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1章 活在1981(求收藏,追读)
“么嘛哒!”
高前进兴奋的脸庞通红,立刻大声说道:“加林,你这么说,我们可都当真了。
你放心,等你从县城回来,地里的农活我们肯定都能忙完,到时候就等着你带我们挣钱了!”
和大家闲聊几句,嘱咐了几句高玉德不要太辛苦,要是觉得累了就休息一两天。
然后高加林便骑着自行车,一路往西去了马店村。
他不知道的是,等他走后不久,这些人便围着高玉德和德顺爷问东问西起来。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除了少数几个懒汉懒婆娘,其他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干起活来别提多卖命了,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
并且这种热情还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真真正正地起早贪黑地干活。
接下来的几天里,不光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地畔地楞全部拿镢头挖过,将肥土刮在地里。
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得一般干净。
所有的秋田不仅锄了三遍草,还多施了一次化肥。
又额外去城里拉了一次茅粪,准备提前沤好做成粪肥,等着到时候种小麦好用。
每天早上,派完活后都不用时刻催促,两个组的农活都干得又好又快。
当然也不是一下就没人磨洋工了,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且会被大家集体抵制和批判,工分记的也少。
总之绝大多数人,都盼望着早点把地里的活干完,好跟着高加林挣大钱!
这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最广大的农民和工人,永远是最勤劳的,永远用最顽强的姿态活着。
只要给他们哪怕一丝机会,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却说高加林,一路骑着车来到马店村,找到马店小学的校长马永贵,递交了辞职信。
出村时,高加林又忍不住停下自行车,观察起马店村这边的劳动场面来。
他敏锐地发现,马店村的两大片玉米地,明显有了高低之差。
长得更高,更茂盛的那片玉米地,似乎是一队的。
听德顺爷说,马店村的一队已经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二队还是大集体生产。
而且明显看得出,一队的人普遍热情高涨,干活不但又快又好,而且还有说有笑的。
与之对应的,二队的人普遍情绪都有些低落,干起活来有点提不起劲的样子,不时还往一队方向看去。
“看来生产责任制,确实能极大地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能多打粮食。
看这架势,马店村二队大概很快也要也要搞这个生产责任制了。”
高加林忍不住喃喃自语道:“难怪历史上,绝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分田到户。
因为在现阶段,想要解决农民磨洋工、吃大锅饭这个问题,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分田到户确实是一个最简单,最省事,而且见效最快的办法!
而我想走的,类似华希村的那条路,无疑要难走得多。”
不过虽然很难,但基于他两世的所见所闻,高加林却无比确信自己是对的。
“高老师,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村?
之前好多天没看你来学校上课,听说你被借调县高中去给高考学生讲课了?”
高加林转头看去,见是马拴。
马拴是马店村一队的生产队长,也是原著中,巧珍最后嫁给的人。
不过马拴虽然名义上还是队长,但实际上队里已经不用他再派活,并催促干活了。
今天把他们这个责任组的重活干完,马拴的夏忙就算忙完了。
马拴已经在谋划着,明天就带着弟弟,出去做点小买卖。
剩下一点零碎的农活,有他爸妈干就足够了。
然后他就看到高加林骑车进了他们村,之后又一直站在简易公路上往两边川地和山上看个不停。
他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主动跑下来,笑着和高加林打了声招呼。
只是他脸上的表情,明显很不自然。
他已经在巧珍娘那里,知道了高加林和巧珍的事。
而且也认出了,高加林现在骑的自行车,正是巧珍那辆新买的“飞鸽”牌自行车。
高加林也有些尴尬,但他对马拴的印象非常好,也很想和他聊一聊。
“我是来辞职的,我不教书了,准备回村劳动,带着大家科学种田,一起发家致富。”
马拴顿时愣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好奇地询问原因。
高加林简略地把问题都回答了,又指着一片玉米地道:“马拴,你们这一大片玉米长得真好啊,能打不少粮哩!”
“是啊,这是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包产到组,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高涨着哩。”
高加林点点头,又笑着问:“除了积极性的原因,是不是还施了不少化肥?”
马拴露出惊奇的神色,他没想到高加林一天山也没出过,对种庄稼倒是个行家。
“是的哩,粮食要高产,当然上化肥最足劲。”
“你是说,已经包产到组的社员,都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料了?”
“差不多吧。”
高加林本来想说,过度依赖化肥,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和贫瘠化。
如果短时间内大量使用化肥,那就是掠夺式耕种。
很容易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肥力(有机质)逐渐枯竭,并造成土壤板结。
还有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也会变差,保肥能力也会大幅降低。
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口,毕竟交浅言深是大忌。
“咦,这块玉米地怎么全是野草?”
高加林突然看到一块玉米地,里面的杂草比玉米杆还多,如果眼神差一点,甚至看不到玉米杆。
要知道,他们这里虽然也种小麦,但主要靠吃秋粮,也就是种植玉米为主粮。
马拴赧然道:“这是满囤家的田,包产到组时满囤说要自己单干,就给他家单独分了田。”
“那他家秋粮种成这样,不怕交完了公粮,就要饿肚子吗?”
高加林有些疑惑,心说玉米地种成这样,他们家吃什么呢?
“满囤家不靠种地过活哩,他现在主要在外面跑运输,包工揽活,挣了不少钱哩。
说是家里的地,有时间就捎带着种了,没时间就拿钱买粮交公粮,买粮做口粮。
反正大家的粮食都增产了,自由市场上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粮食。”
“这样啊。”
高加林恍然大悟,一下想到《平凡的世界》里,秀莲也说过要专心弄好砖窑,如果顾不上种地就把地荒了,拿钱买粮吃。
他笑着没话找话道:“说到挣钱,马拴,你养蜂差不多有两年了吧,有没算过总共挣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