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小公主
一群宫女们端着一盆盆清水进入寝宫,出来时清水已成血水。
目睹此景,萧帝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
一个接生婆打开宫门,顿时吓得跪倒在地,哆哆嗦嗦着,声音颤抖:“皇……皇上,娘娘难产了。”
闻言,萧帝神色骤变,连忙吩咐身旁的太监:“福禄,速去请张太医!”
言罢,他转身面向接生婆,严厉命令:“朕命你即刻进去为贵妃接生,若有差池,你——”
寝宫内传来叫萧贵妃痛苦的叫喊,听见此声,萧帝心里一沉,挥手示意接生婆速速进去。
接生婆慌乱跑入。
见躺在床上的永贵妃满头大汗,面无血色,眼神涣散,接生婆急急忙忙地用干净的手帕擦干她汗水,俯身在贵妃耳边哭喊着:“贵妃娘娘,可要坚持住啊,皇子马上就要生出来了。”
此刻,张太医气喘吁吁地赶到正欲行礼,就被萧帝急切地打断:“张太医,快去看看贵妃的情况!”
张太医进入寝宫后,萧帝的心仍然悬着。
寝宫内,张太医为永贵妃把脉后,吩咐宫女准备参汤,并取出针灸扎在贵妃头上。
片刻后,永贵妃苍白的脸上渐渐恢复了血色。张太医拔下针灸,走出寝宫。
萧帝询问道:“张太医,贵妃情况可有好转?”
张太医回道:“皇上,在微臣的针灸下,贵妃的身体已有几分好转,只是胎位不正,还需再——”
萧帝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好了,不要再说了,你且在这里候着。”
宫女端来参汤,接生婆接过后给贵妃喂了两碗。
永贵妃恢复了些许力气,接生婆激动不已,“贵妃娘娘,再用点力!”
一炷香时间过后,永贵妃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终于诞下了孩子。
接生婆大喜,“贵妃娘娘,是位公主。”
接生婆剪断脐带,为公主清洗后,将她抱到永贵妃的床头,“贵妃娘娘,公主长得真好看,眉毛和您真像。”
孩子阵阵的啼哭声令永贵妃眼眶湿润,她看着孩子道:“快去给皇上看看公主。”
接生婆将孩子抱出寝宫,“皇上,是位公主。”
萧帝将孩子抱在怀中,细细看了孩子的模样,高兴地说道:“公主也好,公主也好。”
萧帝进入寝宫,永贵妃看见萧帝抱着孩子进来无声地落泪。
萧帝将孩子放在永贵妃的身侧,拭去她的泪水,“爱妃,辛苦了。”
永贵妃含泪道:“这是臣妾应该的。”
孩子的哭声停止了,蠕动着嘴唇睡了过去。
萧帝低头看着熟睡的孩子,宠溺地笑了笑,“这会儿睡得真香,可把你母亲折腾得不轻。”
他抬头,眼带笑意地说道:“静柔,这名字爱妃觉得可好?”
永贵妃莞尔一笑,“谢皇上赐名,臣妾觉得此名字很好。”
十三年后。
“公主,慢些跑。”
萧静柔一路小跑到永贵妃的跟前,将手中的玉佩给她看,“母妃,你看,这是父皇赏给我的。”
永贵妃对着周围的宫女和太监道:“你们下去吧。”
等着他们退下,永贵妃将萧静柔搂入怀中,眼神温柔地看着萧静柔,“柔儿,作为公主,要谨言慎行,端庄大方,可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礼数,遭人嘴舌。”
萧静柔轻轻摇着永贵妃的衣袖,“母妃,儿臣知道了。儿臣只是想给母妃看看父皇给我的玉佩嘛。”
永贵妃无奈地笑了笑,“好柔儿,母妃知道了。今日母妃去佛寺给你求了一个平安符,保佑你平安的,柔儿,你一定要好好带在身上。”
她从妆奁里拿出一个平安符,将其放进萧静柔的香囊里。
萧静柔靠在永贵妃的怀中,向她讲述着今天的趣事。
永贵妃抱着眉飞色舞的萧静柔,温声细语道:“柔儿,今日可用功了?”
萧静柔一边吃着糕点一边道:“母妃,夫子今天讲得太难了,我听不懂。一两个难点还好,可今日讲了一大堆。”
永贵妃了解萧静柔的性子,太简单的不愿意学,太难的又不愿意听。
想起明日的宴会,她将萧静柔转过身,对着面前的孩子嘱咐道:“柔儿,明日在宴会上可要稳重些,知道了吗?”
萧静柔听见永贵妃严肃的语气,也明白明日宴会的重要性,她一脸认真道:“母妃,柔儿知道了。”
萧静柔想起今日皇兄和皇姐讨论的质子,她好奇地询问:“母妃,我听人说那个质子有一只眼睛是异瞳,如同妖怪一般对吗?”
永贵妃语重心长地说:“柔儿,你知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道理吗?”
“夫子讲过。”
永贵妃继续说:“没有亲眼见到,柔儿就不要再说这样的言论了。即便他真的是异瞳又如何?只要他本性不坏,他依然是人。”
见萧静柔茫然的眼神,永贵妃轻叹一声。
正欲将她抱在怀中,门外突然传来一声:“皇上驾到!”
母女俩对视一眼,眼里充满笑意。
萧帝进入寝宫见两人眼里含笑,笑道:“可有何趣事,竟让你们如此?”
两人看见萧帝便上前行礼。
萧帝上前将永贵妃拉至身侧,随后坐于榻上。
永贵妃立于其身侧,莞尔一笑,“皇上,臣妾在和柔儿说话呢。柔儿一进门就给臣妾讲,皇上给了她一个玉佩。”
她抽出手,为其倒茶,随后将茶水递给萧帝,柔声道:“皇上,请喝茶。”
萧静柔目睹此景,静立一旁。
萧帝接过,喝了一口,看向萧静柔道:“柔儿,今日听夫子说,你状况不好。”
萧静柔闻言,抿了抿嘴唇,随即垂首道:“父皇,夫子讲了许多大道理,文绉绉的,我怎么听的懂嘛。一两个就罢了,更何况一大堆。”
萧帝无奈地笑了笑,“柔儿,这些道理你现在不懂,以后就懂了。往后,若是还有不懂的地方可问问父皇。”
萧静柔顿时眉开眼笑,道:“父皇,你最好了。”
永贵妃宠溺地看着萧静柔,轻声细语道:“柔儿,还不谢你父皇。”
萧静柔立刻行礼道:“谢父皇。”
随后,她抬眸望向两人,见两人眼里并无自己,似她若旁人,她不由地撇了撇嘴,她低眸行礼道:“儿臣不扰父皇和母妃相处,儿臣就此退下了。”
言罢,她抬眸以看。
见萧帝笑着看了她一眼,只言道:“去吧。”
见状,她不再多言,提步离去。
翌日,姜阳国的质子来到了朝南国。
萧静柔听到消息很是期待,她按捺住内心的雀跃,换上了轻便的衣裳,一路小跑来到了萧帝与质子议事的大殿外。
她躲在一根粗壮的石柱后,屏息凝神,只盼能偷偷地看上一眼那传说中的杨疆泽。
她等得腿都累了还是没有看到有人出来,只好作罢离开了。
一炷香后,杨疆泽出了大殿。
阿宽紧随其后。
马车内,阿宽一脸担忧道:“殿下,这——”
杨疆泽低声呵斥道:“住嘴,既来之则安之。”
阿宽闻言,心中一惊,他连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半分。
杨疆泽见状,微微闭上了眼睛,开始假寐起来。
听见宫门关闭的声音,他睁开了眼,见阿宽此种情况,正色道:“人多眼杂,必小心谨慎,不然一旦出了事,连我也未必能保得住你。”
阿宽闻言,心中更是惶恐不已。他激动地说道:“谢殿下提醒,奴才定当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