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第一部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夏

1.无缘八中

2004年的高考后的夏天,我的高考成绩却让人心里凉凉的,刚过二本线十来分,参考往年的情况,我没办法进入理想的学校。学长们给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再复读一年,也就是所谓的“高四”。班主任则跟我说,复读考验的是意志力而不完全是学习能力。他提醒我,这一年的旅程,可能会让我的傲慢和信念逐渐被岁月的风霜磨平,他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事实上,家里已经有了计划。父母正在联系市里的学校。据说我有机会进入八中,这算是对我的一个弥补,因为中考时我曾以十来分之差未能进入这所学校。此外,我的班主任也将“调动”到市里的另外一所高中,那里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好。我也可能去那里,或者去市一中。

带着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我踏上了前往市里的旅程。我和亲戚一起,带着我的资料和高考成绩,来到了八中的门前。招生办的老师看了我的成绩单后,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色:“如果你们早一个星期来就好了,现在这个分数进不来了,因为报名的人太多了,我们需要优中择优。”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亲戚与招生办的人交谈,似乎不太顺利。亲戚带我出来后,让我在门外等一下。然后他又去另一个房间找其他熟人聊天,应该是再次争取。我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波澜,心想如果不行,就去班主任所在的学校吧,也许我跟八中注定没有缘分。

时间在等待中悄然流逝,半小时后,亲戚回来了,他告诉我先一起回去。在校外,亲戚表达了歉意,他说因为来得太晚,报名人数太多,所以无法进入八中。但他说一中没有问题,让我和家人商量一下。我无所谓,反正我是要复读的,只要有学校读书就好。

2.试课

我与八中的缘分如同一场未了的梦,轻轻散去。经过与家人的商议,我选择了前往原班主任所在的学校,开始我的“高四”生活。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平淡,假期余额尚在,学校便提出了试课一个月的“活动”。我带着简单的行囊和备考书籍,住进了宿舍,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同行的有我的表哥木云,他已经复读过一年了;还有我的好友何晶,我们初中开始就一直是同班;再有就是一位不羁的少年大华,他也是我高中同班的同学,他总是带着一副桀骜不驯劲头。我们仨一同步入了宿舍,那里已经有了几位室友,他们几乎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或许是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而特意安排的吧。

宿舍里一共有十个人,五张上下铺。靠门左边有两张床,靠墙右边有三张。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靠近窗户位置的一个上铺,那里可以让我静静地望着窗外的世界,思考着未来。

学校办学地点位于市里的广播电视大学校园内,那里有一些空闲的教室和宿舍楼。所以,我们自嘲来这里参加高考补习班的同学就读了“电大预科班”。每天都有新同学报道,几天下来陆陆续续地来了不少学生。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都是从各重点公立中学脱离出来单干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详细的规划,励志要把这所私立学校做大做强。

然而,我的理想和计划是什么呢?我并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努力适应这里吧。几天之后,试课分班,表哥和我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更让我意外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原来班主任的班级。新班级的老师我一个都不认识,只看到了同班好友何晶的名字。我扭过头看到何晶也正在看我,我们抖了抖眉毛,然后一起进班级找位置坐下。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个戴眼镜的大叔,自称是班主任,教物理。他先进行了点名,然后让我们先自习熟悉下环境。随后一天下来,主课老师基本都见过了,我感觉有些疲倦,没有学习的劲头和状态。

回到宿舍,我悠然地闲逛了一圈,又踱步至其他宿舍,与熟识之人聊天。不经意间,我瞧见了一个白天点名时未曾出现的熟人。我满心好奇,开口问道:“咦,原来你在这儿呀,点名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呢?”

那家伙脸上洋溢着笑容,回应道:“我看到分班后的老师一个都不认识,觉得不舒服,干脆跑到隔壁班去了,现在是老杨(原来的班主任)在的那个班。”

“你可真牛!我们实在是太老实了,还是你有胆量。”

“你们以后有机会再换到我们班来嘛,毕竟老杨熟悉点。”

回到宿舍后,我正欲爬上上铺稍作休憩。抬眸间,却见中间那张床上铺,两个哥们紧紧挨在一起,面朝门上的窗户,脸上挂着一抹狡黠的奸笑,其中一位正是大华。他们瞧见我踏入宿舍,大华赶紧招呼道:“回来了呀,快爬上来一起看,有好东西!”

“看那样呀?”我满心疑惑。

“你看看对面就晓得咯。”大华耐心解释着。

“喔~脱裤子了~”旁边的哥们忽地大叫起来。

“喔~喔~”隔壁宿舍以及楼道上,也陆续传来起哄之声。

我朝门外望去,瞬间恍然大悟。男生宿舍中有几间屋子恰好斜对着女生宿舍的几个房间。这些家伙,分明是在偷窥呢!

“大拔腿,我看到大拔腿了。”“喔~”起哄的声音愈发响亮。斜对面的女生宿舍也有不少人来到楼道,好奇地张望着究竟发生了何事。大家起哄的那个房间,想必是察觉到了异样,只听“嗙”的一声,房门紧闭。

“哦豁~看不到了。”“开门啊,关键时刻……”一阵接着一阵的哄笑在空气中回荡。

如此大的动静,终究惊动了楼管。他打开手电筒,光束在楼道和窗户间来回摇曳:“别吵了,都给我回去睡觉,再吵我就过来处理了。”

又是一阵哄笑过后,围观的少男少女们也纷纷散去,这场闹剧至此画上句号。

3.高峡出平湖

在电大的试课已然持续了两周有余,我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每日里,瞧着那些逐渐熟悉起来的老师与同学的面庞,还有园区中形形色色的人,只觉这里与往昔的高中大不相同。听闻我们占据了电大校园的大部分教室与宿舍楼,高一年级更是即将招收三个班级,此处已然开始弥漫起高中时的氛围。然而,我所看到的远不止这些,还有诸多别样的风景与故事。

某个静谧的夜里,我望见对面的教室里,一位老先生正慷慨激昂地讲解着大专的课程,可台下却是一片寂静,几近空无一人,仅有一名学生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仿若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我不禁心生感慨:难道这便是大学的生活吗?再看看那位老先生,心中不由得涌起一丝怜悯。

电大的花台边,傍晚时分时常会有一群女生围着几个男孩。他们弹奏着吉他,全情投入地歌唱着。其中一个男孩是我的小学与初中同学欧阳,他钟情于吉他,也喜欢与许多“坏小孩”厮混在一起。在高考前夕,他与人发生了一场争斗,自己的脸也因此破相,缝了七针。还因为此事进了局子待了一天,最后幸得家人托关系才将他解救出来,否则便要错过高考。而另一个男孩呢,每天夜里都在煲着电话粥,我表哥木云的手机借给他用了一次便直接欠费了。

在男生宿舍楼里,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宿管已然更换了一次。第一位宿管对这份宿管兼保安的工作甚是满意,每日吃饭时都要小酌几杯。听说有几次公共卫生间的水渠堵塞,他却不知该如何疏通,只能用煮饭的汤勺将污水舀到桶里(这让我一整年都对喝汤心存畏惧)。最后,这位大叔因多次喝酒不醒而被开除,据说被开除时,他还向校领导跪下求情,却也无济于事。

新的宿管兼保安队长曾是某个镇的小学校长,不知他为何愿意来到我们这里。但自他来了之后,供水管道得到了更换,下水管也得以疏通,开水房更是经过改造维修。学生们的用水和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了。然而,随着水压的增加,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一些学生将废纸丢进水渠,而非纸篓,致使排水渠堵塞,积水成湖。经过几次宣传教育,语文教研组组长写下了一封公开信和一首小诗,谴责学生的这种行为。其中一句“高峡出平湖”出奇地触动了学生,大家竟默默地改正了自己的行为。自此,这位老师便获得了“平湖兄”的绰号。

成人的世界总是充斥着复杂的事物。从汤勺舀污水,到高峡出平湖,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无论如何,我们依旧需要勇敢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与选择。

4.录取通知书

“水哥,你的电话。”何晶清脆的声音响起,同时将小灵通递至我的面前。我伸手接过,耳畔传来母亲那熟悉的声音:“你通知书收到了,是财院的,统计学专业。你要安心复读,好好努力……”我一边应付着妈妈的叮嘱,心思却早已飘向了别处。挂断电话后,我扭头望向大华,说道:“这通知书给你吧,我反正也不去读。”

大华笑嘻嘻地接过话头:“是啊,给我,我马上走,还请你吃饭呢。”我深知他不过是在开玩笑,心中却仍觉有些无聊。“哎,说什么都没用了。”我轻叹一声,“好无聊啊。”

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无聊,神秘兮兮地说道:“走,去吃饭。待会带你们去个地方,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我虽不知大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一想到能有点新鲜事可做,便欣然跟着他去了。我们四人一同来到食堂,随意吃了些东西,填满了肚子。随后,大华便领着我们往学校外面走去。

何晶被亲戚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叫走了,只留下我、表哥木云以及大华。大华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我们刚一坐稳,他便老练地对司机说道:“师傅,去坪东广场东边……”接着,扭头看向后排的我们,微笑着说:“十几分钟就到了。那家酒吧还不错。”

下车后,大华带着我们走进一家酒吧。踏上二楼,他轻声告诉我们:“你们身上有多少钱?我们一起凑一下。酒吧有最低消费,要点酒才行,否则可能会被请出去。”我摸了摸口袋,掏出几块钱,表哥也跟着递过来几张。大华看了一眼,说道:“不得事,跟着我就行。”

趁大华上去拉门帘的时候,表哥伸手拉了我一下,手里一团东西要塞给我,我瞟了一眼,红彤彤的,哎呀,是毛爷爷。表哥在我耳边轻声说道:“你收好。”我应了一声,将钱放进了口袋,心中暗叹表哥可以啊,短短半个月就跟大华混得如此火热了。

然而,我突然感觉到一丝不对劲,仿佛自己正踏上一艘未知的贼船。酒吧里流淌的音乐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它带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大华领着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下。没过多久,他对我们说道:“待会有表演。”我环顾四周,灯光璀璨夺目,音乐声震耳欲聋。几分钟后,服务员过来询问我们需要点什么。大华凑到他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服务员看了一眼我们三个,点点头,随后离开了。大华回头对我们说:“放心吧,这里酒水便宜。”不一会儿,服务员送来了半打啤酒。

音乐突然停止了,我知道表演即将开始。两位演员走上台,向客人们问好。他们身穿艳丽的服装,一开口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整个晚上,酒吧里热闹非凡,各种表演轮番登场:歌声悠扬婉转,舞蹈动感热辣,小品诙谐幽默……然而,有些节目表演却稍显轻浮,语言隐隐与色情擦边,还有那令人惊叹的喷火等绝活表演。我们一边观看着表演,一边喝着啤酒,只觉这苦涩的味道着实不太好喝。大华还不忘向我们介绍不同品牌啤酒的口感差异,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次只是随便喝喝,下次钱多了定要喝更好的。

大约十点半,演出落下帷幕。我和表哥决定回宿舍,而大华此时正与一个女孩聊得热火朝天,瞧那模样,他们还要去别的地方继续喝酒。我们三人就此告别,我和表哥一同打车返回电大。这次的体验确实与众不同,可酒吧内的环境、人员以及音乐,都让我觉得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个月的试课即将画上句号。学校决定给我们放三天假进行调整,同时也让我们好好考虑下个月正式报名的事情。于是,我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回到家,我拿到了那个丝毫不让人惊喜的红色信封——财院的录取通知书。我面无表情地打开它,里面装满了学校寄来的材料、注意事项,还有一张动感地带的手机卡。令人惊喜的是,手机卡里居然预存了二十块钱。

表哥木云和我一起翻阅着这些资料,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期待的神情。我知道,他今年的高考成绩离二本线还差几分,此刻肯定是在思索着自己的事情。我试图缓和一下气氛,便说道:“手机给我一下,我试试能不能用。”

我将 SIM卡安装好,开机后静静等待,信号满格。然后,我拨打了何晶的电话:“嘟……嘟……”耐心等待着何晶接通。

“喂,你是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何晶清脆的声音。

“我,你都听不出来了?”我开玩笑地说道。

“水哥?你咋个突然配手机了?”

“刚买的,我妈说有个手机方便联系。你记下这个号码,以后常联系。”

“可以啊,比我的‘小灵通’高级多了。”何晶笑着说道。

表哥在一旁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与何晶闲聊了几句后便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我和表哥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经过一番深入讨论,我们决定还是去市里复读比较好。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电大这边的教学管理比较松散。表哥建议我可以考虑转去一中,那边的学风比较严谨,而且我高考成绩已经过线了,转学应该没有太大障碍。

回到电大后,我听闻了一些同学的去向。有的同学已然决定不再复读;有的在去了其他学校后,觉得老师不够优秀,从而选择转学;还有几位听说下个月会从大学退学回来复读,令人疑惑的是,他们之前上的可都是一些相当出色的名牌大学……

我心中的犹豫再度泛起,一直在思索着自己到底是该去上大学,还是转去一中就读。在这样的反复思考中,试课也即将结束,下礼拜便要开始正式报名了。幸运的是,表哥也带来了好消息:他在高考报名时提交了父母在边远地区工作的材料,凭借这份材料,表哥可以获得十分的高考加分。因为二姨爹作为县城里教书几十年的先生,有政策照顾。因此,表哥刚好过线被一所二本学校调剂录取了。不过对于表哥来说,这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他也并不了解,是否会将其视为救命稻草紧紧抓住,也尚未可知。

正当我陷入沉思之时,表哥的一个邻居王俊突然来访。他在初中时父母离异,中考结束后便随母亲来到市里上高中。听说他的家庭条件相当优渥,但这些年来我却从未与他再见过面。王俊看到表哥后,热情地打起招呼来,并介绍了一群朋友给他认识。

到了饭点,王俊提议大家一起去吃饭。我心中有些尴尬,把表哥拉过来,轻声对他说道:“我不太好意思去,感觉有些生疏了。”表哥却轻松地回应道:“怕什么?他又不是不认识你。再说,你比陈彪还生吗?那家伙王俊都不认识,还不是一样蹭饭。”在表哥的鼓励下,我们一行人大约十二三个一起前往“吃大户”。其中还有两位同乡:大雄和欧阳。大雄去年就在这“电大预科班”复读了,而欧阳不知为何则与王俊颇为熟络。

就这样,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去了向阳路一个看起来挺不错的火锅店,随后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上了二楼包间。王俊示意服务员点菜,随口问了句大家想吃什么。

“吃肉嘛~”不知道随行的哪个兄弟脱口而出。

“晓得了,那么我来安排哈。“王俊麻溜地在菜单上快速划拉,然后交给服务员说:”上菜快点哈,先拿两瓶可乐,打两盆饭上来。”服务员便下楼准备去了。

王俊先开口:“难得今天遇到哈,都是老乡来复读的,大家随意点哈,吃好喝好。”

大雄忙笑着说:“就是啊,今天好好耍开心就对喽……”,然后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述去年在市里复读时发生的趣闻轶事,有些炫耀的意味,显然是想引起众人的注意和赞叹。

表哥高三的时候就认识大雄了,看到大雄这副得意洋洋的模样,他也没留情面地笑着说:“对呀,都是老油条了,玩得安逸嘛。”这句话带有一丝调侃的意味,似乎在暗示大雄不要太过于自鸣得意。

这话惹得大雄面子有点挂不住,直接怼回来:“你不也是老油条,都读'高五'了,我们啊,哪个都嫑讲哪个。“

“人家要走喽,不跟你这个老油条混了。”王俊插进来一句。

“要走了?去哪点?不复读了安?“

“通知书都下来了,你还不晓得哈~”一个我记不得名字的同乡抢着回答。

“哟~可以撒,深藏不漏哈,木云,恭喜!“大雄装着一副笑嘻嘻的样子,然后对着楼梯口大喊:”菜上了没,肚子饿扁了哈~“

“来,我们走一个,恭喜木云。”王俊提议大家一起举杯。。

“感谢各位哈,刚收到的通知书,也祝各位明年金榜题名哈~”表哥木云回敬大家。

没想到,这次偶然的饭局,竟变成了表哥的“状元”庆功会。看来表哥是下决心要去上大学了。

自从表哥决定要去念大学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混乱,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疑虑。表哥看出我内心的动摇,提议让我陪他去买衣服。

在街心花园附近的一个店铺里,我心事重重地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衣服裤子,实在提不起兴趣去挑选。表哥却是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不停地试穿衣服,还不时询问我的意见。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我的沉思。

“木云,真巧啊,你也在这儿买衣服啊。”一个女生对着表哥喊道。

“是啊,好巧。最近怎么样?”表哥回应道。

“不太好,现在在一中复读。你呢?”

“我马上就要走了,本来是在电大复读的,最近拿到了通知书。”

“恭喜啊……”

通过对话,我才知道女孩是表哥的同班同学。我不禁感叹这世界真是太小了,走到哪儿都能遇到熟人。

“对了,这是……”女生看着我,问表哥。

“这是我老表,宋滔,我们都叫他小滔。”

“原来是你的兄弟啊,我一看到他的样子,就觉得好像我的一个堂哥。”

这话说得,我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是啊,你认他做哥,你就是他妹妹了。”表哥也跟着附和道。

就这样,几个人互相开玩笑,硬给我安放了一个“兄妹”关系出来,真是好笑。另外,在交谈中我也打听了下一中的情况。听说一中开了两个复读班,基本上都招满了。所以,一中是否也应该成为我认真考虑的选择呢?

5.戒色

何晶:“昨晚我收到一条短信,说咱们同班有个同学已经决定去财院读会计了,你怎么想的?”

我:“我不知道呢。”上大学的冲动在我脑海中不断翻涌,我实在按捺不住,借了何晶的小灵通给哥哥打电话,把想去财院的想法全盘托出。哥哥劝我一定要先考虑清楚:到底是真的不想复读,决定去上大学,还是因为目前没进入状态,心里慌乱才想放弃。如果是前者,他肯定支持我,爸妈那边他也会帮忙去说;如果是后者,就劝我可以先放空几天再好好考虑,毕竟逃避不是好办法。我有些困惑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就是不想复读了,好纠结。”

中午,我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是爸爸。我把在电大复读的情况和心里的想法都详细说了一遍,表明想去财院不想复读了。爸爸停顿了三秒,缓缓说道:“去财院可以,但学费你得自己想办法。”我心里猛地一沉,这明显就是不想让我去呀。我有点恼火地说:“这就是不让我去了吧,真是的……”“你安心复读,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谈。”不记得后面还说了些什么,总之这次对话在不太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晚上,大姨打来电话。何晶听到是找我的,便把电话递给我。大姨从爸妈那里听说了我在电大的情况,觉得我换个学校可能会更好,所以打电话跟我说他们可以帮忙安排,即使一中复习班报名满了也没关系,可以把我安排到应届班去念书,让我跟家里商量一下。我赶紧打电话问父母的想法,父亲思索片刻后斩钉截铁地说:“不去麻烦了,你就在电大读吧,其他的别多想,主要靠自己。”我无奈地说:“好。”

就这样,在电大复读这件事就这么确定了。

第二天上午,我和何晶准备去教导处报名交学费。刚到教导处,惊喜地发现我的好友戒色、小方、张丹他们几个正提着行李在填写表格,戒色的爸爸也陪着他们。

对了,为什么会有人叫“戒色”呢?这得从我被叫做“水哥”说起。刚上高一的时候,我一脸严肃,班长觉得我不近人情、独来独往,跟某个人很像,于是四处跟人说我叫“水哥”,结果隔壁几个班都听说有人叫“水哥”,纷纷过来围观。我为了报复,给跟班长亲近的人都起了外号,比如“登辉”“精卫”“鸿章”等。我的好友小范跟着起哄叫了我一段时间“水哥”后,怕我反击,终于改过自新。我问他为什么不叫了,他说“戒了”。我说你什么都不用戒,就一条:“戒色”。从那以后,小范就有了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外号——戒色。

看到这些熟人,我连忙打招呼,并向教导主任介绍,说我在 4班,他们是我以前的同班同学,希望能一起分到 4班。教导主任严肃地维护着自己的威信:“分班可不是想分哪就分哪,我们会综合考虑的,先报名,后面会通知。”

报完名后,我和何晶忙着给他们介绍校园,带着他们参观宿舍。之前计划以表哥在 3班为由转到 3班(原班主任老杨那里)的事,早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