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风云:用未来改写现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9章 逆流者

东莞质检院的X射线室内,被查封的周氏原料正在接受断层扫描。张慧突然按住操作台边缘,显示屏上的聚合物分子结构正自动重组成安然电子的LOGO图案。“这不是污染,”她扯下防护面罩,“是分子级的商业暗战!”

王建国已经撬开样品箱,成卷的聚酯薄膜在紫外灯下显露出微刻电路。当激光笔扫过时,薄膜表面突然投影出周氏集团的股权结构图——香港某家离岸公司的注册代码,竟与1995年红星厂的工会账户完全一致。

“他们在用材料当信息载体。”陈墨的瞳孔映着跳动的全息投影,“这些原料进入注塑机高温融化时,预设的分子链会重组为数据储存结构。”他的瑞士军刀划开薄膜边缘,纳米级的铜线在断口处显形,编织成1993年深交所的交易代码。

林安然抓起内线电话:“立即封锁三号原料仓!”但听筒里传来的却是忙音,走廊尽头响起纷乱的脚步声。质检院长带着两名穿藏蓝制服的人闯进来,工作证上的国徽在冷光灯下泛着金属光泽。

“林总涉嫌破坏重要物证。”为首的男人亮出搜查令,“请配合我们到经侦支队接受调查。”他的皮鞋底沾着某种暗红色粉末,正是周氏原料特有的防伪标记。

张慧突然将检测仪对准搜查令,紫外光谱显示纸张纤维里嵌着周氏集团的LOGO水印。“经侦用的搜查令什么时候开始用特种防伪纸了?”她将对比图投射到墙面,1995年红星厂的工会文件使用着相同工艺。

对峙时刻,陈墨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加密警报。他快速解码后脸色骤变:“周氏用红星厂旧设备在江门开了条山寨生产线,正在复制我们的售后服务体系!”

林安然突然抓起桌面的分子模型,将代表苯环的结构体拆下:“王师傅,带人去查注塑机的温控模块。”她转头看向执法人员,“要带走我可以,请先解释为何三小时前周氏账户向贵单位某领导亲属的海外账户汇款二十万美元?”

走廊的应急灯突然变成血红色,消防广播里传出扭曲的电子音:“注意,危化品泄漏。”张慧趁机启动实验室的紧急隔离程序,防爆门落下的瞬间,她看见院长胸前的工牌背面闪过周氏暗标。

在地下停车场的追逐战中,王建国发现那辆黑色轿车的轮胎印与原料仓地面的残留完全吻合。陈墨调取的收费站监控显示,这辆车每周三凌晨都会出现在周氏江门工厂附近。

“他们在玩身份嵌套。”林安然扯下被刮伤的后视镜,“执法者是假的,举报是真的,但举报材料是周氏用我们的技术伪造的。”她突然将指甲油涂在挡风玻璃上,紫外光照出密密麻麻的定位芯片。

江门郊区的山寨工厂里,九十年代的老式注塑机正吞吐着劣质原料。当便衣队员冲进车间时,流水线上的VCD外壳正自动印上安然电子的防伪码。王建国掀开控制箱,红星厂1992年生产的继电器里,藏着最新款的德国射频识别器。

“这才是真正的逆产业链犯罪。”林安然用砂轮打磨产品外壳,表层涂料脱落处显露出周氏集团的纳米级暗码,“他们用我们的品牌卖劣质品,再用消费者投诉来瓦解市场信任。”

张慧在总控室发现了更可怕的证据——ERP系统里完整复制了安然电子的经销商网络。每个虚拟仓库的库存数据都在实时同步,甚至包括三天后才发货的订单信息。

“内鬼在技术部。”陈墨破解了数据日志,“有人把我们的云端权限做成了镜像端口。”他突然调出三个月前的监控录像,技术总监助理的U盘插口在深夜闪过周氏特制的加密信号。

收网行动在暴雨夜展开。当经侦支队真正的队员冲进周氏总部时,周子航正在焚烧1995年的红星厂工会账本。灰烬在排风扇的气流中旋转,突然显露出林建国生前最后签名的全息投影。

“你以为赢了?”周子航将残存的账本页按在窗玻璃上,“从你父亲拒绝在合资协议上签字那天,这就是场注定要持续十年的战争。”暴雨冲刷着纸页上的蓝色墨水,竟在玻璃上重组为红星厂的地基结构图。

林安然带人突袭了周氏的地下档案室。成排的铸铁柜里封存着八十年代的会议纪要,泛黄的纸张显示:周正雄曾是红星厂第一任外联科长,经手了所有设备引进合同。

“当年那批东德机床的质检报告是伪造的。”张慧用光谱仪扫描着合同附件,“周正雄吃了5%的回扣,导致红星厂不得不持续购买高价配件。”她的手指停在一份1991年的维修记录上,检修人签名处赫然是林建国。

更惊人的发现在保险柜最底层——周氏集团实际持有红星厂47%的集体股,这些股份被分散在十二家乡镇企业账户里。王建国抡起消防斧砸开配套的磁带上锁装置,1993年的录音带里传出周正雄的声音:“……要让林建国死在技术事故里……”

“该清账了。”林安然将证据链扫描件群发给所有股东,手机屏幕映出她泛红的眼眶,“不仅是商业犯罪,更是两代人的技术谋杀。”

周子航在押解车上突然大笑:“你以为这些证据能送我们进去?看看今天的股市吧!”他的金丝眼镜反射着手机屏幕,安然电子的股价在证据公布后暴跌23%——市场恐惧这场丑闻会牵连整个产业链。

发布会变成双刃剑。当林安然展示周氏的地下档案时,消费者却在社交媒体疯传“安然与周氏本是同源”的阴谋论。张慧监测到上万个机器人账号在同步发布红星厂的老照片,每张都带着精心设计的误导性标签。

“他们在利用集体记忆重构商业认知。”陈墨追踪到流量源头是某款刚兴起的聊天室程序,“周氏买通了BBS版主,把真假信息搅拌成思维钢印。”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境外。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安然电子发起反倾销调查,证据显示其出口价格低于1993年的原材料成本价。而这份成本核算表的数据来源,正是周氏在地下工厂伪造的生产日志。

“战争才刚开始。”林安然站在红星厂废弃的车间里,手指拂过父亲最后调试的机床。生锈的控制面板突然亮起,老式打孔机吐出一卷泛黄纸带——那是周正雄1991年亲手编写的生产指令,每个代码都对应着如今的商业杀招。

月光穿过破碎的天窗,在满地油污上画出残缺的厂徽。林安然知道,要打赢这场跨越时空的战争,必须比对方更懂如何让历史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