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疒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凡例

1.本书目次之编排,初应一仍《说文· 疒部》字序之旧,然因《说文》以说解文字为基,本书以疏解病名为准,故对本为二字,而实属一名者,则多采取合二而一、并而论述之原则,如将原书之“疾”与“病”、“瘛”与“”、“”与“”、“瘢”与“痕”、“痨”与“瘌”、“痈”与“疽”等本各自独立之单列字,组合而为“疾病”、“瘛”、“”、“瘢痕”、“痨瘌”与“痈疽”等两两复合之双音词者,即职是之故。而对于“”与“痱”二单列字,本亦应遵从此原则,合并之为“痱”,但以其一名之中之二字,古既自可成名,而又各具别义,故为尽量维系《说文· 疒部》之原貌,则姑仍其旧,不作变更也。

2.本书于正文之中每病疏解之开篇,均分列四节。首节为宋·徐铉等校订之《说文解字》之原文,世称此本为大徐本《说文》,本节于文前不作书名之标记。次节为南唐·徐锴所纂《说文系传》之原文,世称此本为小徐本《说文》,本节简称为“系传”,标志于文前。三节为清·段玉裁所撰《说文解字注》之原文,本节简称此书为“段注”,亦标志于文前。末节乃晚生为段注作注之所谓“疏”者,本节简称为“纲疏”,并亦标志于文前。全书体例率皆如此,前后不变。

3.每篇首节所列《说文解字》之原文,乃独据大徐本《说文》者,则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成书后,历经晋唐间之鲁鱼亥豕、辗转传抄,李阳冰之师心自用、“刊定修正”,以致窜乱讹脱,不可卒读。幸于宋雍熙年间,徐铉等奉诏,精加校理,始复其貌。故宋之以来,凡治《说文》者,皆据此本。

4.每篇次节复载小徐本《说文》之文以为继者,乃以铉弟徐锴,治《说文》之学,功埒其兄,且《系传》之文,与铉本或异,故两相参览,可互见长短。加之锴本文中,间或有注,其注则时有神来之笔,颇具点睛之用。故将其兄弟之文,前后列出,以为双璧。

5.每篇三节列注而独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者,则以《说文》成书,年代久远,风迹殊变,加之许翁说解,辞简义奥,披会亦难,故每令欲治此学者,却步不前。而金坛段氏,不畏其难,积三十年之功著成《说文解字注》,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有清一代无出其右者。故凡治《说文》之学者,倘舍弃此书则不足以观。

6.每篇四节以至于篇末乃余之疏。疏者,为注作注之谓,意即为旧注进行阐释、疏解与订正。历来注《说文》者,首推段氏《说文解字注》。但段注疒部,文字既简,讹误亦多,盖以其术业非专攻也。遂于其正确者发扬之,于其疏漏者补苴之,而于其显为谬误者则径又予以驳正之也。此无他,聊使习经读史者有所遵循,研究医籍者不致彷徨耳。

7.本书对所有疾病名义之训释,均采用名物训诂之方式而进行。在览群书识众物、熟古音谙古字之前提下,始则因于字音而求名,据于字形而探义,于各自厘清其名实后,进而结合经典,循其名而责其实,援其实而证其名,亦即实而不能确其义者,因名求之,名而不能定其由者,因实求之。如此循环往复,既独立探寻,复相互求证,务使名实相安,而各得确诂矣。

8.本书以名物训诂之方式对于汉代《说文》之疒部以训释,自应按文字之古音古形而进行。书中对古音中韵部之划分,主要采纳王力先生之古韵二十九部之说,并兼取郭锡良先生之调整方案;声纽之归类,则主要依据黄侃先生之古声十九纽之说,并兼采曾运乾先生之“喻三归匣”“喻四归定”之修正意见。而上古字形,则主要参照《甲骨文编》《金文编》《古文字类编》及《古汉语文字字形表》等书。

补充说明

1.本书稿于呈交人民卫生出版社后,编辑同志虑及读者对象不同,所取不一,建议于每篇正文之前,增写一短文,由省略正文之详尽考证而成,旨在围绕主题,通贯大义,俾读者一目了然,便捷领会。余深以为然,欣然接受。现每篇标题之下,正文之前所增“概说”者是也。

2.为更加清晰、确切解释字形、字义,文中保留部分汉字的繁体字形。

3.个别类推简化字参考《汉语大字典》第2版(四川辞书出版社 崇文书局2018年版)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