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落日余晖中的黄金时代
1888年1月1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夜晚潮湿而阴冷,而白宫斜对面拉菲特广场上的“宇宙俱乐部”里,气氛却很热烈。三十三位精英人士聚集在壁炉前,商讨成立一个学会,这就是“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其宗旨为“增进与传播地理知识”。同年十月,学会创办的《国家地理杂志》(后改为《国家地理》)问世,创刊号在首页登载如下学会公告。
国家地理学会的宗旨在于“增进与传播地理知识”,为此,我们出版《国家地理杂志》,作为实现此目标的途径之一。
杂志的内容将包括与地理相关的研究报告、随笔、笔记、通信和评论等。杂志不仅仅是学会的内部机构,它将向所有对地理感兴趣的人士开放,成为大家相互交流并促进地理调查的渠道。
首都华盛顿是学会自然且合适的首选之地,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而非地方性的组织。
由于我们既要增进,更要传播地理知识,因此我们将重视地理教育事业,同时致力于刺激公众对地理第一手资料的兴趣。
学会目前拥有大约两百名活跃会员,但会员人数不设上限。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会的目标,我们竭诚欢迎专业地理学家与业余爱好者踊跃入会。[1]
在创刊号中,除了学会公告、发刊词、工作日程以及学会执行人员及会员名单外,还刊发了四篇专业性文章,包括《地质调查中的地理学方法》《地理起源形式的分类学》《海岸勘测》《马萨诸塞州测量》,以及六页“午间气候状况分析表”。在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该杂志不定期发行,共发行35期。每期文章数目不等,多则五六篇,少则一篇。到1896年,杂志发行走上正轨,每月一期,每期专题文章保持在四至八篇不等,至今从未间断。在1896年1月刊上,杂志使用了三幅插图,[2]并且重申其关于“地理”的解释:
从广义上讲,地理不仅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也关涉动植物分布、政治区划、人口增长与流动、人类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发展以及不同国家的贸易往来。[3]
时至今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会员已达千万,成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科学与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和地图供应商,《国家地理》杂志发行量多年以来一直居美国前列。[4]就重要性与影响力而言,杂志往往被冠以“世界取景框”[5]、“美国的世界镜头”[6]等称号。人类学家凯瑟琳·卢茨等人在《阅读〈国家地理〉》中,开篇便写道:“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国家地理》杂志成为美国人了解世界及其图像的最重要媒介之一。”[7]另一位研究者泰玛·罗森伯格也认为,“没有什么必要向住在美国的任何人证明《国家地理》在美国文化中的重大意义”。[8]杂志的发展史常常被讲述成史诗般的成功学,1915年,该杂志的一位编辑道出其中一条成功法则:“这足以证明,人们对如此类型的地理是多么喜爱。”[9]
什么类型的“地理”如此吸引人?让我们从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篇文章开始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