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国情纵览
一 人文地理
1 地理概况
安哥拉全称安哥拉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ngola)位于非洲西南部(南纬4°22′和18°02′之间,东经11°41′和24°05′之间),北邻刚果(布)和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0公里。全国主要由平原、丘陵和高原组成,65%的土地海拔在1000~1600米,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东部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最高峰莫科峰(Monte Moco)高2620米,第二高峰梅科峰(Monte Meco)高2583米。境内河流密布,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刚果河、库内内河、宽扎河、库帮戈河等。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
2 历史沿革
安哥拉约有700年文明史。历史上曾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抵达安哥拉。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萄牙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萄牙将安哥拉设为“海外省”。20世纪50年代起,安哥拉先后成立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以下简称“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以下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以下简称“安盟”)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并相继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萄牙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并于1月31日组成过渡政府。不久,三个组织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过渡政府解体。同年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Agostinho Neto)任总统。
安哥拉独立后长期处于内战状态。1991年5月31日,在葡萄牙、美国和苏联的推动下,安哥拉政府与反对派安盟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1992年8月,安哥拉改国名为安哥拉共和国。同年9月,安哥拉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安人运在议会选举中胜利并在总统选举中领先。安盟拒绝接受大选结果,安哥拉重陷内战。1994年11月,安人运政府与安盟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但该协议未得到有效落实。为推动和解,安人运于1997年4月组建以其为主体、安盟成员参加的民族团结和解政府,但遭到安盟领导人萨文比的抵制,安盟分裂,安哥拉内战继续。2002年2月22日,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同年4月4日,安哥拉政府与安盟签署停火协议,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进入恢复与重建时期。
3 人口综述
安哥拉人口2430万人(2014年数据),主要民族有奥文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6人/平方公里,首都罗安达人口密度最大,卡宾达人口密度最小。
4 语言文字
安哥拉的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为葡萄牙语。另外还有41种仍在使用的民族语言,其中班图语是主要民族语言,被95%以上的安哥拉人使用。
特别提示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航运的要冲。
★安哥拉本土以北的大西洋沿岸有一块飞地卡宾达,位于刚果(金)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