情况。

然后,整个人抽身而去,就好像完全没有参与过这件事情一样。

...

整理了一下各集团各部门的财报。

短短四年的时间,秦骁利用先知先觉在股市中捞了好多美刀,并借着这笔钱一共入股了十二家优质企业!

但同样,秦骁为了确保股份在融资时不被稀释,只能不断的往里面投钱。

现如今秦骁手中的可动用流动资金尚有2.7亿美金。

除了要预留下7000万美刀,应对突发状况。

剩下两亿美刀,也足以让秦骁购入大量的优质股票。

当然了,不管秦骁如何投资,【玄鸟安保集团】的各方面福利待遇不能减少。

但这些人是秦骁保命的底牌,亏本也要维持住。

相比于内地,海外的竞争要更加的赤裸裸,残酷且血腥!

杀人、放火、邮轮沉没这些不过是常规操作。

伴随着秦骁逐渐走向国际。

秦骁与【玄鸟安保集团】的关系,该知道基本上都知道了。

秦骁是【玄鸟安保集团】最大的股东,也是【玄鸟安保集团】最大的金主。

【玄鸟安保集团】完全负责秦骁的安保工作,对外宣称只有一点!

秦骁人身安全,【玄鸟安保集团】就是人畜无害的安保。

秦骁遇到危险,【玄鸟安保集团】是杀伐果断的雇佣兵。

秦骁要是死了,【玄鸟安保集团】就是疯狂的恐怖分子!

而事实证明,秦骁的决策无比正确的!

且不说,秦骁准备在粮食大战、次贷危机中狠狠的捞一笔!

单单影视界的那些好莱坞巨头,就不是好相与的,没有话语权注定要被宰!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真相!

很多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其原著作者与制片公司签订的是分红合同。

电影一亿元的制作成本,卖出了10亿的天价票房。

结果,制片公司一做精算。

哎呀!

这部电影亏钱了!

很多签了分红合同的原著作者,没拿到分红不说,好悬没有往里面赔钱。

类似的手段数不胜数!

除了上述的通过财务精算,创造出低成本,高票房,但不赢利的电影,之外。

虚报特效、道具成本,倒逼导演自掏腰包...

用极小字体,在合同中书写续集条款...

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