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自助指南:我们如此亲密而独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 手表定律:家长“一严一慈”唱反调,这样真的好?

困惑再现

家庭教育中,您是不是熟悉以下的情形?

孩子在写作业,父亲提醒说:“太辛苦了,要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母亲立即发话:“就你懂!你孩子不学,人家孩子在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孩子与同学闹矛盾,母亲正在教育孩子“小事忍一忍,伤害你了,就要告诉老师和家长,你还可以……”此刻父亲开始宣扬一家之主的威严:“你妈就是没见识,为什么就要忍?你不会反击吗?实在解决不了,给老爸打电话,我帮你想办法!”

试想,孩子在父母彼此之间“唱反调”时候,是什么感受呢?孩子可能更加困惑和茫然。

心理卡片

手表定律指当一个人仅仅有一只表的时候,就可以清晰知道此刻的时间,然而如果同时拥有两只表,反而会让人失去对精准时间的信心,就可能无法判断时间。

该定律会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有所体现,我们抑或就是手表定律的实施者,抑或是它的受害者。其本质是当选择过多,人们就会受到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影响,瞻前顾后、左右摇摆、迟疑不前。如果仅仅有一个选择,那么人做决策时就会更加坚定,少了纠结。因为他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选择,因而他们在得到时会倍加珍惜。有时候,更多选择未必是好事。为什么选择多了,反而多了纠结的感觉呢?因为这类人事后经常会想:如果是另一个选择呢?会不会更好?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境?去了另一个学校又会怎样?接受了另一方的建议又会如何?甚至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和后悔的情绪。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这样回应三位弟子询问——如何找到理想伴侣。苏格拉底只是带着弟子们来到麦田边,要求他们每人去摘一颗最饱满的麦穗,前提条件是:只需前进;只能选一颗。结果因为面对选择过多,反而最后对自己的选择不够满意。而有计划、有反思和调整能力的弟子选择了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即便不是最佳,也意识到最好的麦穗并不存在,关键在于自己不会失望。而孩子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家长适当引导,尤其是在养育理念、态度和方式上的一致性。

有些父母认为,管教孩子,可以是“虎妈猫爸”或者是“虎爸猫妈”,需要“严慈并济”;既要“唱白脸”,也要“唱红脸”。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养育好孩子。这似乎有道理,好像是家庭教育最佳拍档。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找不准方向,犯错后可以钻空子,惹事之后,就见风使舵,逃避责任,以至于家庭教育会失去该有的影响力。

家育心念

手表定律对家庭教育有何启示呢?

首先,家长对孩子教育要保持协调一致。养育孩子过程中,如果家长的态度、观念、方式及内容不能协调一致,即便各方都竭尽全力,这种力量也会彼此抵消,缺乏进展,甚至会有负面的效果。孩子可能还学会了面对错误时不是去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反而第一时间是寻求家里的那一把“保护伞”去逃避现实,如此一来当然不利于孩子的好习惯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其次,关于孩子教育问题家长要及时尽早沟通。对于新婚夫妻而言,探讨未来迎接小生命到来的养育方式问题,如果需要,也要耐心和长辈沟通,避免未来不会偏离大的方向。教育孩子时候,无论是语言、神情和体态,家长是一致的,不会给孩子含混模糊的感觉,会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家长共同的底线和原则。如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抢夺权威地位或者占据道德高地,而是都从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协调家长意见,持有共同观点,绝不互相拆台。特别是隔代教育,也可能出现教育方法上和年轻的爸妈不一致的问题。那么,都需要看到:大家都爱孩子,可以及时澄清观点、交换想法、齐心协力助力孩子成长!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多个观点,让孩子无所适从。即使暂时观点不一,也要在当场保持冷静,避免一方认真沟通,另一方则是以玩笑的口吻转移话题,而是在孩子离开现场之后,家长再协商探讨,统一观点,不去互相攻击和指责,奔着问题解决的目标,找到相对合理的策略。

最后,手表定律也让家长思考如何和孩子讨论目标的话题。同一时间内,目标最好只有一个。家长不仅仅需要做到发出指令时要统一清晰,而且也要教育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同一时间同一目标。不要让孩子想着同一时间完成两件或更多的事。同时被两个目标支配,也容易让孩子分心,无法专注,从而影响效率。告诉孩子,事情复杂、作业繁多的时候,列出轻重缓急,一件件突破,反而更易逐一实现。这样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实际上,每个时段有计划有倾向,就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盲,忙而不茫。

孩子小时候接受了父母协调一致的教育,未来进了职场,也会对于手表定律有所辨识。拿破仑曾经说过:“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支军队。”即:同一员工或者同一部门需要采用同样的方法去管理,不能同时设置多重目标,避免多个领导发出各自指令,有不同的标准出现,会导致执行者面对两难选择,固然就会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

总之,“手表定律”带给家长最重要的启示是:对于同一件事,要设置相同参照物,否则会让人不知所措;同样,要避免灌输孩子相反的价值观,否则孩子就会行为混乱。我们用作家歌德的一句名言共勉:“每走一步都走向一个终于要达到的目标,这并不够,应该每下就是一个目标,每一步都自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