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人生无进退 天地宽窄间
李言荣[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原党委书记李立教授的访谈录即将出版,他儿子李巍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几句话。作为曾经的教育部“两电一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同行,我当然乐意为之。
我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成电)工作25年,那时候就知道李书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领导,也一直想去拜访学习。有一年,我带10岁的女儿去西安开会,晚上抽空到西电校园看看,路上遇见李巍,他诚挚邀请我们去家里见李书记,但我由于胆小也出于敬重,没敢轻易上楼。真正第一次见李书记是在成都的一个重要活动上,只见李书记穿一件黑色呢子大衣、挂一条红色围巾,亲切、儒雅、慈祥、随和,讲话时语音洪亮、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最后还即兴吟咏了一首歌颂党和国家的长诗,让人领略了老革命的风采。后来,我们又在成都见过几次,每次听他讲话都是正能量满满,才气飞扬,令人深受鼓舞!
李立书记在西电学习、工作的40年,也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他的亲身经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建设成就的见证,而他的访谈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们每个高等教育人都应当认真思考如何真正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问题是办学水平还不高、办学能力还不强,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还没有成为习惯,核心竞争力还很脆弱。因此,我们应当将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作的重心,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大学的荣幸;育天下英才而成之,是大学的责任。可以说,大学是创新的源头、是0→1原创知识的基地,大学校园由于学术思想的自由使得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新发明层出不穷。大学不是制造科技产品的地方,更不是去追逐时尚的潮流,大学主要是关心未来,大学总是站在时代的潮头——永不落伍,总是在引领一个个时尚的风口——永远向前,总是在下一个浪潮还没有抬头之前就让自己的学生及时地跟进去——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相信在一代代像李立书记一样对教育充满责任、爱心和情怀的教育人的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一定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李立书记在访谈录中回顾他70年的人生历程,谈到了从知青下乡、工厂运煤到大学学习与工作的人生感悟,表现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很多人可能去过成都的宽窄巷子,其实宽巷子并不比窄巷子宽多少,窄巷子也不比宽巷子窄几分,实际上这个“宽窄”代表的就是成都人骨子里的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宽窄之道,这座城市才不仅创新创造不断,而且人们的生活也过得巴适、安逸。“人生无进退,天地宽窄间”,这一进一退、一宽一窄尽显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敬业精神、兼容并蓄、张弛有度、豁达从容、顺势而为,这既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李立书记与四川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夫人谢海珍老师就是四川人,身上有着四川女性操持家庭的好传统,他的儿子是成电培养的好学生,现在也传承了父辈的精神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李立书记的人生经历表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来得重要,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李立书记读书在西电,工作在西电,作为老师教育了西电学生,作为书记领导了西电发展,他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借此李立书记访谈录出版之际,谨以此文与中国电子信息人共勉。
祝福李立书记!
[1]李言荣,四川大学校长、四川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