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3章 挣了亿点稿费
“桂花嫂子,纳凉呢?”
“秋生哥,晚上还在干活哩?”
“喜顺爷爷,吃瓜呢……”
高加林一边逛,一边见人就主动打招呼。
大家对他都好奇极了,纷纷问他这半个月去哪里了,怎么课也不上了?
高加林如实回答了,立刻引起一阵阵的惊叹。
又问他来后村做甚,高加林就大声说是送媒人到巧珍家说媒的。
还说年前就会和巧珍结婚,到时候一定要来喝喜酒云云。
众人立刻隔着院子跟他打趣道:“高老师,那你这把川道里的头梢子拔了!
你不听人家说,巧珍是‘盖满川’吗?”
“高老师,你跟巧珍什么时候好上的?”
“高老师,刘立本那二能人能同意把巧珍嫁给你吗?”
“结婚是大喜事哩,不过高老师,你要买结婚的家具,还要置办酒席。
还有你家里的窑洞和院子,总要修一下吧,手上的钱够吗?”
高加林一一回答。
“我跟巧珍三年前就互相看下了,半个月前我向她告白才知道的。
你们说这是不是像戏文上说的那样,天造地设的一对?”
“老丈人早就同意了!”
“我有钱哩,我这段时间写文章挣了一点稿费。”
“也不多,就1000多元吧。”
“关键是还有20篇文章寄出去还没来回信,估计还在路上。”
“也没多少,我算了算,就算全部过稿,大概还能有2000出头的稿费吧。”
“算上箍新窑,钱是有点不够用,但我会想办法。”
“哪里哪里,不是你们想的这样,这些都是我三年刻苦钻研的结果,很多问题我读高中时就开始研究了。
这就好比种庄稼,你们这是只看到我割麦子,没看到我耕田整地、施肥、播种、浇水、松土、除草哩。”
“我准备和我丈人家一样,箍个一线五孔的大石窑……”
高加林说这些,自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让大家知道,他箍窑的钱来得光明正大。
同时也借机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大家更加尊敬自己,并且深刻认识到读书的好处
果然众人听了,眼珠子都瞪得老大,像看怪物一样看着高加林。
“这,这……高老师你不是在胡吹冒撩,拿我们开玩笑吧?”
再三确认稿费的事是真后,这些人又一个个激动万分道:“老天爷,高老师这是能上天了哩!
竟然随随便便写了15篇文章,就挣了1000多元,这挣钱也太快了吧!”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哩,能靠学到的文化挣钱!
像我们这些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文盲,就只能在黄土里刨挖。
看来,还是要让碎娃子们读书!”
“巧珍真是捡到金山了!
自己没读过书,却找了一个这么有文化,又这么有本事的相好,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哩!”
但当他们听到高加林要在村外的风水宝地箍窑后,众人又都大惊失色地劝他不要这样做。
高加林立刻拿出当老师的派头,大声教训起来:“这都是封建迷信哩,龙王爷我是不信的,我劝你们也不要信。
就说我们村头的龙王庙,破了多少年了,龙王爷的像也被人砸烂烧掉了。
要真有龙王爷,那祂怎么不惩罚砸烂它神像的人?
怎么不发怒断了我们这的水脉?
怎么不发怒从此不给我们这里下雨?
既然都没有,就说明龙王爷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再说了,这些年我们高家村大队种地靠的是龙王爷吗?
靠的难道不是我们社员挖的引水渠?
我话放这了,我就要在那箍窑,真要有龙王爷,就让祂来惩罚我,让我一个人倒霉好了!”
在乡下农村,大家还就服气这种性格强硬的人。
你越有本事,为人做事越强势,大家就越尊重你。
刘立本在村里受人尊重,就是因为他挣钱快得马都撵不上,又和大队支书高明楼是亲家。
而现在,高加林挣钱的速度比刘立本还快,又和高明楼成了亲戚,性格比明楼支书还强硬。
因此,高加林这话一说出来,众人立刻不敢再说什么了。
不少人立刻就对他服帖了,笑着赞同说:“对着哩,要真有龙王爷,怎么不断了我们这的水脉?”
少数思想古旧的人,则是被驳得哑口无言。
只能在心里恨恨地想:“叫你高加林小子这么能,我们等着看你倒霉的时候!”
约莫闲聊了一刻钟,德顺老汉就从刘立本家出来了。
高加林赶忙和众人别过,打着手电又送他回家。
德顺爷也是急性子,一见面就迫不及待把情况都跟高加林讲了。
“加林,你的本事真是越来越大了。
立本一见你送的大前门和西凤酒,当时就笑得见牙不见眼,对你中意得很。
两口子还说不要你的彩礼,只要你和巧珍好好过日子就行。”
“一条大前门、两瓶西凤酒而已,算甚本事?”
大前门俗称干部烟,意思是只有干部才抽的起,也只有干部才弄得到票。
而西凤酒的酒票,比大前门的烟票还要难弄到。
因为西凤酒属于名酒,分别在52年和63年被评为四大名酒之一,和八大名酒之一。
79年排名下降,但也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在这个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年代,没门路的人,想要弄到一张名酒票,真的很难很难。
因为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人,都需要这样的名酒送礼托关系。
而手头有空闲名酒票的人,或者自己喝的起名酒的人,显然也不会是缺钱的人,不会把它卖掉。
这么说吧,如果这两瓶酒和这条烟落在一名待业青年的手里,都可以拿它们托关系给自己找份正式工作了。
因此在刘立本看来,高加林能弄到两瓶西凤酒,一条大前门,就足以证明他不但有本事,还有门路了。
高加林哪有什么门路,这两瓶酒和这条烟,其实是今天中午他的“一个学生”送给他的。
高加林略微有些感慨,两世为人他还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重礼”,感觉挺奇怪的。
随即他又笑着说:“不过彩礼该给还是要给,我不能落人话茬哩。”
“老汉也是这样说的,最后和立本商定彩礼什么的都随大流,别人怎样你们也怎样。
我们这边彩礼最高就是六百元,再有就是全套家具,女方的嫁妆是三转一响(注1)。
立本还看了黄历,说明天就是订婚纳财的好日子哩。”
“好,我早就准备好了,麻烦德顺爷明天拿给我丈人。”
高加林掏出一个信封,双手递给德顺爷,心里又开始琢磨起家具的事来。
注1:说白了,就是女方拿着男方给的六百元彩礼钱,去买三转一响的嫁妆。
根据当时的物价,一块盛海牌全钢手表要120元;一辆凤凰牌18型自行车要168.5元;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要175.4元;一台交流直流两波段收音机大概要50元,全套买齐大概要514元。
且这些都要凭票购买,如果算上买工业票的钱,600元还不够。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当时最高规格的彩礼和嫁妆,一般人家也不是非要这么多。
三转一响只买一两样,或者只买最便宜的,甚至完全不要彩礼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