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临床研究选题的一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创新。创新可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是科学探索的需要。创新可以是技术突破,也可以是理论上突破,或者方法上的变化。创新可大可小,实现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多学科合作常常获得创新的突破。
第二个原则是临床意义。临床医师有资源优势,尤其是临床资源。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优势解决临床问题、回答患者问题是临床研究的动力和目标。
第三个原则是临床与基础结合,回答临床问题的同时,解决疾病机制问题。
第四个原则是临床与公共卫生结合,解决临床研究服务群体的健康问题。
临床医学的研究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疾病、诊疗方法、管理流程都可以作为研究的方向。一般情况下,疾病负担重的病种是临床研究的首选,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缩小研究范围,结合自身优势,是顺利开展课题的关键。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可行、有趣、新颖、符合伦理和有意义的,其研究设计需要有创造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一项好的研究设计需要具有临床意义和价值,旨在解决临床问题。
临床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发病率、患病率、病因等;②疗效评价,包括新的治疗方法或改良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成本效果分析等;③诊断试验评价,包括对新的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评价及诊断模型的构建;④预后评价,包括生存率、疾病转归、预后因素、预后预测模型建立等。临床医生需要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临床指南、文献阅读寻找问题并思考可能的机制,从别人的研究中学习创新,通过临床总结、思考提出新的假设,或者提出新的研究角度并凝练成为一个研究问题。
确定一个研究的选题是临床研究最重要的问题,也常常是最困扰研究者的问题。它不是一个一次性的问题,而是一个研究者需要不断回答的问题,是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而逐渐清晰的过程。应用PICO原则,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本质,梳理研究思路,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观察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案,是对每一个病例的信息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不对患者进行干预,在初步评价分析后可能需要对患者进一步进行随访和评估,观察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第二类是干预性/前瞻性的研究方案,即临床试验。这类研究需要研究者采用某种治疗措施或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以观察对自然病程的影响。
同一个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干预、不同疾病状态回答的问题也不相同。围绕同一个问题对研究设计进行可持续的改进,可以获得持续的回报,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这就需要临床医师做有心人,在临床工作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疾病建立临床案例数据库、预留生物样本、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也是临床研究可持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