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农业强国从1981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第76 情人的礼物

寒暄一番,高加林跟着李建强来到他的卧房。

高加林四处看了看,发现他家明显比以前富裕了很多,很多家具都是新添置的。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该有的他家都有了。

看来他这三年,特别是他做票贩子后,还是挣到一些钱的。

“建强,你家越来越红火了啊。

你看什么都配齐了,就等一个新媳妇了,怎么样,有对象了吗?”

“还没哩,我妈找人帮我介绍了两个,人家嫌我没正式工作,都没成哩。”

“那是她们的损失,依我看,凭你的聪明才智,还有身上的这股闯劲,你迟早会发大财,有大出息哩。”

“但愿吧,谢你吉言了。”

说话间,李建强摸出一把钥匙,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纸盒子来。

打开,里面是六块未拆封的,崭新的手表,还有五张手表票。

李建强把两张手表票递给高加林,高加林接了,眼睛却被盒子里的手表吸引了。

“你这里还有庐山牌手表,而且还是一对?”

“加林,你眼睛真尖哩,才一眼就看到了商标。”

李建强又把两块庐山牌手表递给他。

高加林接过仔细看了一会,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两块手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块庐山牌的女表,造型和颜色比百货商店里那款海达牌的女表稍差一些。

但胜在这块女表和那块男表是一对,一金一白,一小一大,很是相配。

重要的是,高加林前世就是江右人,自小就生活在鄱阳湖边,庐山脚下。

在前世,他爷爷和爸爸都有一块庐山牌的机械表。

但等他长大后,生产庐山牌手表的洪都手表厂,早就全面停产了。

现在有机会,他当然也想买一块。

而且他还知道,这个牌子的手表,质量是完全没问题的,走的准,防震,不容易坏。

据说洪都手表厂曾经在直升飞机上做过高空试验,将庐山手表空掷到地面,居然都没有摔坏。

而且这表卖得还很便宜。

当时盛海牌手表售价是120元一块,庐山牌却只要60元一块,性价比可太高了。

不过这里的便宜,也只是相对来说。

因为这个时代,刚参加工作的正式工人,普遍工资都只有30元左右。

也就是说,一块庐山表等于刚参加工作的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一块盛海表,等于四个月的工资。

换算成后世的价格,那就是至少六千元一块庐山表,和至少一万二一块盛海表。

堪称天价!

之所以这样,就是这个时代华国的生产力较为落后,轻工业不发达。

导致工业品,特别是轻工业品价格普遍偏高。

“建强,我就要就这两块庐山表了,多少钱?”

说话间,高加林直接拆了塑料包装,装上表链,拧上发条,把那块男表戴在手上。

别说,还挺好看。

李建强找来两块手表的收据,递给他说:“加林,你眼光真好,这两块表刚好一对,你买来结婚再好不过了。

你或许不知道,因为电影《庐山恋》的原因,从去年起,庐山牌的手表在我们秦省卖得有多火?

除了电影的原因,还因为这个牌子的手表,价格只有盛海手表的一半。

但庐山表的品质,其实和盛海表的相差并不大,而且都是十七钻的。

对于那些不追求的品牌的人来说,庐山表就是最物美价廉,最好的选择!

这两块庐山表,还是我在延州好不容易收到的。

是这样,我们这一行,手表票这些大件,一般都是按商店售价的15%到20%来收,再加价一倍卖出去。

庐山表在百货商店卖60元,这两块庐山表的票,我是花了24元收的,你给我144元吧。”

高加林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当即从包里数出十七张大团结,递给他道:“这怎么可以,我怎么能让你白忙活一场?

我们同学归同学,生意归生意,这钱本来就该是你挣的。

你再这样,我以后有事都不敢再找你帮忙了。”

李建强自然是连连推辞,“加林,你这不是打我脸吗?

我们四年老同学了,卖你两块表还要挣你的钱……”

双方推辞了三四分钟,话也越说越重,甚至连“你太见外了,你再这样就是不拿当同学”;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怕欠我人情,以后我会找你还人情?”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但高加林还是用蛮力,拉着他的胳膊,硬付了170元给他。

丁是丁,卯是卯,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一码归一码。

高加林两世为人,最不喜欢推来推去这一套,更不喜欢欠别人人情债。

该给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人家。

推辞不过,李建强只得给高加林找了一张车工。

“我是争不过你了,没想到三年没见,你的脾气还是这么犟。”

高加林嘿嘿笑道:“知道我脾气犟,那你还跟我争?

不过你说的也对,我们这么久没见了,是该找个时间聚一聚,喝点小酒,好好拉拉话。

不过我最近比较忙,等闲下来后,再来找你。

对了,你这里还有其他票吧,我干脆都在你这里买了吧。”

就这样,高加林又用市场价,在他这里买了很多肉票、油票、本地粮票、布票和棉花票。

有这样一个票证贩子的老同学,倒是省了他的很多事。

交易完毕,两人没再多聊,很快一起出了门。

在路上,高加林又主动提醒李建强,说国家正在打击投机倒把。

建议他最迟干完今年,明年千万不要再干了,最好现在就收手。

李建强听了自然是震惊不已,将信将疑。

辞别高加林后,他也无心做生意了,立刻迫不及待地跑到县文化馆的阅览室,去找高加林说的那的那几篇报道了。

好在像《华夏日报》、《华夏电视报》这样的大报纸,阅览室都是留有存档的。

很快他就找到了,逐字逐句看完,顿时惊出一身的冷汗。

还好碰到了加林,要不是他好心提醒,明年自己八成要被抓,至少要被判六七年,那自己这辈子就毁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